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自古以来,帝王都会有谥号和庙号,在隋朝以前,庙号对于皇帝来说是个稀罕物,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够有庙号,只有那些有所作为或者立有大功的皇帝才会被上庙号,这样他们就可以单独立庙被后代祭祀,否则在几代之后就要被归到太庙合祭。
从隋朝以后,帝王去世之后的谥号字数越来越多,而且有泛滥的迹象,不管皇帝做的好不好,最后总是能捞个不错的谥号,毕竟大多数帝王的谥号是儿子或者后代上的,总不能给个太差的,所以渐渐地谥号就失去了评价一个皇帝好坏的作用。
虽然隋朝之后很多皇帝都有庙号,但是庙号的泛滥程度远不如谥号,所以庙号成了评判皇帝好坏的新标准。
庙号主要分“祖”和“宗”两大类,开国之君或者始祖、王朝初年的君主会上“祖”这样的庙号,之后的皇帝则上“宗”的庙号。
太祖、高祖为开国之君,比如汉高祖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赵匡胤的庙号则是“宋太祖”。
世祖、太宗、圣祖等则是发扬光大之君,一般都集中在开国之初。
世宗、高宗则是守成之君,仁宗、宣宗、睿宗等也是明君,中宗、宪宗一般用于中兴之主,思宗、哀宗则多用于亡国之君。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的第四位君主,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个月,连一年都不到,仅仅比在位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长,是明朝在位时间倒数第二的皇帝。
虽然朱高炽在位时间很短,但是他在驾崩之后被上了仁宗的庙号,这表明他是一位明君。在位仅仅十个月的时间,他凭什么能够被上“仁宗”庙号呢?
首先,他宅心仁厚。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生性端庄,比较喜欢读书,从小就接受儒家教育,这就奠定了他一生仁厚的个性。他不仅对自己的部下仁厚,甚至对与自己争夺皇位的弟弟朱高煦也非常仁厚,在朱高煦犯下私藏兵器的罪行时,朱高炽还为弟弟向朱棣求情,由此可见,朱高炽是有多么的仁厚。
其次,他在位期间施行仁政。
他赦免了建文帝的旧臣和永乐年间遭连坐牵连的官员和家属,让他们返回自己的家乡,免受流放之苦,比如著名的建文旧臣方孝孺案,方孝孺被灭了十族,当时有一个侄子因为被流放而幸免,最后被仁宗找到予以厚待。
他改革吏治,将永乐朝可有可无的大臣们去职,任用有才能的大臣,在任命大臣时除了关注能力之外还特别重视个人道德和儒家道德。
在司法方面,注意控制滥用刑法。他禁止对犯人滥用刑法,对于死刑则要求十分慎重,对于死刑犯人要经过多次会审才执行。对于因建文帝旧臣而受牵连的家属则多次减刑。
在税负方面,由于永乐年间多次北伐,民间税负较重,到仁宗继位后,他注意减免百姓的税收,还专门派人到各地调查税负情况。
明仁宗朱高炽虽然在位只有短短的十个月时间,但是他从小接受的儒家思想让他继位后对百姓以及身边的各种人都十分的仁厚,不管是与自己争夺皇位的弟弟,还是忠于建文帝的旧臣家属,当然更重要的是对于老百姓的政策。
他在位期间,改变了朱棣在位时期的税负政策,让百姓们休养生息,虽然由于在位时间短,很多政策没有展开,但是他的这些政策被他的儿子很好的继承和执行了,大明王朝迎来了一个盛世——仁宣之治,所以仁宗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绝对配得上“仁宗”这样的庙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0 00: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