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风雨同舟七十余载 苦尽甘来皆是甜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4-20 06:2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风雨同舟七十余载 苦尽甘来皆是甜

听两位九旬老人讲述平凡而幸福的爱情故事

风雨同舟七十余载  苦尽甘来皆是甜

风雨同舟七十余载  苦尽甘来皆是甜

N晚报记者 韩瑜超 通讯员 奚永良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爱情最高级的浪漫,就是相濡以沫、白首偕老。在南湖区大桥镇花园村,有一对结婚已经74年的老夫妻,丈夫张培成今年93岁,妻子沈金宝92岁,他们共同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如今幸福地携手共度晚年生活。

年轻时聚少离多

相濡以沫爱如歌,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张培成和沈金宝依然恩爱。

禾城春日的午后,老两口在自家阳台上“孵”太阳,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老太太的嘴里还会蹦出几句责怪的话:“老头子,你的耳朵真是越来越聋了!上午让你去收块咸肉,又没听到!”张培成一向好脾气,从年轻时到现在都是如此,对妻子之令“从不敢违抗”。

张培成出生在步云,祖上住在当地一栋园林大宅里,称“聚宝堂”,占地3亩有余。自张培成懂事起,大宅里就住有十几户同族人,而他自己家在前殿东首,父亲曾供职于平湖新仓盐业行,相当于现在的总经理。“过去家庭条件蛮好,后来吃的苦也不少!”九旬老人回望过去,心生万般感慨。

沈金宝是新丰人,两人经媒婆介绍认识、结婚。1949年,国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建设都需要知识青年,张培成不满足于小学毕业的现状,在其父亲的支持下,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报考了秀州中学。

那时交通还十分不便利,据张培成回忆,他从步云到学校的交通工具是手摇船。勤勤恳恳住校求学,颇有毅力的张培成完成了3年初中、3年高中学业,并顺利获得了毕业证书。

这对新婚燕尔相当于分居两地了6年。“那时作出这样选择的人真不多,我老头子是比较有个性的,我只好支持啊。”沈金宝说。

这段求学经历给张培成留下了一生难忘的记忆,“来回很不方便,好几次在学校没了饭票,还好有好同学冯秀全帮忙。我们好似亲兄弟,他的父亲经营中西药店,家住大桥薛家港,在校读书时寒冬里我们合床取暖。”脸上皱纹丛生的张培成回忆起那段青葱校园生活,满满的珍惜,同时他也十分感谢妻子当初的支持。

1957年,张培成去了安徽合肥的汽车制造厂工作,夫妻俩继续着分开的日子,也因此暂时没有生孩子,这在那个年代算是极少数了,妻子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对于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张培成说,他唯有用一生去感恩和报答。

面对窘迫生活同舟共济

1937年,侵华日军从金山卫登陆,平湖沿海各镇相继沦陷,张培成的父亲张寿鹏从平湖新仓回到了步云。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张寿鹏全家只有在白荡头搭的3间草棚。举家搬迁时,随身携带的一只木制盛米升箩陪伴了一家人,也见证了岁月的沧桑。

“那段日子真是过得很艰苦,可以说生活到了窘迫的地步。”沈金宝说,尤其是丈夫去安徽工作后,她几乎一肩挑起了家庭的担子。由于夫妻长期分居两地,抱孙子心切的张寿鹏就托人为儿子和儿媳领养了一个孩子。1962年,张培成从安徽回到步云,终于与妻子团圆,先后生育了一子二女。

“几个孩子先后出生,家里十分拮据,通常只好是我们大人省下来给小孩吃。”沈金宝说。由于张培成年轻时读书,接着又去工厂工作,三十几岁回到农村后,肩不能挑,农村的各种技能活也不会干,全家八口人的生活之窘迫可想而知。

沈金宝不但没有抱怨,还鼓励张培成去附近的农村学校当代课老师,一来张培成无法承担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二来也能赚点小钱。“他毕竟算是个知识分子,田里的粗活重活就我来干呗。”沈金宝说,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里的田都由她带领儿女辛苦劳作。因田地离家远,收获的稻、麦需要用船装运回家脱粒,个子不高的沈金宝成了立于船头能撑篙、站于船艄能摇橹掌舵的“大女人”。

有一定学识的张培成空闲时间会为村里出墙报、帮村里进行人口普查。上世纪80年代,张培成受老同学之邀,到嘉兴协助建设立交桥。儿女们逐渐长大成人,尤其是两个儿子娶媳妇需要房屋,沈金宝就摇船去张培成干活的工地上拣建筑垃圾运回家,用作建房填基用。夫妻二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和省吃俭用,慢慢地改变着生活,建了几间平瓦房,又造了4间两层的楼房。

