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01 17:5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社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2年,他们践行“四力”,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赛场到的神舟飞船发射和回收的现场;从乡村振兴大潮中的山村农户到登顶珠峰的普通牧民;从守边护边数十年的母子到泸定地震中的“汶川哥哥”;从珍贵文物的考古挖掘现场到“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工地……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记录历史。

从2023年1月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2022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希望与力量。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太行山间,漫山遍野的连翘迎风摇曳,山风越强,地势越险,它根扎得越深。

陡峭的山峦中,深山信使背着沉重的邮包笃定前行、盲艺人组成的草根乐队风雨无阻走村串巷、投身乡村振兴的青年农民拼搏奋斗、勤劳善良的山区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像极了连翘,根深、耐寒、抗旱,生命力极强,坚韧生长。

2022年,我多次到太行山区采访,见到了多年前采访过几位老朋友,欣喜地发现,新道路、新住房、新希望……大山里的改变越来越多。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邮递员赵月芳和山西省壶关县大峡谷镇(原鹅屋乡)鹅屋村村民聊天(2022年7月13日摄)。

壶关县鹅屋乡在太行深处,曾经,这里的村民下山进城,只能用一条被称为“猫路”的山间小路。

2011年冬,在“猫路”上,我见到了邮递员赵月芳——肤色黝黑,略显瘦削,担着沉甸甸的邮件,走山路的脚步却带着几分灵巧。这条“猫路”长约10公里,最窄处不足20厘米,最宽处仅1米多,赵月芳3个多小时就能走完。我跟着赵月芳,用了近5个小时才从山脚爬到山顶。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拼版照片:左图为2011年11月2日,赵月芳行走在“猫路”上;右图为2022年7月13日,赵月芳骑行在送件的路上。

从1996年开始,赵月芳负责鹅屋乡18个行政村、172个自然村的邮件投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传递着大山内外的双向牵挂。

2022年,我再次来到这片土地,在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循环公路上,见到了正在送件的赵月芳。大路通了,交通条件改善,当地邮政部门为他配备了邮政摩托车。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赵月芳骑行在送件的路上(2022年7月13日摄)。

壮美的山乡风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游玩,大峡谷镇不少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山里的人多了,邮件也更多了,赵月芳越发忙碌。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2022年8月8日,我拍摄的以赵月芳为主题图片故事“那人,那山,那邮路”在“新华每日电讯”上刊发。

↑点击视频,走进赵月芳的故事。

把装得满满的邮包放上摩托车,赵月芳说,“现在一天的邮件比以前一个月还多。原来邮包里装的多是信件、报刊……现在旅游公路通了,村民们在网上购买吃的、喝的、用的,邮件的种类越来越多。”

和赵月芳一样,太原市南寒邮政分局大虎沟投递组邮递员王收秋,也在深山邮路行走多年。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王收秋和太原市万柏林区王封村村民打招呼(2010年3月16日摄)。

那是2010年春天,我跟随王收秋去大山深处村里送邮件,从早上八点走到晚上八点,整整12个小时。王收秋的衣服被汗水浸湿,头上冒着热气。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王收秋背着邮包走在送邮件的路上(2010年3月16日摄)。

12年过去,在大山里的邮政所,我再次见到了这位深山信使,时光荏苒,他已鬓角微霜。因为身体原因,王收秋告别了坚守30多年的乡邮路,于2020年转到了内勤岗位。如今,他的儿子王沄天接过接力棒,沿着父亲用双脚丈量过的邮路,续写深山信使的忠诚和使命。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拼版照片:左图为2010年3月16日,王收秋把报刊放进邮包,准备出发送邮件;右图为2022年1月7日,王沄天在整理报刊。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在王封邮政所,王收秋和准备送邮件的儿子王沄天挥手告别(2022年1月7日摄)。

一段邮路,两代接力。邮路依旧蜿蜒,深山却已不再遥远。王沄天驾驶着邮车,每到一处,总迎来村民热情的招呼,并向他打听王收秋的近况。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0年3月16日,邮递员王收秋行走在大山深处;下图为2022年1月7日,王沄天驾驶着邮车在送邮件的路上。

和王沄天一起送件途中,他告诉我:“原来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这么辛苦工作。现在我才慢慢理解。山里许多老人,不方便下山买东西,就靠孩子们邮寄。把这些东西送到他们手上,看到老人们开心,我觉得特有意义。”

2022年初夏,在山西省壶关县树掌镇紫云新村,老友王存爱烧开一壶水,为我冲了一杯自制的茶,茶汤清亮,回味甘甜。几年前,王老汉一家还住在山大沟深的赵和池村,喝口干净的水是个大难题。

