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中国故事|挂在峭壁上的公路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15 19:52:00 来源:杭州网

八百里巍巍太行,纵跨中国四省市,在中原大地凸起一道天然屏障。苍峻之势间,一处盘旋在峭壁上的公路隧道宛如巨龙,在崇山峻岭间穿行。

20世纪60年代起,一支由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人组成的“愚公修路队”,历时20余年,在猴难攀、鸟难飞的悬崖峭壁上,打通了一条总长4800多米、由19个隧道组成的盘山工程——叠彩洞。

车行此间,群洞首尾相连,道路起起伏伏,光线明暗交替。这组连接河南和山西两省的公路隧洞,改变的不止是山的形态,更是山里人的生存状态。

中国故事|挂在峭壁上的公路

受困:横在家门口的大山

盛夏,汽车在螺旋公路上不断爬升,直到第十八道弯,终于出现一个岔道口。顺着岔道继续前行,就会来到一斗水村。这里海拔1200米,因村西北有一处泉,泉口大小如斗,故而得名。

一斗水村位于河南与山西交界处,曾是明清以来商旅歇脚的驿站,也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老根据地。如今,来参观的游客多会陶醉于一斗水村的山水大美,但在几十年前,对于在此生活的百姓而言,山,却是制约他们生存的沉重阻碍。

“村里人下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运送粮食和山货只能靠人背,经常会有失脚掉下山沟的。”73岁的老人赵春旺说,当地流传着一句话,“阎王鼻、鬼门关,鸟难飞、猴难攀”。

中国故事|挂在峭壁上的公路

赵春旺回忆,那时下山的必经之路有一处巨石突出的地方,叫“阎王鼻子”,要手脚并用爬着才能通过,往山下抬病人,几次都在这里摔下悬崖。据一斗水村所属的原岸上公社1982年的统计,全社曾有300多人因出行困难不能及时下山就医耽误治疗去世,仅一斗水村就有十几人。

没有出路,生存难,发展更难。一年四季,村里的瓜果因无路运送而烂掉,村民所需各种生产生活物资也无法顺利运来。

修路,修一条下山的路!1966年,时任一斗水村党支部书记郭麦旺提出修路计划,得到村民一致响应。“我们尝尽了道路不通的苦头,宁可干死、累死,绝不困死!” 赵春旺说。

中国故事|挂在峭壁上的公路

脱困:“愚公行动”挖出一条下山路

两千多年前的典籍《列子》中,记载了一则“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年近90的愚公不甘受困于太行、王屋二山,不畏艰难,每天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千百年来,在中原大地,愚公移山精神始终有着最生动的诠释。

中国故事|挂在峭壁上的公路

这是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被称为叠彩洞的盘山隧道间风貌(6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在修武叠彩洞精神党性教育馆,挂着一张老照片:一个约莫四五岁的男童,搬着一块石头,和长辈们一起,脚步蹒跚地走在运送石料的山路上。

郭麦旺带领全村老少,开始了漫长的修路历程。“1972年冬天,父亲带着村民修通了一斗水村到山西陵川县琵琶河村的12.5公里的山路。”郭麦旺的儿子郭天平说,但要想去修武县城,还得绕行260多公里。

为了尽快找到出路,郭麦旺决定开一条直通修武县城的大道。但处于峰峦之巅的一斗水村,不具备修筑盘山路的地理条件。一拨又一拨工程设计人员摇着头离开村子,还有人劝说村民停下这个“愚公行动”。

中国故事|挂在峭壁上的公路

修不了盘山路,就打穿山洞。“父亲说愚公移山,这条路我们这一辈修不通,还有下一辈、下下一辈。就是硬掏,也要掏出一条下山的路。” 郭天平说。

修路行动得到了政府的支持。1973年,一斗水大队组织了30余人的“愚公修路队”,联合修武县抽调的100余人,冲在修路队最前面。

赵春旺便是“愚公修路队”队长。“刚开始我们每天背着干粮来回跑,往返就得好几个小时,为了节约时间,后来路修到哪我们住在哪。”赵春旺说。

开凿山洞之初,险要的地形加上无经验、无技术、无机械,工程举步维艰。没有机械,想法改造;没有炸药,自行配置;缺少资金,群众卖牲畜、挖药材、伐木头,共同集资……

中国故事|挂在峭壁上的公路

“我们一锹锹铲,一锤锤砸,像蚂蚁啃骨头一样把这条路啃出来了。”赵春旺说,上万名修武基干民兵历时十余年终于把路修好了,原本的下山路也变成了河南修武至山西陵川的省际路。

1986年,全长102公里的修陵公路全线贯通。

叠彩洞是修陵公路云台山段19条公路隧道的总称。俯瞰叠彩洞,由下至上层叠出道道石堰,在一千多米高的山体之间,穿针引线一般盘旋而上,那是太行山人精神和智慧的写照。

中国故事|挂在峭壁上的公路

叠彩:是风景更是“出路”

