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被归为乙类传染病。在疫苗广泛应用前,该病曾是全球儿童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百日咳病例一度降至低流行状态。然而,近期却出现了病例数量的显著增长。

据国家疾控局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披露,今年2月记录了17105例百日咳病例,相较于2023年12月增加了7979例,达到去年同期的近32倍。2024年前两个月,全国累计报告百日咳病例数高达32380例,其中13例不幸致死。自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新增百日咳病例总数为41506例。

百日咳的病程分为潜伏期、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潜伏期内通常无明显症状,持续时间为7至14天。进入卡他期后,患者会出现低热、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咳嗽、喷嚏、流泪和乏力,此阶段咳嗽以单声干咳为主,持续约1至2周。随后进入痉咳期,可持续2至6周甚至更久,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鸡鸣样吸气音。每次咳嗽发作可延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许多患儿需咳至呕吐方能缓解,故咳嗽后呕吐成为其特异性表现。痉咳常在夜间加剧,情绪波动或进食等因素可诱发。随着病情改善,痉咳次数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若出现并发症,病程可能延长并再度出现痉咳。新生儿及6个月以下婴儿易并发肺炎,其他可能并发症包括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肺动脉高压、窒息和脑病等。

百日咳与近期备受关注的“支原体肺炎”同样表现为痉挛性咳嗽,症状上难以区分。然而,支原体感染时,血白细胞总数通常正常,后期可能轻度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相比之下,百日咳感染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明显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许多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如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内及肺内肿瘤、过敏性咳嗽等,也会出现夜间咳嗽或刺激性咳嗽。这些疾病的鉴别要点在于结合各自特有的临床表现、病史、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对特定治疗的反应。
百日咳具有极高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前,其发病年龄高峰已由婴幼儿转向青少年及成年人,但免疫功能不健全的低龄儿童仍面临较高的发病风险。
预防百日咳的关键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对于疑似或确诊百日咳的家庭成员,应实施呼吸道隔离,直至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至少5天,或在未及时治疗的情况下,隔离至痉咳后21天。日常生活中应加强手卫生、佩戴口罩、遵守咳嗽礼仪,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物表消毒。提升免疫力的最有效途径是接种疫苗。然而,百日咳疫苗产生的保护性抗体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弱,通常3至5年后抗体水平开始下降,12年后几乎消失,存在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无论自然感染还是接种疫苗,都无法提供对百日咳的终身免疫。
诊断百日咳时,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细菌培养、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血常规在卡他期及痉咳期可见白细胞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菌培养是诊断金标准,但灵敏度较低,尤其在病程后期或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核酸检测不受抗生素使用影响,适合早期诊断和疫情爆发时快速筛查;血清学检测可通过对比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中PT-lgG抗体滴度变化(排除近期疫苗接种情况),用于回顾性诊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4 0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