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潮评丨抢购奥司他韦,“囤药后遗症”还嫌不够多?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2-27 14:2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潮新闻·浙江日报 评论员 陈进红

潮评丨抢购奥司他韦,“囤药后遗症”还嫌不够多?

“囤药潮”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两天,“奥司他韦”热度高居不下。近期伴随着流感预警的发布,抗流感药物需求激增,流感“神药”奥司他韦被推向风口,出现热卖甚至紧缺情况。百度指数显示,近一周内,甲流搜索指数飙升,奥司他韦搜索热度环比增长960%。

这波热搜让不少人的囤药神经又紧张起来,经历过几轮囤药风潮后,大家虽然知道盲目囤药不对,可还是免不了担心。有网友很焦虑,“囤不囤真是两难,怕到时大面积甲流买不上,囤了用不上的话,又很浪费。”

备药本身无可非议,但再多的药也经不起囤积居奇。现在抢购药品的人,应该回想一下,之前新冠囤的药吃完了吗?当初一筐筐地囤,现在一筐筐地扔。过度抢回来的药,最终的归宿就是垃圾桶。前一阵,就有一则大量布洛芬被扔垃圾桶的消息登上热搜。

当初囤药潮留下的后遗症历历在目,过了几个月再度出现,这种代价需要一次又一次上演吗?对于个人来说,盲目备药存在滥用风险。医生已经说了,“奥司他韦”是处方药,不建议自行购买自行服用。就算出现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才是正确选择。对于社会来说,跟风大量囤药造成了短期内的资源挤兑,你所囤积的“闲置”药可能就是别人的救命药。此外,大量弃药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长期隐患。

比起病毒,衍生心态更可怕。从连花清瘟、布洛芬、蒙脱石散,再到现在的奥司他韦,一波又一波的囤药风潮接连不断。公众的囤药焦虑,多是因为当时买不到药。经历过一药难求的窘迫,不少人面对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选择了“宁可信其有”,毕竟“手中有药,心中不慌”。

因此,要最大程度消除公众的囤药焦虑,药品保供必须做好科学引导和预案。在3年的抗疫过程中,我们已总结出许多应对流行病的宝贵经验。实际上,经过了一波波抢药风波,大部分抢购难症结并不是在生产环节,而是在流通环节。相关部门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扰乱市场、哄抬物价的行为,做好物资保障供应工作,维护经济市场秩序。对于个体来说,也应保持兼听则明的态度,避免负面信息过载,带给自己不必要的焦虑。

与此同时,面对医学专家科学备药的引导,人们往往只关注这是不是神药,这是不是特效药,却忽略了专家同时也建议大家增强体质,加强锻炼。用囤药来增强个人健康安全感,等一波囤药潮和流行病过去后,又忽略了对健康的个体努力,这是行不通的。毕竟,提高个人免疫力才是王道。

“当暴风雨过去,你不会记得自己是如何度过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是否真正结束了,但你已经不再是当初走进暴风雨的那个人了,这就是暴风雨的意义。” 经历过疫情风暴之后,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都不应该让“囤药后遗症”一犯再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7 17: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月经、白带异常是新冠肺炎后遗症?别担心只是正常生理反应
自12月份我国开放新冠肺炎的管控之后,全国就陆续迎来了第一波感染高峰,如今快过去一个月了绝大多数人都已经“阳过”或“阳康”,然而尽管有不少人已经转阴,但身体仍然还有一些症状存在,
2023-01-06 14:50:00
潮评丨甲流抗原要不要囤?小心再一次掉进坑里
...堑,长一智。经历疫情的历练,我们不能还停留在“囤药后遗症”的持续发作中。擦亮眼睛看一看,是谁在带节奏,是谁在制造恐慌。消费者要保持客观冷静,小心入坑,不要被焦虑收割一波智商税
2023-03-15 15:57:00
...护,且感染后再接种疫苗也有必要。流言病愈也会有严重后遗症感染了新冠病毒后,除了急性症状,还有非常严重的后遗症。真相 钟南山院士表示,“医学上对于后遗症有严格的定义,指的是疾病
2023-01-10 09:17:00
张伯礼:绝大多数“新冠后遗症”可逆可恢复
把握乘势而上的现在,迎接触手可及的未来,央广网特别策划《对话大家》栏目重磅推出。今天(1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作为首期节目嘉宾,与广大网友分享了新
2023-01-07 08:37:00
83岁老人的“阳康”经历:曾危及生命,转阴查出肺炎
...他们目前饮食、精神状态恢复得还不错。张全福感觉他的后遗症是“嗜睡”,每天早上吃完饭,坐着看一会儿手机就困得睁不开眼,接着去床上睡觉。下午同样如此,感到犯困了,就一觉睡到四五点
2023-01-16 18:28:00
国内疫情走势?张伯礼:接下来1至2个月会迎来一波高峰
...人防护措施仍应当坚持。 热点三:很多人关心新冠后遗症的问题,这种担忧有必要吗?张伯礼:是否称为“后遗症”“长新冠”还可以讨论。部分患者在康复期确实还存在一些症状,没有完全恢
2022-12-15 08:28
春节还能回家吗?张伯礼最新研判:未来1至2个月会迎来一波流行高峰
...人防护措施仍应当坚持。 热点三:很多人关心新冠后遗症的问题,这种担忧有必要吗?张伯礼:是否称为“后遗症”“长新冠”还可以讨论。部分患者在康复期确实还存在一些症状,没有完全恢
2022-12-15 15:09
...不认为它对生殖功能会有影响。 6. 感染新冠后会有严重后遗症流言:感染了新冠病毒后,除了急性症状,还有非常严重的后遗症。真相:钟南山院士表示,“医学上对于后遗症有严格的定义
2023-01-03 14:22:00
中疾控称又检出奥密克戎新变异株! 专家称群体免疫无法完全防感染
...奥密克戎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变异株在致病性、重症率、后遗症风险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持续监测。”曹云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在我们发现新冠病毒的毒力变弱了,这主要还是因为人群接种疫苗
2022-12-21 15:22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