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张良为什么一心一意要复仇秦王,甚至采用极端的刺杀手段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3 19:3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张良是一个孤独又个性的革命家。他没有刘邦一样治国平天下的野心,没有政治上的远见,没有个人生命的规划。张良唯有一个目的,是因复仇而革命。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讲道:革命者本身包含着梦想的完成,但是现实中,一但革命成功,梦想不能再是梦想,必须落实在制度的改革以及琐琐碎碎,大大小小的行政事务上,它便不可能再是诗。

张良为什么一心一意要复仇秦王,甚至采用极端的刺杀手段

在长诗末尾,张良选择淡漠一切,归隐匿迹,无人问津。

张良为什么一心一意要复仇秦王,甚至采用极端的刺杀手段?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张良出身于韩末贵族世家,张良一家五代均任韩国相国,可想而知,张家与韩国命脉相承,同生共死。

秦国破韩,韩国虚弱疲敝,节节败退,很快国破家亡。这样一来,钟鸣鼎食之家不同昨日繁华富贵,家业国业双双败落,张良的痛楚刻骨铭心。

如果韩国能够平稳生存下去,韩非是不会有如此迫切的“梦想”,依然会安于富贵乡,顺风顺水的走下去。张良突然出现的迫切目标,是替国替家对秦王的复仇。

张良想到刺杀,培养精良刺客,不惜倾家荡产。

张良为什么一心一意要复仇秦王,甚至采用极端的刺杀手段

博浪沙伏击事件是张良生命中离“梦想”最近的一次,可惜秦始皇早已经历大风大浪,对刺杀事件准备充裕,张良失败了,刺杀失败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

张良明知在秦王组建的庞大体系之下,哪怕张良之前做了再充分的心理和能力的准备,刺杀依然是以卵击石。

通过之后张良对刘邦的协助来看,张良心智成熟,考虑周全,肯定不会做出鲁莽事情来。张良既不组建军队,又心甘情愿孤军奋战,由此可见,他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作为浪漫主义革命家张良为何甘于辅佐刘邦?

与刘邦在农民起义之后,借机组建起义军相比较,在起义大规模爆发前,张良已经一人踏上险境,他孤傲而不随波逐流,是个有思想的浪漫主义革命家。

张良为什么一心一意要复仇秦王,甚至采用极端的刺杀手段

作为革命家,张良有义无反顾的无畏勇气。“革命成功之后,梦想不再是梦想,开始落实到琐琐碎碎的制度与大大小小的政务”,推翻了秦政,在他辅佐刘邦的阶段,化身成一位睿智理性,看淡名利的谋士。

假设刘邦是人的躯干,那么萧何、韩信、陈平组成了四肢,张良担任头脑不容置疑。张良与刘邦四人不同,从出身开始,以刘邦为首的人是平民或是游民,通过这次起义一步一步走向权利的中心。他们的思想、行为与出身贵族的张良一定有很大不同之处。

《红楼梦》中,贾宝玉前半生享尽天下的荣华富贵,面对奇珍异宝早已不以为然,突然支撑他的物质支柱折断,从高峰跌落低谷,历经磨难,贾宝玉看淡俗世欲望,走向无人之境。张良的经历与之相似。

当物质的世界垮塌,精神世界会逐渐走向成熟。

张良为什么一心一意要复仇秦王,甚至采用极端的刺杀手段

张良甘于辅佐刘邦,是因为他看得开,他跟项羽、韩信这些人不一样,项羽是有理想,但是没有实际行动;韩信是空有实际行动,而没有理想;只有张良,有理想而又行动,他确切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如何实现。

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张良立了多少功劳?

张良更大的本事在于,他不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也知道别人想要什么!

在刘邦被突如其来的金银财宝迷乱眼时,张良提醒刘邦要头脑清醒,撤军咸阳,移军灞上。张良劝说刘邦将封地分给雍齿再次证明他的足智多谋。雍齿虽然帮助刘邦屡献大功,可是与刘邦私下交往甚差,雍齿常常背地讥讽刘邦,刘邦对他恨之入骨。

刘邦凭着小人之心拒绝分赏封地给雍齿,刘邦关注的是封地的多少,不过是一意孤行的莽夫。然而张良更重视人脉的宽广和事态之下的危机。

张良为什么一心一意要复仇秦王,甚至采用极端的刺杀手段

张良劝说刘邦不计前嫌,分赏给雍齿,一来可以展现刘邦大度风范,二来,针对此事,其他贵族功臣们会抱打不平,连雍齿这样为刘邦建下奇功的人,因为一点无伤大雅的矛盾受到冷落,今后贵族功臣们岂不是一点错误都能带来大的灾祸?

