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北京为何有岳家封地?岳飞后代曾出过宰相,祠堂保留至今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02 22:43:00 来源:老来乐·乐言乐娱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南宋名将岳飞抗击金兵保卫江山的故事,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相应也衍生出评书、影视剧等一系列文艺作品。而春节档电影《满江红》的热映,让观众们再次热议起千年前宋朝与金朝的历史风云。

北京为何有岳家封地?岳飞后代曾出过宰相,祠堂保留至今

历史总有诸多巧合。如今的城市副中心地处当年金国的近畿,也是岳飞心心念念的幽云十六州之一的幽州。可能连岳飞本人也不会想到,就在他死后其后代竟然定居于此,并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些历史可以从大运河森林公园旁边的岳文肃公祠以及出土于永乐店镇坚村的墓志得以印证,其中祠堂供奉的就是岳飞的第十世孙岳正。17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两端都有岳家祠堂,两座祠堂南北呼应,将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发扬光大。

副中心有岳飞后代的封地

沿着云帆路一路向南,临近大运河森林公园银枫秋实景区能看到一座新建的两进院落。该院落坐北朝南,一扇正门两扇侧门,正门上方的牌匾上写着——岳文肃公祠。祠堂没有开放,第一进院子的北、东、西三侧均有房间,其中北侧的房间正中间有供桌,墙上也有画像,院子中间靠左的位置摆放至一尊青铜鼎。

距离岳文肃公祠不远是大运河森林公园的入口之一,而祠堂门前就是景区的停车场。“岳文肃公祠,这是岳飞的后人吗?岳飞老家河南,死在杭州,怎么通州也会有岳飞的后代?”不少路过此地的游客都会有些意外。停车管理员告诉记者,这里每年的特定日子都有人上香祭祀。通过查找通州文物志等资料,记者了解到,这座祠堂供奉的人叫岳正,是明朝嘉靖年间的重臣,也是岳飞的第十世孙,属于长子岳云一支。而且从岳正的父亲开始,就生活在通州,并在通州有封地。

时间回拨南宋初期,彼时南宋朝廷在南方偏安一隅,北方的领土则多被金国占据,爱国将领岳飞一路北伐大败金军,并攻至朱仙镇(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南部)。然而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最终用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一代名将终因莫须有的罪名遇害。直到岳飞死后20年,宋孝宗降旨为其“追复原管,以礼改葬”,冤狱终于平反。

此后岳家人一直繁衍生息,并将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代代相传。到了明朝,岳家人更是在通州有了自己的封地。

明朝初年,岳飞后人、岳正的父亲岳兴是永乐年间皇太孙朱瞻基府军的一名武将,府军则是朱棣保护朱瞻基设置的军事机构。公元1425年,在位不到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炽驾崩,传位于太子朱瞻基。彼时,朱瞻基正在从南京返回北京的路上,这一路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燧和朱高煦多次截击,但是都被朱瞻基躲过。最终20天后,朱瞻基抵达北京。

一路的历经千难万险,朱瞻基自然要赏赐身边的护卫。岳兴被封为怀远将军,而根据《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九十》记载:宣德七年五月,升羽林前卫指挥佥事岳兴,为府军前卫指挥同知。除了升迁,岳兴还获得了京城的一座宅邸,以及京郊的一块封地,而这块封地就是如今的永乐店镇坚村。

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岳家人却在距离坚村10公里左右的于家务乡北新店村生活,这又引出一段有趣的“谐音梗”传说。

这里先交代一下坚村的历史,按照1990年出版的《北京市通县地名志》记载:“明代已成村,坚姓首至此地定居,因姓得名。”而据《明史·成祖本纪》记载,明初向北京地区最晚一次移民是永乐三年,而岳兴获得封地是在宣德年间,所以坚村成村在前,岳兴获得封地在后。加之“岳”字在古代的读音念作“要”,这样两个姓氏的读音放在一起便成了“煎药”,意味着“坚”姓人要煎垮“岳”姓人,犯了忌讳。所以岳兴带着家人前往北辛店村定居。