“在我的印象中,父母没怎么吵过架,父亲脾气很好,性格内向,而母亲则是个外向的人,哪怕再有气,撒好也就完事了,夫妻俩能有什么隔夜仇呢!”他们的小女儿张风英说。

晚年生活平常又安心

两位农村老人也没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相互扶持过着平常又安心的生活。

早些年,张培成喜欢看报纸,他利用大量时间认真阅读《嘉兴日报》《南湖晚报》,并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我把刊发在报纸上的重大时政报道、动态新闻等分类剪贴成册。”据张培成回忆,一个朋友的女儿要参加高考,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这个朋友就想到了张培成有剪报的习惯,从中搜集到了一些香港回归的相关资料,帮了她的大忙。

岁月静好,张培成的父亲张寿鹏享年93岁,老人能如此长寿,离不开晚辈的悉心照料。

据了解,张寿鹏晚年双目失明,照顾起来并不是一件易事。“我母亲每天给爷爷端茶送水、洗脚、盛饭,反正她作为一个儿媳妇能做的和不能做的都做了,这点我真心佩服!”张风英说。

沈金宝家里家外一手操持,自己的年纪也一天天大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就是想着把这个家弄好,老父亲能在93岁高龄安心闭眼,我们做小辈的也心安。”

张培成和沈金宝十分孝顺老人,他们的子女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孝老爱亲成了他们的良好家风。“这户人家人都很好,过去是张培成夫妇照顾老爷子,现在是他们的子女照顾他们。”花园村妇女小组长张引珍告诉记者。

随着年事渐长,张培成夫妇完全自我料理生活有一定的难度,他们住到了小儿子张新华的家里。

儿女们商量后决定雇一名住家保姆照料两位老人的生活起居。前两天,小儿媳特意去竹园挖笋,想着给两位老人包馄饨吃。“不要麻烦了,我们又吃不了多少。”张培成拼命摆摆手说。小儿媳故意开玩笑说:“吃不下吗?那我送你们去医院!”顿时,老两口被逗笑了,笑容像极了天真的孩子。

能时常吃到儿女烧好的可口菜肴,有孙辈时常惦记、探望,共度晚年的张培成和沈金宝感到很知足,“我们现在还图啥呀,不就是希望自己保重身体,少给小的添麻烦嘛!”两位风雨同舟尝过了生活酸甜苦辣的老人道出了心声。

