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英明的朱元璋一生做的自以为正确的决定,却万万想不到,他为大明王朝埋下了一个200年的祸根。这个祸根是什么?我们还得从朱元璋的自身开始讲起。
朱元璋的出身是农民,更难听点就是乞丐。他当了皇帝之后,他有一个明确的行为逻辑,就是谁我都得防着,那我都需要防谁呢?朱元璋看得很清楚,无非就是这几种人,第一,权臣,第二武将,第三外戚,第四宦官。这是朱元璋能想到的所有历史上的教训,于是他就开干了。
首先要丞相干嘛呢?权力那么大,必须废除丞相制度,后世子孙不得再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然后武将这玩意儿多危险啊,赶紧弄死,为后代子孙开万世之太平。再者是外戚,多少王朝在这上面吃亏啊,这事儿从我朱元璋做起,我就让马皇后这种没什么背景的人当皇后,而且朱元璋在《女训》当中说道”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妃后多采之民间“,所以你看明朝的皇后大都出身比较低微。最后宦官这事儿管得更死,宫门口立着铁牌,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但是你这不用那不用,你损失这么多力量,你总得补回来吧。
朱元璋觉得有法子呀,我儿子多,我立藩王,让藩王帮我管天下,这都是我们老朱家自己的血脉骨肉,他们不可能有歪心思。首先政治上赋予了藩王极大的权力,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甚至还有一些司法特权。情感上也是好的没边。朱元璋说对待自己血脉亲情,无所不用,远超前朝。你看明代的藩王,小孩长到十岁,国家开始给发工资,而且你这辈子的花销用度国家全包了,我们也可以理解这种行为,一个农民皇帝,本来家里边人都快死绝了,就剩自己这一根独苗,自己打下这么大一片家业,那对待骨肉子孙好也是情理之中。可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算盘打的噼啪响,到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朱元璋觉得自己老朱家的儿子靠谱,可是怎么样?自己的儿子老四朱棣在自己死后的一年就开始举兵造反,因为你任用藩王这套制度,弊端就是一旦你朱元璋这个老权威不在了,你就没办法保证后代不起异心。周朝的礼崩乐坏,汉朝的七国之乱,都是诸侯王势力太大。朱元璋没想到吗?他想到了。但是朱元璋认为,像汉朝的七国之乱,为什么乱呢?乱不在诸侯国,而是在于汉景帝的刻薄寡恩。只要皇帝厚道,能团结住一大家子人,那分封诸侯王就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你怎么能控制得了你后代子孙厚道不厚道呢?朱元璋觉得我有《皇明祖训》关键这玩意儿它是写在纸上的东西,他没有力量。朱棣造反打出了“清君侧”的囗号,那似乎也说得通,因为在《皇明祖训》上说“清君策”就是合理的,叫作“朝无正臣,内有奸佞,必举兵诛讨,以清君策。”
朱棣清君侧造反成功,是朱元璋想看到的结果吗?这政治上没有达成的目的,情感上更没有达到,朱元璋也落了空。朱元璋对老朱家的子孙好,可是给子孙留财就是给子孙留祸呀。明朝开国的时候,只有朱元璋、马皇后这俩人,可是根据统计,老朱家的人口到了明末已经生出了100多万人。你像明孝宗的时候有个庆成王,他光孩子生了96个,163个孙子,513个曾孙。国家光养这帮人,那得花多少钱呢?这是沉重的财税负担。这些王爷占着大量的田庄土地,拿着国家的俸禄,那不就是在压榨民间吗?压榨到最后就把李自成这些人给压出来了,李自成这帮人造反打下一座城池,先去的那就是王府,王府里边有钱啊。王府里边的孩子虽说十岁就开始拿工资,但并没有上进读书,而且上进读书也没用,你都已经是王爷了,又不能科举做官,这些皇亲大字可能都不识几个,你给他一张地图,他可能都跑不了。
等到清朝统治的时候又杀掉一批,等于说朱家子孙在明末被屠戮殆尽,朱元璋一开始的愿望在200年来全部落空,而且非常之惨痛,所以说这是朱元璋给明朝亲手埋下的一个祸根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5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