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 茶中流金,味韵古寨。在依溪而建的大溪村位于绥阳县蒲场镇西部,距绥阳县城15公里,距遵义市38公里。全村地域面积32.27平方公里,辖大溪、长江、高群、南山、水坎5个自然村34个村民组,共有1376户5386人。因四周群峰叠翠,山水相连,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有着“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等条件优势,目前已发展种植黄金茶2100余亩。
一抹茶的嫩绿,藏着人间的美好。每年采茶节从各地纷至沓来的游客置身于翠绿清新的茶园中,跟随茶农学习种茶采茶知识,切身感受属于这个春天里,最新鲜的一抹青绿。
在茶园内放眼望去,绿意葱茏,新芽迎风俏丽,空气中弥漫着清新茶香,茶山一旁的石林上镌刻着意境深远的诗句,为茶山增添了一丝韵味。“茶香一路,诗意满山”以黄金茶为载体的茶旅研学更是加强当地的诗词文化的传播。
山雄水奇,人杰地灵,是大溪村最为真实的写照。大溪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大溪村明清两代属绥阳县朗水里八甲,民国时期属醒儒乡。1948年醒儒乡和溪曲乡合并后属儒溪乡第八保,1952年属儒溪区共和乡,1971年改名为大溪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名为大溪乡,1992年撤并建后改名为大溪管理区,2002年撤区并村后改名为大溪村。
大溪村自清朝康熙年间至嘉庆年间,共出过6名举人,一名进士。
其中大溪村王家寨王体名于清朝乾隆五十九年甲寅科考中中举人,是年特旨恩科;四衙寨李树藩光绪年间中进士等史实说明大溪早在明清时代就开设了学校教育。
《绥阳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儒溪书院,在朗水里大溪源中,明朝知县詹淑莅绥时,有耆年柳孟元者,自谓为子厚后裔,子厚乾符三年入播,建书院于此,至詹公时堂庑尽废,仅存亭角一楹。詹公因孟元之言,捐资修复,即认为祠,以祀子厚。并置田三十亩,授孟元奉祀。后知县冯士奇,更加修前后堂宇六楹,今倾圮无存。”
民国前期大溪村还设有私塾,后设私立保国民学校八甲小学(现大溪村长江自然村红旗组汤家院子),1956年,开办夜校,使得大溪公社15岁以上60周岁以下的人口脱盲率达93.2%,为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今走进大溪村四衙寨诗社,置身黔北民居风格的四合小院之中,目之所及都是诗词读本、诗画作品、诗歌对联。在这里,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每个人都会吟诗两句,每家每户门前的红木对联、路边的诗词灯箱无不彰显其诗歌文化底蕴深厚。四衙寨诗社、八甲诗社、中华诗词之家、遵义市诗词之家、中华诗词诗教示范学校、中华诗词诗教示范村……张张荣誉皆是诗的熏陶。
诗本是中华瑰宝,源远流长,五千年的风霜雨雪未将其剥蚀,历史长河的波涛滚滚未将其冲毁,饱经沧桑,却熠熠生辉。词香悠韵,诗香深长。在这里每年举行的诗歌转转会现场都会吸引许多诗人、文学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创作成诗句。嗅着茶香,沉浸诗的世界,文人风采油然而生。(黄梅梅)
一审:余旭
二审:王信
三审:唐全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