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导演为何很少碰明朝的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8 22:2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中国导演很少碰明朝的戏,原因有三:一、市场的接受度,二、导演缺乏驾驭重大历史题材的能力,三、题材敏感中国的影视剧场,清宫戏比比皆是,年年有新片,而以明朝为背景的影视剧,却极为稀缺。276年的大明,自元末朱元璋起兵,直至崇祯煤山自缢,其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恢宏气势是清朝所无法比拟的。对明朝研究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如果能够拍出电视剧,一定是精品。事实上,曾经有一部《大明王朝1566》,在豆瓣的评分高达9.7分。玩豆瓣的,都知道这个分数意味着什么。然而,除此之外,明朝戏再难寻精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中国导演为何很少碰明朝的戏

市场与观众,更喜欢清宫戏为什么清宫戏这么火?因为清宫戏“更好看”更有”戏剧性“,例如多尔衮和孝庄、例如吕四娘刺雍正、例如篡改继位诏书。这些正史不载的地摊文学出品,拍出来更“富有观赏性”。导演可以尽情发挥,反正历史也无法查证,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反正是消遣时间。既不需要考证历史,也需要思想性、艺术性,只要收视率高行了。何乐而不为呢?一部《大明王朝1566》,又有多少人能看懂这部戏呢?又有多少观众愿意去慢慢咀嚼和消化这样的精彩大剧呢?这部戏的导演,完全没有“市场意识”,完全没有迎合“观众”的审美,被冷落是必然的。纵观整个电视剧,就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现在能够让人看得上眼的电视剧,例如《大明王朝1566》、《大宅门》、《潜伏》《暗算》《三国演义》,甚至是《红蜘蛛》《征服》,不都是十多年前的作品吗?近年有多少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电视剧?又有多少让人想看第二遍的电视剧?

中国导演为何很少碰明朝的戏

优秀的导演和演员,越来越稀缺翻开中国的电视剧年谱,十年前、甚至是二十年前,真是一个百花齐放、精品频出的年代啊!按道理来讲,艺术应该是不断进步的,可电视剧为何反而倒退呢?缺乏驾驭重大题材的导演,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明朝的内忧外患、明朝的党争倾轧、明朝的宦官之祸、明朝的特务政治、明朝的商品经,济、明朝的世族大家,明朝的军事外交,置于世界巨变的大环境之下,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从哪里入手?题材如何取舍?叙事如何展开?人物如何刻画?力度如何掌控?剧本如何编写?史实如何考证?甚至是服装如何还原、民俗风俗细节、饮食交通山川地理……要把控这些题材,对导演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重大历史题材是所有剧里面最难拍的,能够拍好的,屈指可数。其次是演员。只要看一到两集《大明王朝1566》,就会明白优秀的演员有多么难得了!一个眼神、一句暗示、一个转身、一声长叹,处处是戏,处处是挑战,有多少演员能够驾驭?

中国导演为何很少碰明朝的戏

明朝题材敏感再好的电视剧,如果不能过审,等于白忙。明朝所处的年代,大量的戏份在以宫斗、党争、权奸为主的政治范畴。而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无法避开汉蒙满等问题,这方面的分寸是极难把握的,稍一过火就有可能被毙。影视剧因为其公开播放、受众广、影响力大,有关部门在审核是慎之又慎,生怕碰了红线、触了底线,谁也担不起责任,在审核上确实把握得非常严格。但是,如果要拍明朝的戏,有些敏感元素是无法回避也无法含糊的。而明朝最为精彩的偏偏都比较敏感,一部戏拍下来,谁敢说哪个地方触到底线了?导演总得考虑市场吧?制片人总得考虑成本吧?拍清宫戏,就不需要有这些担心,反正就是编呗!你是风儿我是傻,大家当成喜剧看就行。

