• 我的订阅
  • 人文

方孝孺熟读儒家思想,为何撺掇建文帝误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2 19:3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方孝孺熟读儒家思想,为何撺掇建文帝误国

建文元年,由于建文帝开始的削藩政策,引来了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

南京城被拿下,满朝文武一看,不好,于是全部投降了。燕王到了南京城后,围住皇宫,结果皇帝不见了。皇帝身边的人也有几个不见了,可是朱棣心里不踏实,于是下令悬赏捉拿这些所谓的奸臣,方孝孺就这样被抓到了朱棣面前。

第一:方孝孺根本没逃出去,建文帝对他言听计从,不杀方孝孺有原因

1:方孝孺没有逃出去,想要去搬救兵,未曾想也被捉拿

方孝孺熟读儒家思想,为何撺掇建文帝误国

抓到方孝孺之后,其实方孝孺根本没有逃出去,真实的目的想要去搬救兵。

可这时候里里外外都是燕王朱棣的人马,想要逃出南京城谈何容易。还是被朱棣手下的卫兵给找到并且抓住,方孝孺于是换上孝服,准备祭奠皇帝。他是建文帝身边的重臣,不过是翰林侍讲。

2:朱棣最恨的是齐泰黄子澄,建文帝对方孝孺言听计从,曾经对朱棣使用过反间计

方孝孺熟读儒家思想,为何撺掇建文帝误国

我们知道朱棣最后以靖难之役起兵对抗朝廷,打着扫除齐泰,黄子澄等人的旗号。

最恨的是这二人,方孝孺对他构不成什么很大的威胁。但是朱棣也没打算放过他,恰恰方孝孺熟读儒家经典,这点和皇帝不谋而合。因此建文帝对方孝孺言听计从,曾经一度为了对抗朱棣,三番五次对朱棣父子兄弟几人使用反间计。朱棣也想通过缓兵之计来议和,不料被方孝孺识破。

3:不杀方孝孺有这两点原因,比较是儒家奇才

方孝孺熟读儒家思想,为何撺掇建文帝误国

朱棣开始抓住方孝孺的时候,并没有要杀他的意思。相反还要重用他,这里面我分析有两点原因。第一点就是朱棣信守承诺,朱棣靖难起兵南下的时候,身边的第一谋臣姚广孝曾经对他说:

“如果您要南下,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前往不要杀死方孝孺,如果杀了他,只怕会绝了读书人的种子,对陛下您很不利。”再一个就是要为己所用,准备登基的时候问文武百官:“登基诏书应该谁让草拟?”都一致的说到方孝孺,如果把他给招降,更加有利于自己的统治。

第二:朱棣为什么要灭方孝孺十族,敢和他做对的统统杀掉

1:朱棣好言相劝,未曾想方孝孺却说话难听

方孝孺熟读儒家思想,为何撺掇建文帝误国

曾经朱棣派人到监狱里面劝方孝孺投降,无奈遭到他拒绝。于是朱棣心想还得要自己亲自出面,让方孝孺到殿中等候。方孝孺人还没有到,哭声却已经到了,他是穿着孝服祭奠建文帝的。这让朱棣很不爽,下令换上朝服。朱棣亲切的说

:“你这是何苦,我只不过是为了仿照周公辅佐成王!”方孝孺问成王哪里去了?他说被火烧死了,方孝孺接着说还有他的儿子呢?朱棣说儿子还小,过于年幼。方孝孺接着说还有他弟弟啊,朱棣听后很不耐烦。这是我的家事,就不劳先生你费心。

2:建文朝代表仁政理想,太祖朝代表暴政理想,双方冲突,朱棣支持后面一方

方孝孺熟读儒家思想,为何撺掇建文帝误国

建文朝代表的是仁政理想,这便是仁政和暴政之间的冲突。

仁政之所以被打败,首先是不切合实际的理想主义,采取的很多政策脱离现实;第二是书生误国,所有的大臣全部都是以书生为主,治理国家没有什么经验。有这几个表现,首先便是听信黄子澄的建议放朱棣三个儿子离开;再一个是用人不当,用草包李景隆代替耿炳文,注定失败。最后一点坐失良机,燕军已经打到了长江,有人劝说他们离开南京再图大局,可方孝孺坚持在南京等待救援。

3:朱棣让方孝孺草拟登基诏书,未曾想他直接写讨贼檄文,彻底激怒了朱棣

方孝孺熟读儒家思想,为何撺掇建文帝误国

朱棣让手下在明孝陵前给了他一支笔,要求其写登基诏书。朱棣心想也许方孝孺不好意思,会写这个登基诏书。

哪里知道他写了燕贼篡位这四个字,接着大哭。燕王这时候很不耐烦,难道你不怕我诛灭你九族?方孝孺说诛灭我十族又如何,朱棣于是用刀划破了他的嘴,顿时鲜血直流。我就是要当着你的面诛灭你十族,让你的亲戚朋友跟你一起共赴黄泉。这时候朱棣还抱有一丝希望,毕竟方孝孺影响太大。把几百人押到方孝孺面前,一个个死在他前面。方孝孺则被凌迟处死!

