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邮电报“信息茧房”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提出的一个著名概念,它是指在信息传播中,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或者只关注使自己愉悦舒服的东西,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从而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这种不严密的思维,正是产生于我们每天获取的信息之上。它和每个人的信息来源、认知程度以及个人喜好有关。而这些因明显偏好选择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等又会造成认知冲击,进而形成固化的“信息茧房”。
大数据“精心布置”的“信息茧房”,让碎片式阅读取代了深度阅读,被动观看代替了主动选择,人们的大脑就这样被流程化、简单化、标签化、无思考化。2022年3月中旬,国内各头部APP陆续上线了算法关闭键,允许用户在后台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功能。
对大众而言,逐步锻炼批判性思维,不仅有利于破解“信息茧房”,还能在面对陌生领域和信息时作出正确、有效的判断。美国特拉华大学教授乔尔·贝斯特认为,一切论证均包含根据、理据和结论,要做到批判性思考,就要对每项要素进行评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钱颖一将批判性思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它是一种能力,有别于知识;第二,它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心智模式,是一种价值取向。
当然,培养批判性思维并不容易。比如,要警惕“回音室效应”,就是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一阵营就如同一个回音室,身处其中的人们彼此认同,并为彼此的契合欢欣鼓舞,就像观看情节剧的观众会通过嘘声和欢呼声来增强观演效果一样,这种回音室的环境使其中的每个人都很难批判性地思考自己的观点,因为他们身边的人都在不断地强化这些观点。另外,针对某些专家或意见领袖的网络言论,我们要学会思考其背后的取向:是乐观主义取向还是悲观主义取向?是突出了文化的作用,还是突出了结构的作用?研究该问题的学者究竟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研究视角是悲剧性的还是喜剧性的?
当我们学会使用批判性思维,便会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破解“信息茧房”,成为一个能够坦然面对复杂世界的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3 10: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