中国导演为何很少碰明朝的戏

市场不能说明一切,真正的好作品,永远不会被埋没。明朝那波澜壮阔的二百七十六年,将来一定会被搬上荧屏。那些粗制滥造的清宫戏、戏说之类,实在让人无法吐槽!如果对明朝特别有兴趣的读者,强烈推荐看一遍《大明王朝1566》,称它为历史剧中的神作,没有任何问题!看完之后,你一定会觉得自己的思想中多了一些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却实实在在地存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9 00: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当我们回望明朝的历史长河,常常被那些长期在位的皇帝所吸引,如明成祖、嘉靖帝等人物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在这些耀眼的星光之下,有一位被历史低估的皇帝,他虽然在位只有短短6年时间
2024-04-30 11:57:00
...政,唐朝有武曌夺权,清朝也有慈禧垂帘听政,那么为何明朝就能独善其身,没有后宫专政的现象?后宫自制力很强在明代,也常常有皇帝年幼的情况,但总的来讲后宫还是比较安稳,很大程度上来
2023-04-21 15:34:00
明朝最猖狂的妃子是谁,棒杀太后绑架皇帝还能善终
...侍在战乱中又被清军虏获。清军为了政治需要,极力拉拢明朝旧臣,而李选侍这样的前朝帝妃,自然成为政治宣传的对象。再加上她没什么气节,对清廷百般歌颂,于是清廷便将她供养起来。李选侍
2023-07-22 14:56:00
他是汉人的荣耀,大明虽灭,可他仍在为国尽忠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他最初将首都建在南京,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时候,首都迁到北京,明朝共传16位皇帝,享国276年,让人感慨颇深的一
2023-01-17 21:48:00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光宗在位仅29天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因其父
2023-10-24 14:34:00
明朝最低调的皇帝,差点改变明朝走势的君王
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是由汉族政权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也是继唐朝以来又一个黄金盛世。明朝包括下落不明的建文帝,一共历经16位皇帝;然而在这16位皇帝中,有一位皇帝的声名不显
2023-05-24 12:01:00
公元1644年农历3月17日,此时的明朝已经走到了它灭亡最后的期限。北京城边,李自成的闯军轮番冲击着城墙之上的明军,奄奄一息的京城卫队越来越无法招架。而皇城之内,群臣稀疏站立、闭
2023-09-13 10:24:00
大明由盛转衰,是因女人乱政的后果吗?
...说要让她孙太后殉葬。事实上,即使明初中期实行殉葬,明朝皇帝也不会下旨让一国之母殉葬,更何况这一国之母还是新帝的生母,因此孙太后无论如何也不会是会被殉葬的妃子。因此,明朝的由盛
2023-06-30 15:34:00
揭秘明朝皇帝朱高炽与朱瞻基的离奇死亡之谜
仁宣之治是大明朝早期的一段盛世,在这期间,而打造这一切的就是明朝的明仁宗朱高炽以及他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可以说这两位是大明皇帝当中少有的英明之主,可惜的是他们父子俩却又都英年早逝
2024-01-14 13: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作家胡正的抗日足迹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山西作家胡正(资料图片) 山药蛋派作家以赵树理为代表,还有被称为“西李马胡孙”的西戎、李束为
2025-08-22 08:0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2 09:38:00
1965年上映的中国戏曲电影《节振国》,讲述了1938年开滦赵各庄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节振国不畏强暴,率先带领工友们掀起五矿同盟大罢工的浪潮
2025-08-22 10:14:00
一份《救国时报》串联起万里之外的东北抗战记忆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众多泛黄资料和照片中间,一摞新书映入了中国吉林网记者的眼帘,这本书就是《远隔重洋的呐喊:〈救国时报〉东北抗战史料选编》
2025-08-22 13:06:00
在吉林这片土地上,藏着一群人的热血与不屈——东北抗联的故事,你必须知道!
听,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展厅里,吉林省博物院讲解科科长崔玉卓正在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周保中这样表述这段艰苦的岁月:‘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
2025-08-22 13:07:00
海报图品 | 齐国那些不可错过的历史名场面
AI图生成:刘伯垚、孙莹长图设计:王岩文案:孙莹、田泽文
2025-08-22 17:41:00
从春秋首霸到稷下争鸣,齐地往事织就斑斓长卷
在齐鲁大地上,齐国的历史如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每一个事件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串联起从立国到兴衰的千年风云。自姜太公受封于齐奠定基业
2025-08-22 17:49:00
“石镌风华”太原纯阳宫藏历代墓志精粹展,8月22日在山西古建筑博物馆(纯阳宫)开展。作为山西首个以“墓志发展演变”为主题的展览
2025-08-22 20:30:00
首次公开亮相!限时展出!这两件青铜器到底有怎样的意义?
日前在榆树市发现了两件夫余国的青铜器——青铜鍑和青铜锸,8月22日起在新民大街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限定首展,首次公开亮相
2025-08-22 20:58:00
抗战中的太原:谷草藏英雄 谱写鱼水情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立岗(右)回太原看望父老乡亲。(图片由王立岗儿子王洪提供)翻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画卷,一个发生在太行山麓的动人故事跃然眼前
2025-08-21 07:20:00
我们的抗战|军民情深:一碗饺子的牵挂与八十年的守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郭辰昊 徐宁 于洋 王琳“我村人民年年莫忘,今天来送饺子给你们拜年。”在山东临沂朱村,每逢大年初一
2025-08-21 10:21:00
宋韵留香 四时风雅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 一缕青烟自香炉袅袅升起,茶汤在盏中泛起云纹……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化之昌盛
2025-08-21 10:47:00
丰乐剧场墙缝里藏了六把刀
如果你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一定会被一楼一个展柜里保存非常完整的沙俄哥萨克军刀吸引,展柜里的军刀闪着寒光,刀上的花纹清晰可见
2025-08-21 10:55:00
【灵山夜话】张恨水笔下的上饶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他一生创作超千万字,既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
2025-08-21 1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