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火星上的土壤究竟有多可怕?为什么人类不敢将其带回地球?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9-18 10:36:00 来源:魅力科学君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这个“摇篮”里,正因为如此,自从进入航天时代以来,人类就一直在致力于探索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的深空探测能力也在不断进步,时至今日,人类已经具备了将其他天体的土壤带回地球的能力,除了月球之外,人类还实现了从几亿公里外的小行星采集样本并返回。

火星上的土壤究竟有多可怕?为什么人类不敢将其带回地球?

然而,火星——这颗备受人类关注的行星,尽管人类对其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甚至还有多个火星探测器已经在火星表面登陆,并传回了大量的探测数据,但迄今为止,人类从未将火星上的土壤带回地球,这不免会令人产生疑惑,火星上的土壤究竟有多可怕?为什么人类不敢将其带回地球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根据已知的探测数据,早期火星曾经也像地球一样“宜居”,很可能生命繁茂,尽管现在火星上的自然环境已变得非常恶劣,但我们并不能排除一些生命力极为顽强的微生物仍然存活的可能。

假设火星土壤中存在微生物,那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很可能远超地球生物,在地球优渥的自然环境中,它们很可能会大量繁殖,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地球生物与它们没有共同的进化历史,缺乏相应的抵御机制,因此如果它们进入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就很可能引发灾难式的生物入侵,其后果将会是难以预测的。

从这方面来讲,火星上的土壤确实有一定的可怕之处,然而这并不是人类迟迟不将其带回地球的理由,因为我们只需要做好适当的防护措施,就足以应对火星土壤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威胁。

火星上的土壤究竟有多可怕?为什么人类不敢将其带回地球?

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这其实是可以做到的,要知道在之前的月球和小行星的采样返回任务中,人类就使用了严密的防护措施,返回的样本都可以做到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任何潜在的生物威胁都可以被隔离,确保它们不会扩散,而这样的防护措施当然也可以应用于火星样本的回收,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人类不敢将火星上的土壤带回地球呢?实际上,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因为人类不敢,而是因为这一任务在技术层面上难度很高。

如果人类要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整个任务可以分为4个关键步骤:1. 飞往火星,2. 在火星表面着陆并采样,3. 从火星表面发射样本到太空,4.返回地球。在这4步中,1、2、4步难度都不是太高,因为在过去的月球和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中,人类已经积累足够多的经验,但第3步,却是整个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一环。

火星上的土壤究竟有多可怕?为什么人类不敢将其带回地球?

虽然火星比地球小很多,但作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火星的引力还是不可小觑,根据科学家的测算,火星表面的逃逸速度约为5.027公里/秒,与之相比,月球表面的逃逸速度大约为2.38公里/秒,至于小行星表面的逃逸速度,则低至每秒几米的数量级,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由此可见,与月球和小行星相比,从火星表面发射样本到太空所需要的燃料要多得多,而我们都知道,由于燃料的效率问题,在目前的航天任务中,有效载荷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相关设计必须非常高效,在轻量化和推力之间取得极为精妙的平衡。

另一方面来讲,由于火星和地球的通讯延迟很大,远程实时操控发射是不可能的,因此火星表面的发射还必须全程自动完成,这意味着火星样本返回的发射器必须具备高精度的自动控制系统,考虑到火星地表的复杂地形,以及火星大气层的影响,这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总而言之,正是因为难度很高,人类才迟迟没有将火星上的土壤带回地球,不过这样的情况只是暂时的。

事实上,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已经联合启动了“火星样本回收计划”(Mars Sample Return),旨在从火星采集样本并将其带回地球,该计划由多个步骤构成,包括着陆、采样、发射样本回到火星轨道、轨道对接以及样本返回地球。

火星上的土壤究竟有多可怕?为什么人类不敢将其带回地球?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毅力号”火星车(Perseverance)已经在火星表面成功收集了多管土壤样本,这些样本被储存在密封容器中,等待在后续的任务中将其送回地球。

