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
社团活动是目前高中教育体系创新的重要体现,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为目的,通过社团活动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模式,强调以理论课堂、校园课堂、社会实践课堂相融合的方法,贯彻落实新课标合理利用校园的空间资源和教育资源,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层次性,辅助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那么,如何通过高中地理社团活动强化学生地理实践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条措施。
一、新课标指导第一课堂的开展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关注点在于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将基础知识应用到综合实践中,因此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往往备受关注,在打造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活动的同时,也不能脱离当前的地理教学体系改革,因此坚持将高中地理新课标作为社团活动设计和选择的依据,是社团活动创新的出发点。而直接对接第1课堂中的社团活动,往往以验证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论内化质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为目的;同时在地理实践活动过程中录制视频,分析地理实践探究的过程、结果,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料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力。
二、合理进行校园空间资源及环境资源开发,丰富第二课堂
传统的第2课堂,大部分以校内的实践活动为主,但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有关地理的理论知识,并且进行知识内化,这与第1课堂所开展的社团活动本质相同,因此针对第2课堂打造的社团活动,其核心目的在于合理利用现有的校内地理空间,展开社团活动、大胆挖掘身边常见的空间地理资源,来辅助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其中的一部分知识点来源于教材,但是更多的是让学生解放天性,大胆进行创新,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利用所学的知识改变校园、分析校园、优化空间。
三、坚持以乡土资源挖掘为主,构建课外研学活动
研学活动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能够为学生拓展实践空间,也可以打造多元化的实践场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力和创新力,也能够让学生接触更加真实、自然、客观的社会生活环境,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从高中地理社团活动的角度来看,地理社团本身肩负着组织、执行活动的责任,自然可以作为研学活动的主体。为了让研学活动更符合地理教学的需求,全面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要思考研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创建内容真实,具备体验感的第3课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课堂闭环:第1课堂负责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第2课堂注重学习的内化以及研究,第3课堂则注重“行”,在行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而这些经验又可以再度作为第1课堂的学习内容。这种多元化的延时模式,让高中地理社团活动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和逻辑性,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需求,也可以让所有的社团活动有所准备,有明确学习方向、让所有的行动都有明确目标。
四、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目标确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目前学科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仅是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更是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考察的核心依据,尤其在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对于地理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将决定学生是否能够在该领域进行深造和发展。通过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本质在于立德树人,实质在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和优质人才的培养。
因此高中地理社团在活动组织和规划的过程中,致力于让学生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理论知识内化,在课堂之外以及生活环境中探索地理本质,提升核心素养,进一步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所有的社团活动都是围绕着新课标和学科教学目标展开,针对不同的活动类型总结了活动目的,然后进行活动的组织和规划。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才可以真正强化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个人品格,高中地理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围绕着目标打造针对性的活动体系,合理调整活动内容,本文提出了教育与学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智能发展与人格塑造三种不同的课堂体系,以此为依托,打造多元化的地理社团活动方案,进一步开发理论课堂、校园课堂、社会实践课堂,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在融合性的教学模式下得到提升,也可以完善高中地理教学体系,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作者:兴义市第二高级中学 胡斌
值班主任 郭连军 编辑校对 农芳红 版式 袁万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8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