2018年夏天,我来到赵和池村蹲点采访,住在王存爱家。住村三日,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从村东头“苦水池”里挑来的水,喝起来又苦又涩,水里还有微小的颗粒漂浮物。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在壶关县树掌镇赵和池村,村民王存爱前往村里的取水点(2018年5月22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王存爱展示从村里“苦水池”挑来的水(右)和经过沉淀的水(2018年5月22日摄)。

↑点击视频,了解赵和池村村民喝水的故事。

在赵和池村49名村民的记忆里,水是咸的、苦涩的、带着土腥味的……“壶关树掌赵和池,吃水用水累断筋,苦水还得远处寻,担水路上不得歇。”多少年来,赵和池村人一直靠天吃水。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山西省壶关县树掌镇赵和池村的“苦水池”(2018年5月23日摄)。

位于太行山干石山区的壶关县,近年来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步伐加快,针对严重缺水村庄的整村搬迁也在加速推进,赵和池村整村搬到了山下的安置点——紫云新村。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在山西省壶关县树掌镇紫云新村,王存爱(右)和妻子赵秀则在院子里合影(2022年5月11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山西省壶关县树掌镇紫云新村(2022年5月12日摄)。

下山,到了有水的地方,赵和池村49名村民终于喝上了甜的水。

落日余晖洒在太行山蜿蜒的山脊上,一曲《爱的人间》唤醒了宁静的村庄,三三两两的村民搬着小凳子循声而来 ↓

正在演出的是陵川盲人曲艺宣传队。这群特殊的演员,说起鼓书舌灿莲花,唱起民歌高亢嘹亮,演起小品神采飞扬,引得台下观众掌声不断。在演出队伍中,我见到了年轻的朋友王文杰。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王文杰在陵川县杨村镇北山村演出(2022年9月14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在陵川县杨村镇北山村演出(2022年9月14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村民在观看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演出(2022年9月14日摄)。

还记得2015年我第一次见到王文杰的情景——一个内向的小男孩,坐在宿舍的床上练习乐器,手法生疏,弹唱均不在调上。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在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宿舍,王文杰(左)和张宴铭在练习乐器(2015年10月15日摄)。

在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像王文杰这样的学员还有十几个。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盲人曲艺队成立了特教班,学员们注册了学籍,领上了补助,搬进了新的教学楼,有了自己的教室、练习室和图书室。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特教班老师李志臣指导王文杰学习盲文(2015年10月15日摄)。

在老师和老队员的精心指导下,学员们逐渐掌握盲文、熟悉乐器,并跟着曲艺宣传队下乡演出。如今,特教班已培养了超过100名学生,其中有20多人考上了专业的曲艺院校进修学习。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王文杰在练习电子琴(2022年9月15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在陵川县杨村镇北山村,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部分队员在演出结束后合影留念(2022年9月14日摄)。

在拍摄这张合影前,我指导队员们调整站位,王文杰对我说,记者叔叔,虽然我看不清你,但我一直记得你。他说:“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道路。在音乐的世界里,我找到了那个闪着光的自己。”

生来奔走万山中,踏尽崎岖路自通。

巍峨群山中,每一个平凡的个体,都有不平凡的追梦路。今后,我将继续与大山结缘,记录普通人的故事,见证大山之变。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的2022:远山行·访老友