落日余晖下,两位老人翻看着结婚照,以及张培成的毕业证书、回乡证、参加秀州中学校庆联谊活动的合影等,好似岁月不曾老去。

“对于村里的高龄老人,凡80周岁以上的,每年有100元慰问金,90周岁以上是200元慰问金。但我认为,对老人们的关心更多的应该是精神层面的,比方我们委托‘管佳’第三方托管了村里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定期会有工作人员上门看望老人,在陪聊中了解老人的诉求。”花园村文化专管员黄丽丽说,给金婚夫妇拍结婚照、为老人举办文艺演出等,都是日常丰富老人晚年生活的内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0 0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闽东日报夏江平、杨晓平家庭:风雨同舟温暖前行来自寿宁县的夏江平、杨晓平家庭,是大家交口称赞的“模范家庭”。丈夫夏江平是寿宁县公安局一级警长。30余年来,他积极进取、爱岗
2023-02-28 11:58:00
北戴河区未淑云道德模范志愿服务队开展“风雨同舟·温暖相伴”公益行动
...范志愿服务队走进退役老兵和困难群众家中,开展“风雨同舟·温暖相伴”公益行动,为他们送去温暖和祝福。活动中,志愿者们与老兵及家属亲切交谈,仔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感谢
2025-01-10 10:04:00
相濡以沫四十载  风雨同舟度余年
本文转自:湖州日报记者 赵斌 通讯员 王澹“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近日,位于长兴县太湖街道的陆汇头小区健身广场上,一对老人手牵手散着步,脸上洋溢着幸福
2023-03-07 07:14:00
...植在暴雨如注时依然保有温暖的灯火。雷霆万钧下,更显同舟共济情“人心齐,泰山移。”这句民间谚语道破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生存智慧。当应急响应从Ⅱ级升至Ⅰ级,当红色预警的信号划破雨幕
2025-06-20 16:10:00
风雨同舟贤伉俪 工作岗位勇争先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她陪着他从“橄榄绿”到“火焰蓝”,他陪着她从青年教师到良师贤妻……他们是2020-2022年度山西省文明家庭获得者张利国家庭。夫妻二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同心进取
2024-04-17 06:42:00
昨日是世界气象日 听两对气象夫妻档讲述风雨同舟路
吕巧谊(左)和张玉轩(中)向记者介绍台风的相关知识。记者采访叶龙彬(中)及其妻子朱婧(左)。 台风步步紧逼,市民如何做好防范工作?寒潮即将来袭,大棚作物是否要提前“穿衣”保暖?
2024-03-24 08:20:00
长航公安南京分局开展“风雨同舟大道不孤”仪征党建联盟活动
...仪征派出所、南京龙潭海事处、仪征海事处开展了“风雨同舟、大道不孤”仪征党建联盟活动,专门邀请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门诊部戴学斌主任走进仪征港口,给船员问诊送药。在金顺99
2022-12-30 19:32:00
...和丈夫把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附近居民尽是夸赞。风雨同舟、携手共进。如今,黎承海的儿子已参加工作,日子也在一天天变好,一家人正忙着修建新房子,向着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2023-02-01 10:16:00
相濡以沫 安享晚年
...是“奔七”老人的明智之举。老伴儿就是最佳选择。风雨同舟几十年,老伴儿愿意和你交流、交心、互动,能和你聊新婚的甜蜜、养育孩子的酸甜苦辣,能和你一起做家务、逛超市,一起散步、旅游
2024-01-09 08:23: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婚礼上男花童突然给女花童单膝下跪 男童父亲回应:孩子临时救场,事先没有安排
大皖新闻讯 10月3日,在贵州毕节金沙县岚头镇举办的一场婚礼上,发生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幕。视频显示,就在新郎新娘婚礼进行到互戴婚戒的关键时刻
2025-10-05 19:10:00
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家庭游成为两节旅游亮点
连日来,市区的公园、景点、商场等场所,都迎来了不小的人流量。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两代人或三代人举家出游的情况明显增多。人们在休闲放松的同时
2025-10-05 07:30:00
有些热爱,是刻进DNA里的 大叔一辈子热爱 嬢嬢跨城追赛 锦屏县际篮球赛假期“出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龙本枝二审 王迟三审 陈诗宗
2025-10-03 17:51: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忽有故人心上过,忆起那年中秋桂花香
文|琦垚秋日的上午,去市里办完事,见街对面是一片古老的胡同区。老树、灰瓦、四合院,明亮干净的阳光下,愈发显得静谧安适。看看时间尚早
2025-10-02 07:39: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老家房顶的那轮明月,是我心爱的“小月亮”
文|琦垚无涯的天幕上悬挂着一轮晕黄的月亮,遥遥的、淡淡的,像一枚钝钝的古铜币。从这枚古币里泻下来的光辉掺和着微弱的、模糊的路灯光
2025-10-01 17:28:00
农行东平东原支行:三张银行卡背后的“养老诈骗”拦截战
鲁网10月1日讯“姑娘,帮我们仨都开张能大额转账的卡!”清晨,农行东平东原支行刚拉开营业的序幕,三位老年客户便一同踏入厅堂
2025-10-01 20:36:00
济南红绘再传喜讯:精准诊疗助高龄女性突破不孕困局!
2023年9月,45岁的王女士顺利诞下一名健康女婴,圆了多年求子梦。这段跨越数年的备孕历程,既有屡次失望的苦涩,也有最终柳暗花明的温暖
2025-09-30 14:57:00
假期乐哈哈 安全不放假
假期来啦!开心之余,您可别忘记:安全是快乐的前提。
2025-09-30 17:15:00
“习惯性逃避”正在毁掉感情 珍爱网红娘提醒:勇敢沟通才是爱
在快节奏的当下,年轻人对爱情的期待不减,但在恋爱过程中,却常常会出现一种被忽视的现象——“习惯性逃避”。出现矛盾时,你等着Ta解释
2025-09-30 17:22:00
纵览视频丨身高不够举高高来凑,夜游现场娃儿眼睛瞪得像铜铃
9月29日晚,吴桥杂技节巡演现场,为让孩子能看清表演,许多家长将孩子举过头顶或扛在肩头。这一充满温情的画面,成为了杂技节巡演现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摄制:王怡文、刘玉婧)
2025-09-30 00:10:00
陈家人的传家宝:一枚74年前的“抗美援朝”月饼模子
新一年中秋节马上到了,89岁的陈巧玲老人坐在桌前,手里摩挲着珍藏的木质月饼模子,模子中央“抗美援朝”四个小字与五角星图案清晰可见
2025-09-28 16:10:00
男子割肝救妻后续:梨园丰收盼销路,想赚钱带娃去云南看望岳父母
大皖新闻讯 安徽宿州砀山县的马雨1990年出生,他“割肝救妻”的义举感动了无数人(详见大皖新闻3月28日报道)。2024年12月
2025-09-27 20:09:00
孕妇泰国坠崖离婚案择期宣判,王暖暖情绪几度失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徐宁26日,“孕妇泰国坠崖案”当事人王暖暖(化名)与俞某冬的民事离婚案一审,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2025-09-26 13:55:00
中国银行郓城支行暖心服务助聋哑夫妇解保险难题
鲁网9月26日讯近日,一对行色匆匆的夫妇走进中国银行郓城支行营业部,手持手机向厅堂工作人员求助,称有笔交易流水对不上。工作人员发现二人是聋哑人后
2025-09-26 18:14:00
宁德8岁女孩含泪求手术:“妈妈,我要变漂亮,想和大家一起玩”
“你好丑,我不想跟你玩。”因为一双斜视的眼睛,宁德8岁女孩念念从小就成了小伙伴眼中“特殊”的存在。尤其是踏入小学后,同伴的排挤
2025-09-26 18: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