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做科研最重要的是什么?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1-05 01:4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做科研最重要的是什么?

——上海市政协和复旦大学等单位举办第五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小记

本报记者 顾意亮

《&nbsp人民政协报 》 (&nbsp2024年01月05日 &nbsp第&nbsp07&nbsp版)

做科研最重要的是什么?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2020),赵东元的答案只有一个字:爱。

2023年12月28日,在上海市政协和复旦大学等单位举办的第五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活动中,赵东元侃侃而谈,“好奇心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有。但真正要在科学上有所作为,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爱’。这份爱不是简单的兴趣,而是一种从内心生发的理性思考,这种驱动力强烈到你愿意为它付出所有。”

活动开始前,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吴信宝为赵东元颁发“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主讲科学家的纪念证书,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主持讲坛。

什么是化学?讲坛活动伊始,赵东元以古希腊自然哲学引入,从化学家的视角分享了人类如何看待物质,以及如何从分子水平、原子水平研究物质科学的历程。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赵东元结合甲骨文与杜甫诗句,揭示了“化”字所蕴含的变化之意。在他看来,大自然创造了万物,通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变化,造就了大千世界。

开启近代化学之路的“化学之父”罗伯特·波义耳、创立原子论的约翰·道尔顿、“有机合成天才”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回顾漫长的化学科学史,赵东元紧扣关键人物,分享了他对于科学精神的深入思考。其中,“独立”是关键词。

为什么科学是“独立”的?赵东元表达了自己的见解:科学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一个人或者极少数人对人类共识的挑战。新实验结果催生的新理论往往是突破性的、跳跃式的,不可能从已存共识中演绎出来。常规科学是演绎的,而革命性的科学思维是破坏性的、超逻辑的。

创新的科学思维从何而来?赵东元认为,“正确的选题”“好的科学方法”“抛开功利、深邃思维和大胆质疑”“科学合作和科学道德”缺一不可。过去20多年里,赵东元及其团队深耕介孔材料研究,开发大量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创制一系列全新的介孔材料,相关成果被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家科研机构跟踪采用,团队将介孔材料广泛应用于催化、储能、生物检测、化妆品、水处理、电子材料等诸多方面。

如何看待科学研究和应用之间的关系?面对现场听众的提问,赵东元回答,尽管化学是离工业最近的一门基础学科,很多研究成果都能实现转化,但基础研究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而应当专注于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本身。

“基础研究的翅膀一旦插上了应用的铅砣,就难以高飞远举了。”他认为,做科研不要总是问“有什么用”,只有先回答好基础问题,才可能围绕已有的科研成果,实现更为广泛的应用。

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赵东元也感受到了紧迫感。“现在,我们利用AI可以设计出200多种晶体材料,放在以前,人们要不断试错,花掉10年甚至更长时间。”目前,他正在带领团队致力于将人工智能与传统化学研究相结合。

赵东元说:“我期待与更多科学家并肩努力、心无旁骛,让科学成为未来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让科学伴随我们的梦想实现。”

据复旦大学的同学们介绍,扎根本科教学20多年的赵东元,一向以备课认真著称。记者注意到,此次讲坛活动全程148页的幻灯片,既有化学科学的发展,也有创新的科学思维,还有未来的学科发展。“为了今天的这场讲坛,我花了一周时间精心准备。”赵东元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5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赵东元:做科研要有爱 化学家要充满想象力
...能围绕已有的科研成果,实现更为广泛的应用。”据悉,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吴信宝为赵东元颁发“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主讲科学家的纪念证书。
2023-12-30 07:58:00
...考。这种驱动力强烈到你愿意为它付出所有。”昨天,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举行的第五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上,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复旦大学相辉研究院首任院长赵东元以“‘孔’中看世界
2023-12-30 09:44:00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与诺奖大师共赴追“光”之旅——上海市政协和复旦大学主办第四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小记本报记者 顾意亮《&
2023-11-22 02:46:00
...海已成为全世界生物医学研发的中心之一。”7月3日,在上海市政协发起并主管,上海市政协科技和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共同主办的“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上,美国四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
2023-07-20 02:16:00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技术成果如何转化?复旦赵东元团队走过一条曲折的路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并不容易一提到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赵东元,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他领衔团队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上海科学家时隔18年后再获殊荣。
2023-01-28 06:38:00
探索无尽的科学前沿,赵东元带你“孔”中看世界|大家聊创新
...今天推出第五集《无尽的科学前沿》,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带你“孔”中看世界,在基础研究的奇思妙想中,感受科学的无限力量。冬季的复旦校园,宁静而
2024-03-08 10:17:00
...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次试点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各15名本科生入选——本科生从零叩开科研之门,大学如何“架梯” ■本报记者 储舒婷大一新生萌
2023-10-31 05:49:00
20年如一日,课比天大
...其匆匆离去的背影、快步奔走的身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赵东元“火”出了圈。第一次,他在人民大会堂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翌日清晨,如常出现在了学校的《
2023-09-11 06:06:00
“15年之内,在家就能检测健康”
...,让我们活到90岁。”昨天,第三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举行,美国四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拉斯克奖获得者、人类表型组计划联合发起人莱诺·胡德作主旨演讲。作为美
2023-07-04 05:4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