坚村出土岳正母亲墓志

北京为何有岳家封地?岳飞后代曾出过宰相,祠堂保留至今

虽然岳兴这一支族人没有在坚村生活,但是家人去世后仍葬在坚村。这一点从坚村出土的岳正母亲墓志得到验证。

2004年11月,通州区永乐店坚村村北的道路施工队发现岳飞家族的墓志,而发现地也正是岳家坟的所在地。据文物专家鉴定,墓志属于岳飞后人、明代进士岳正的母亲,墓志铭是岳正亲自撰写的。该墓志分为志盖和志底两块,长宽约为65厘米,厚度约为9厘米,志盖呈深黑色,志底呈乳白色,为大理石材料。

墓志铭里写着“不肖孤正泣血谨述并书,孤端、祥、海泣血刻石”。通州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任德永介绍,墓志铭里的“正”就是岳正,而“端、祥、海”是岳正的三个兄弟,“孤”则是代表母亲死后,兄弟四人成了孤儿。

岳正所书写的墓志铭表达其母丧痛悼之情。当时岳正已经蒙冤被迫害,但长文中只字不提,只言其“祸”及母亲,其忠于朝廷可见一斑,与志文所言其父扈从洪熙帝自南京北上登基而不顾家属之忠,一脉相承。文中赞述其母幼小临难从容,能理大事,在儿获“罪”戴刑远戍边荒而生离之际,镇静自若并晓以大义。与岳母刺字送岳飞抗金之事有异曲同工之处,颇显中华民族女性之伟大,有较大教育意义。

岳正是岳飞后代中少有的进士

据记载,岳正(1418年—1472年),字季方,号蒙泉,谥文肃,顺天府通州漷县人。1457年入阁宰相职,以文章气节名世。岳正一生爱憎分明,忠直敢谏,主张正义,执政为民。明嘉靖十年(1531年),后人曾在漷县古城文庙旁为他建筑一座岳文肃公祠以示纪念,通州州府将他列入州文庙内乡贤祭礼群。明代的岳文肃公祠被拆后,又在大运河岸边重建。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岳正进京参加会试,考取会元,相当于笔试第一名,然后在殿试中接受皇帝的直接“测评”,面试获得第三名,也就是俗称的“探花”,被赐“进士及第”匾额。

岳正入职后,初到翰林院,后以修撰官身份进入内阁。才入内阁28天,岳正在向明英宗谏言时,因过于激动,口水溅到了明英宗的龙袍上,依然侃侃而谈。有人劝他锋芒不要太过了,等得到信任后再去谏言也不迟。岳正不以为然地说:“皇上如此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皇上对我的希望啊!”

正是因为岳正的“直男”品性,得罪了奸臣,岳正被贬广东任钦州同知。即便这样,岳正被流放戍所时,明英宗还常思念起他,曾说:“岳正倒好,只是大胆。”岳正闻言,作《自赞小像》,其中有:“岳正倒好,只是大胆,惟帝念哉,必当有感,如或赦汝,再敢不敢。”最后一句为“臣尝闻古人之言,盖将之死而靡憾也”。可见其不仅在文采上继承了祖先岳飞,连“忠义”都酷似其祖先岳飞。

除了文采和忠义,岳正在绘画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岳正爱好绘画,尤擅画葡萄,曾写过一篇《画葡萄说》。在文中,岳正不仅表达了他对作画的追求,即“在意不在象,在韵不在巧”与“所画者必有意焉”,这正是当时流行的文人画的意趣。还有他对葡萄寓意的总结,从葡萄的干、节、枝、叶、蔓、果、味、屈伸等方面的特性,来比附君子做人、为官应有的品德。岳正对葡萄寓意的全新诠释,其实也是对人生品格的总结。

据《明史》记载,岳正除了是出色的政治家外,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颇高。2009年,居住在通州的岳家后人所编著的《岳家诗——岳飞、岳正及岳钟琪诗文》出版发行,作者之一的岳福安就是于家务乡北辛店人。据介绍,岳正和岳钟琪分别是岳飞第10世、第21世孙。他们和岳飞一样,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都有出类拔萃的诗文流传于世。