第三:方孝孺为什么誓死不投降朱棣,自古以来一臣不事二主

1:一臣不事二主,方孝孺不可能投降朱棣

方孝孺熟读儒家思想,为何撺掇建文帝误国

在封建时代最重视的其实是名节,特别是明太祖明成祖这两朝的时候,对权利欲望更加强烈。

在他们眼里一臣不事二主,方孝孺忠于建文帝,而不是你朱棣。再者说只有方孝孺才是正统的皇位继承人,你燕王朱棣不过是篡位的身份。

2:方孝孺回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这个恩情让他终生难忘

方孝孺熟读儒家思想,为何撺掇建文帝误国

朱元璋曾经亲自召见了方孝孺,他主张实施仁政,和朱元璋的刚猛还不一样。朱元璋对太子说道:

“现在还不是用他的时候,于是送了重礼让他回家。”洪武一朝他可谓是怀才不遇,满腹经纶无处施展。建文帝上位之后,很快就不一样。马上去请方孝孺,升任为翰林侍讲,专门讲儒家经典,事事请教方孝孺。建文帝言听计从,这就是知遇之恩。

3:坚守自己儒家的思想,忠君报国

方孝孺熟读儒家思想,为何撺掇建文帝误国

他家断粮了,方孝孺说

:“贫苦的不是我一个,而是安贫之道。”父亲,恩师受到案子牵连被杀,这对方孝孺影响很大。因此更加坚定反对暴政,这和建文帝的理想不谋而合。朱棣在方孝孺眼里就是一个暴君,通过不断的杀人壮大自己的实力。这个大案子一共杀了873人,入狱充军的更是数不胜数。

朱棣在很多人心目中,就是一个暴君的存在。但是和他父亲洪武大帝朱元璋一样,历史给予了他们高度的评价。一个是治隆唐宋,另外一个是远迈汉唐。他们用一生所做的事情证明他们是好皇帝,有些事情用儒家思想去解决反而适得其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城后,方孝孺为何宁死不降?
...藩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这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然而当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他认为这些藩王有极大地威胁,于是着手削藩,不曾想却以失败而告终。朱允炆的叔叔燕王朱棣最终攻破了南京城,并
2024-11-23 09:41:00
被灭十族的方孝孺是谁?为什么被灭族
...么原因,让朱棣如此震怒以至于非要灭他十族呢?灭十族建文帝在位时,方孝孺已经是名闻天下的第一大儒,学识品德为四海称颂。他为文纵横豪放,能与东坡(苏轼)、龙川(陈亮)相比。据说每
2024-05-21 17:13:00
朱棣的忠臣们的下场有多惨?
...靖难之役”的胜利,攻下南京,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虽然建文帝下落不明,但朝中还是有许多支持者的,他们忠于建文帝,甚至不惜献出生命。那么朱棣是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支持建文帝的
2023-08-28 15:58:00
建文忠臣高翔,为方孝孺穿孝服激怒朱棣
...靖难之役爆发,当时高翔全心全意地站在朝廷这边,协助建文帝朱允炆处理各种兵事。然而,高翔本质只是一个儒生文人,在兵事方面,是给朝廷的前线将士提供不了多少实质性建议的。其实建文帝
2024-06-12 19:58:00
古代忠义楷模之臣方孝孺,因不配合乱臣被诛十族
...朝,因文采出众被视为一代文宗,他在“靖难之役”中为建文帝殉难,更被后世视为忠义的楷模之臣。然而方孝孺最闻名的事,并非是自身文才与忠义殉难,而是“诛十族”一说,天下人普遍认为,
2024-03-23 17:08:00
朱元璋为朱允炆留下三位人才,他们的结局如何?
...根,三贤臣挺身共济时艰建文元年,太子登基为帝,是为建文帝。黄齐方三人成为皇帝的心腹大臣,一起参与大明朝政。建文帝继承太祖的政治理想,要续写太祖未竟的伟业。他迫不及待地在朝堂推
2024-02-04 19:06:00
明朝哪位皇帝, 在位不到一年得到仁宗庙号
...是有多么的仁厚。其次,他在位期间施行仁政。他赦免了建文帝的旧臣和永乐年间遭连坐牵连的官员和家属,让他们返回自己的家乡,免受流放之苦,比如著名的建文旧臣方孝孺案,方孝孺被灭了十
2024-06-09 15:37:00
明朝的十大忠臣良将都有谁?都做过什么贡献?
...方孝孺,他是建文的大忠臣,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建文帝忠心耿耿,更是尽心尽力地辅佐建文帝,特别是对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大力支持,是建文帝在政治上的主要帮手。只可惜后来削藩不成功
2023-06-25 05:59:00
建文帝有啥传奇故事
...圣朝,得经论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说的是建文帝德心仁厚,登基之初,亲贤好学,启用儒家,革新军队,减轻重赋,惠及民生。朱棣革命后,复称洪武纪年,并篡改历史记录,致使草
2024-05-03 17: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