送走第一拨游客,已过了正午12点,53岁的讲解员郭文胜忙往家里赶。“今天游客多,家里的农家乐怕是忙不过来。”郭文胜是土生土长的一斗水村人,闲暇时在村里担任义务讲解员,为游客介绍一斗水村的历史。

穿过重重隧洞走进一斗水村,目光所及,远山苍翠。老井、古道、石头房、三三两两的游客,交织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当年被困深山的一斗水村已变成特色旅游村,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中国故事|挂在峭壁上的公路

如今,一斗水有26户从事旅游,人均年收入1.2万元。“山上的果子不必再干在枝头了,外面的肥料、救命的医生也能进来了,林木药材、菌种、土鸡,这些以前运不出去的东西如今却能生金致富。”郭文胜说。

修陵公路的开通,还极大便利了山西、河南两省物资交流,豫北的棉花、小麦可以出关,山西陵川的煤、铁也能进来了。

如今,每年约有600万人次穿过叠彩洞。人们不仅为美景沉醉,更景仰当年那些劈山开路的英雄和他们不畏艰难、战天斗地的精神。

中国故事|挂在峭壁上的公路

这是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镇一斗水村内拍摄的一家民宿(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愚公精神,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和这大山一样,挺立不屈。”一斗水村党支部书记王勇说。

修陵公路修通前,郭文胜还在读初中,每周步行往返学校需要8个多小时。如今,村里通了校车,孩子们20分钟就能到达学校。

“这些孩子们可能还没意识到,他们的人生已经打开了新的蓝图。”望着远去的校车,郭文胜感慨道。

中国故事|挂在峭壁上的公路

总策划:赵丹平、顾钱江

监制:闵捷

统筹:卫铁民

记者:桂娟、史林静

视频:任卓如、刘振坤

编辑:刘畅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河南分社 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5 23: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是好事,做‘愚公’又何妨?”
...够砌路用时,牛何松只好带着村民们攀上2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去采石头。为了安全,他们用绳子拴住腰、系在大树上,慢慢破石头,就这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山头,破出了一块又一块石头,砌成了
2023-08-01 01:46:00
...感,《开山人》剧组深入大巴山腹地,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洞穴河谷取景拍摄,以文艺工作者的“愚公精神”再现“当代愚公”毛相林及村民的感人事迹。
2023-12-24 06:07:00
重庆唯一!华龙网《绝壁问道》上榜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专题专栏
...华龙网陆续推出《绝壁问道》系列融媒体作品,挖掘大山峭壁间的感人故事,展现中国人愚公移山、不屈向上、奋发作为的时代精神。武隆挂壁水渠。资料图片该策划共推出五期微纪录片与一期互动
2023-09-08 22:49:00
电影《开山人》即将献映 生动再现当代“愚公”动人事迹
...制组深入大巴山区群山环抱的原始村落、坡陡路滑的悬崖峭壁、人迹罕至的洞穴河谷等地取景拍摄,真实再现了绝壁之上命悬一线开山修路的惊险场景,生动演绎了绝境之中众志成城战天斗地的动人
2023-11-14 23:50:00
生命与石头的搏击
...命与石头的搏击。“我们村只有15户人家,村子长在悬崖峭壁之上,以前进出村的路是只有两尺宽的悬崖路。”说起往事,李华明感慨万千。2003年,他带着村民挥起大锤砸向峭壁上的巨石。
2023-08-01 03:57:00
夜雨丨刘凡君:天路绝唱——观电影《开山人》有感
...剧按照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设置情节,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下,引导观众明白该电影为什么采用中国传统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解读故事内涵,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当代愚公的形象。
2023-12-11 10:54:00
“重庆造”电影《开山人》今起全国公映
...开山人》摄制组深入巫山大巴山腹地,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洞穴河谷等地取景拍摄。纵然是数九寒天、北风凛冽,演员们依然悬挂在几十米高的悬崖上,冒着滚石风险,以文艺工作者的“愚公”
2023-11-28 04:47:00
人民日报|浙水村“自然书屋”:依山构筑 美用一体
...这里的发展曾一度落后。2020年,随着当地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修到村门口,古村重焕生机。村中的“自然书屋”也成为游客几乎必去的打卡地。“专门开车过来的,在网上就被这个‘太行山村最
2023-04-23 10:48:00
“愚公”父子和一座山的故事
...余公顷。为了改变多年栽树不见树的局面,他们修建绕山公路和防火通道60公里,修建蓄水池176座,储水量达到15万立方米,实现了资源合理利用。山上的树苗渐渐茁壮,景区的植被覆盖率
2023-03-12 15:5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