其中,岳飞的诗文在当代见于岳珂著、王曾瑜校注的《金佗粹编续编》和郭光辑注的《岳飞集辑注》,两书总印数仅6千余册。而岳正的《类博稿》只能在几家大图书馆的《四库全书》中找到,岳钟琪的诗集更仅限于清光绪九年的木刻本流传下来的遗存。《满江红》众所周知,可知道岳飞其他诗词的人不多,岳正以及岳钟琪的诗词也曾举朝传诵,可后世也知者甚少。

《岳家诗》中收录了岳飞20多首诗文和10多篇文章。而岳正是明代内阁大学士,以文章气节闻名于世,有《类博稿》10卷传世,《岳家诗》中收录了岳正古诗歌辞、律诗绝句、杂言、碑铭等200余篇。

至于清朝大将军岳钟琪,他是大清的栋梁之臣,辅佐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是维护国家统一、开辟中国西部的先驱,史称“三朝武臣巨擘”。岳钟琪有《姜园》和《复荣》等诗集三卷、近300首诗歌传世,《岳家诗》中收录了200余首。

正如岳家后人写下的《赞岳正》:“卓绝文笔为国兴,为人刚正谏英宗。类博十卷惊天地,岳祖之后又一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4 13:46: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历史上不可通婚的姓氏以及缘由
...不通婚媒体报道在合肥,载入族谱的岳飞后人有近万名。岳家女子也入族谱。一直以来,岳家男子不准与秦姓通婚,到新中国成立,这个家法才放宽。但翻族谱,还是几乎没有和秦姓通婚的。岳秦不
2023-07-12 11:09:00
姜子牙的封地齐国,为什么会改姓田?
...后人有封在申地的,也有封在吕地的。封在吕地的,便随封地姓了吕。夏商两朝,申、吕有的封地给了旁支子孙,有的后人则成了平民,吕姓就是成了平民的那一支后代。本姓姜,后随封地为姓吕,
2023-03-01 22:46:00
金兀术后人在哪?后代隐居甘肃平凉市泾川8百年,今仍拒绝谈岳飞
...子用光了,无论是与韩世忠的黄天荡大战,还是与岳飞的岳家军对阵,都是输多赢少,甚至对岳家军产生了畏惧心理,提出了“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的无理要求。正是金兀术的这一要求,岳飞才
2024-08-10 21:01:00
金兀术后人隐居河南鹿邑县400年,至今不与岳姓通婚
...角度来看,岳飞是民族英雄,也是保家卫国的坚实长城。岳家军的存在,抵挡住了金兀术南下入侵。而金兀术攻宋,给宋朝子民带来了无尽的杀戮和灾难。但是从金人的角度来看,岳飞屡次战败金兀
2023-02-27 15:56:00
狄仁杰祠堂遭砸:一代忠良竟因子孙不肖遭此厄运
...得一提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却被唐人砸了祠堂,这还不是出自什么野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狄仁杰在为人处世方面绝对没有问题,他是唐朝著名宰相,武则天时期狄仁杰就
2024-04-22 12:12:00
...,因为虞姬很有可能是小妾。而我们知道,鲁城是项羽的封地,所以垓下之战之后,项羽自刎后,楚地的各座城池都投降了,只有鲁地不投降,刘邦就拿了项羽的首级给鲁城人看,鲁城人才开门投降
2024-05-01 20:15:00
宋朝岳家军战功赫赫
...几乎是一败涂地。金兵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直到遇见“岳家军”,才知道“世上还有高手存在”。“岳家军”五虎上将中,王贵的战功最高,他官至承宣使,距离节度使仅一步之遥,但意志不坚定
2023-08-20 16:47:00
明朝的功臣徐达死后,后人为何死得死逃得逃
...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人,在中国人的姓氏文化中,有不少以封地或官职做了自己的姓。当年,伯益帮着大禹治水立了大功,于是,他的儿子若木成了徐国的国君,经历三十二世。徐国就是以如今泗县为
2024-04-25 16:30:00
“包青天”包拯后代今何在?35代后人,默默守护包氏祠堂从不打
...不需要努力,而是35代的后代,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包氏的祠堂,没有外出打工或者是从商过。这样子做的目的,是为了将包拯的这一份信念,一直留在他们的心里面,不要被外界的不良风气所玷污
2024-02-22 22: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