更严重的后果,可能掀起贵族阶层的不满。张良的劝告刘邦听进去了,这让局面豁然开朗,危机化解,手下大臣依旧忠心耿耿。

在刘邦遇到的很多危机中,都是张良帮助刘邦化解的,说张良是汉初三杰,丝毫不为过。

为何张良在“功成”后选择了“身退”?

自从秦政被推翻,张良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之后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帮助刘邦,自己则无意留恋名利场。

历经了惊涛骇浪的人生巨变,张良看淡大多数人(包括刘邦在内)乐此不疲的追逐。

张良为什么一心一意要复仇秦王,甚至采用极端的刺杀手段

张良离奇遇见圮上老人,面对蛮横无理的要求依然泰然处之,透露出张良荣辱不惊的性格特点。

正如《留侯论》中写道: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张良选择归隐,这是智者公之于众的最后一次选择。这是早有打算的结果,这种结果更加印证张良无欲无求的性格特点。

张良的默默隐退不知不觉,在污杂肮脏的世间,他的一身白衣显得格格不入,人们只关注眼下的肉糜,忘却张良的存在,更无法花费心思了解张良的想法。

权利好似鸟儿的窝,人们争先恐后的挤进去享受温暖和安逸,却忘记窝的外面有蓝天和自由。张良被人群推进鸟巢,挣扎着飞向蓝天,张良如愿以偿。

张良为什么一心一意要复仇秦王,甚至采用极端的刺杀手段

纵观他的一生,由逆流而上的孤独拼凑而成,《孤独六讲》中说道:个体的独立性应该表现在敢于跳脱大众的语言,说出怀疑和不同的思考方式,而不是结局或结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3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张良:从复仇者到汉朝开国谋士的逆袭之路
...于嬴政的恨,他们比任何人都要剧烈。 这时候有一位叫张良的青年男子出现了,张良,韩国士大夫家族,他的爷爷、父亲加起来相韩长达八十七年,可谓地道的韩国士大夫贵族阶层,韩国被秦国
2023-12-30 09:07:00
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谋士之一
...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虽然大臣们都反对,但是刘邦一意孤行,吕后没有办法,知道张良计谋多,只好请张良来帮助保护刘盈的太子之位。张良其实也是反对废长立幼的,加上仁义之心,所以建
2023-06-15 19:39:00
张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助刘邦建立汉朝
...击败项羽,建立汉朝,被后人尊为“谋圣”。这位谋士,就是张良。张良的一生,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故事之一。他经历了太多的悲喜离合,却依然坚持初衷,最终改变了历史进程。他的智谋,帮
2023-09-09 18:15:00
汉初三杰之首的张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张良为臣处世之道的主要特质是淡泊名利、功成身退。他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先积极入世建功,后退而修身养性。以独特之道避免定数,为士大夫寻得生路,备受后世赞誉。张良源自战国末期韩国的大贵
2024-10-12 12:55:00
揭秘张良的复仇之路与助汉传奇
...刘邦建国称帝后,曾在一次宴会上坦陈,运筹帷幄他不如张良,每战必胜他不如韩信,安抚百姓他不如萧何,但是他能够击败项羽,只是因为他善于使用这三个人。由此,张良、韩信和萧何也被称为
2024-05-07 20:56:00
聊聊开两汉的大汉第一谋士张良
大汉第一谋士张良,大汉第一不是我分的啊,唐朝人武庙的时候,五圣人是姜圣、姜子牙,亚圣就是张良、张子房。所以至少在唐宋时期,人们都觉得姜子牙千古第一,张子房两汉第一千古第二。不过姜
2024-03-29 19:53:00
真实的张良:曾学荆轲刺杀秦王,所得奇书并非兵书,后人人才辈出
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是连司马迁都不吝笔墨盛赞的人物,司马迁曾评价他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然而,针对张良的负面评价也不少,因为张良《圯上受书》的典
2023-08-25 18:00:00
张良:忍字当先,成就一代谋士传奇
...论》将人生能够成功的秘诀归因于一个“忍”字,他称赞张良最后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过人的“忍”之气节。这是否评价恰当呢?作为秦末汉初的跨时代之人、辅佐汉高祖刘邦开辟西汉
2024-05-13 10:54:00
刘邦最不想杀的功臣是谁?
...良不居功。和吕后比,张良不揽事。和卢绾比,张良一心一意。所以韩信被杀了,张良活着。萧何需要自污,张良洁身自好。樊哙差点被捕,张良平平安安。郦食其被人煮了,张良不被嫉妒。陈平不
2023-08-08 06: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