策划:兰红光、赖向东

统筹: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詹彦

编辑:黄晓勇、尹栋逊、邵泽东、李梦馨、卢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1 20: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故事|挂在峭壁上的公路
...斗水村的历史。穿过重重隧洞走进一斗水村,目光所及,远山苍翠。老井、古道、石头房、三三两两的游客,交织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当年被困深山的一斗水村已变成特色旅游村,先后被评为中
2023-07-15 19:52:00
...“陵川号兵”出太行80周年,学校先后开展“陵川号兵”故事宣讲、《陵川号兵之歌》比赛、吹军号培训、选树“小号兵标兵”等活动,以红色资源为抓手深入开展青少年国防教育。“叔叔,我拿
2023-12-15 02:38:00
崇安寺:佛韵书香里的陵川文脉记忆
...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两侧壁画为清代作品,内容为佛教故事,殿龛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浮雕石刻,为隋唐作品。图为崇安寺。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李柯薪 摄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气势恢宏。
2025-05-21 23:39:00
电影《远山花开》  灌以精神  绽于原野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电影《远山花开》海报。受访者供图电影《远山花开》剧照。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 柏桦6月9日,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电影《远山花开》在全国各地电影院线公映。这部讲述来
2023-06-21 05:35:00
上影节再迎老友 山田洋次新作入围“金爵”
...《寅次郎的故事》笑过也流过泪;为《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中深情相依、不离不弃的情感动容;我们见过古典内敛、彰显武士道精神的“武士三部曲”《黄昏的清兵卫》《隐剑鬼爪》《武
2023-05-30 05:37:00
...公德箱的犯罪嫌疑人徐某,让民警没想到的是,这名窃贼背后竟牵出一起盗窃文物案件。“喂!秦所长,有个事和你说一声……”10月11日16时,陵川县公安局潞城派出所所长秦基伟接到辖区
2023-12-07 07:34:00
电影频道8月28日17:55首播国产佳作《远山淡影》
...“闹片荒”了?今天,我们为您推荐一部国产冷门佳作《远山淡影》,豆瓣6.6分,曾凭借精巧的剧本结构和缜密的故事情节,荣获第十五届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创意电影剧本”,之后更入
2023-08-28 12:23:00
好滋味永不变 山东肯德基举办老友派对与消费者细述经典
经典美食就像老友,不变的好滋味,带人回到最初的心动瞬间。与中国消费者一起走过三十六年的肯德基,甄选九大经典好滋味,跨越时间,致敬老友与新朋,以美味重燃情怀。7月8日,“好滋味·永
2023-07-11 18:50:00
陕西本土电影《远山花开》走进南京
...市报本报讯(记者 夏明勤)5月12日晚,陕西本土电影《远山花开》南京首映式在江苏荔枝大剧院启幕。本次活动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委宣传部担任指导单位,苏陕(西部)合作发展促进
2023-05-14 16:0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在地化儿童水墨画教学研讨会在东北师大附小举行
2025年11月7日,“在地化儿童水墨画教学研讨会”在东北师大附小繁荣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吉林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会指导,由吉林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
2025-11-08 21:50:00
宏大叙事·早期中国——博物馆策展联盟主题交流暨“吉金·中国”展览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11月8日,由陕西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承办,博展联盟协办的“宏大叙事·早期中国——博物馆策展联盟主题交流暨‘吉金·中国’展览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2025-11-08 18:51:00
穿梭在城市街巷的“公交急诊医生” —太原公交二公司修保车间马路救援纪实
城市的每一条公交线,都是市民出行的“生命线”。当公交车在运营中突发故障,总有一群身着反光背心的“公交急诊医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2025-11-08 18:07:00
洪崖山国有林场2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
近日,由洪崖山国有林场选育的“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两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是洪崖山国有林场新品种培育团队于2020年在蒙古栎收集圃发现
2025-11-08 13:16:00
央媒看太原11月5日,新华社客户端以《特写:17个女孩的3分半钟》为题,报道了太原市聋人学校17个无专业舞蹈基础的女孩
2025-11-08 07:15:00
河南3人入选!2025年第二批“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揭晓
大河网讯 11月6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
2025-11-08 07:02:00
央媒看太原11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太原男子跌落山沟被困多方合力紧急救援》为题,报道了太原一男子在户外探险时跌落山沟被困
2025-11-08 07:15:00
擦亮文明窗口|崂山区:看派出所民警如何化身“救火队员”化解身边纠纷
鲁网11月7日讯生活中,难免遇到让人“心头一慌”的麻烦事,车辆突然不见、邻里争执不下、家庭矛盾升级……每当这时,他们却一直都在
2025-11-07 11:42: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李晓萱 郑艺佳)近日,泡泡玛特某平台官方直播间在推广某款IP周边产品时,两名现场工作人员的私下对话被直播间收录
2025-11-07 12:10: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7日消息,为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2025-11-07 12:11:00
近日,一网友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自己不喜欢名字“丽春”,跑了4次派出所,两次提交申请材料要求改名
2025-11-07 12:28:00
“经纬共生,澜湄艺境”国际艺术展暨学术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9-30日在泰国曼谷举行
——共庆中泰建交50周年,推动区域文化艺术交流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泰两国艺术与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
2025-11-07 13:28:00
【名医预约】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团队即将莅临泰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高水平多学科诊疗及学术交流!
鲁网11月7日讯为了让泰安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的诊疗服务,11月16日,我们特别请到了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旗下的核心医疗团队亲临泰安
2025-11-07 14:06:00
外卖小哥、网络主播集体发声!这份文明宣言请查收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请您珍视职业声誉、请您内容真实守底线、请您自觉抵制低俗虚假内容……”11月5日晚,在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上
2025-11-07 14:11:00
小叶医探 | 安徽疾控最新研判!手足口病疫情或达近十年高峰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也意味着进入了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1月7日,“小叶医探”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11-07 1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