按照最初的计划,这些火星样本的返回时间应该是2030年代初,但根据NASA在2024年4月发布的评估报告,后续任务的成本和风险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期,为了控制成本、降低风险,后续任务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优化,预计样本返回的时间会推迟到“不早于2040年”。

看样子,人类通过“火星样本回收计划”将火星上的土壤带回地球,还需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那还有没有更高效的任务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的“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根据2024年9月5日“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的介绍,该计划将于2028年实施两次发射任务,分别将“天问三号”的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和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送往火星,前者负责降落在火星表面,执行火星土壤样本采集任务,然后将收集到的样本送入火星轨道,与运行在火星轨道上的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对接,并将火星样本转移到返回器,最终,返回器会携带样本飞回地球,预计样本返回的时间是2031年左右。

火星上的土壤究竟有多可怕?为什么人类不敢将其带回地球?

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人类将在于2031年首次将火星上的土壤带回地球,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令人期待,你觉得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能带回月球土壤,火星样本却不行?科学家:后果人类无法承受
人类对天体的探测主要集中在月球和火星两个临近地球的天体上,而月球样本在宇宙探索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是由于人类已经成功踏足过月球,并将月壤样本带回了地球。在科学家们对月壤进
2024-06-26 15:36:00
火星土壤有何可怕之处?为什么人类不敢把火星土壤带回地球?
...远在数亿公里之外的小行星上的土壤都被带了回来。然而火星却是一个例外,尽管火星是人类的重点探测目标,以至于直到现在依然有多台人类发射的火星车在火星上行动,但迄今为止,人类从未将
2024-05-31 13:57:00
火星上的土壤究竟有多可怕?为什么人类不敢将其带回地球?你怎么看?
火星上的土壤有一些特性使其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存在潜在风险,但说其“可怕”可能有些夸张,人类目前不敢将其带回地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可能存在未知生物:生物入侵风险:火星在远古时期
2024-12-10 17:33:00
有剧毒?火星土壤带回地球或是一场灾难,后果不可知
...波澜。然而,当我们放眼另一颗同样引人注目的星球——火星时,一个问题不禁浮现:为何我们从未听说有从火星带回土壤样本的消息呢?火星土壤中,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据科学家们
2024-05-09 14:25:00
人类为什么不敢把火星土壤带回地球?到底是在怕什么?
...过,自从登陆月球之后,人类下一个想要登陆的目标就是火星。火星探测器现在已经能够在火星上登陆,并采集相关的土壤样本。但是很奇怪,人类从来不敢把火星土壤带回地球,这是怎么回事呢?
2024-06-17 09:54:00
毅力号在火星上发现外星生命迹象
...进步带领着我们走向更加深邃的未知领域。近日,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的一次意外深探,竟然发现了前所未见的异类生物存在!是什么样的生物形态?别错过这个惊天动地的故事,继续阅读下去,
2023-10-09 02:17:00
火星土壤中曾检测出微量DNA?如果火星有生命,为何我们找不到?
...很可能认为图2也是地球上的某片荒漠。然而,它其实是火星表面陆地的样子。而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火星地表与阿塔卡马沙漠不仅仅是长得像,在气候与地质上更是十分接近。虽然现在无论
2023-09-25 13:57:00
人类第一次看清楚:火星传回的高清碎石照片,中国或首个采样返回
有时间还是需要承认一下差距,这不,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传回了火星碎石高清照片,让大家看到了火星的碎石,跟想象中的不一样,这的确也算是美国独家拥有。不过,承认差距之后,对于火星采样
2024-06-07 17:10:00
为何火星样本无法带回地球,科学家诠释后果令人难以想象!
在无垠的宇宙中,火星一直以来都是探索的焦点。科学家们日夜探求这颗红色行星的奥秘,旨在揭开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的谜底。然而,正当我们期待着能够带回火星样本并在地球上进行深入研究时,
2024-06-07 17:2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记者今天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截至10月2日,全国累计提交2881.4万条育儿补贴申报信息,其中已确认1555.3万条
2025-10-02 20:31:00
警方称对上海网球大师赛女球迷的行政处罚已生效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在ATP1000上海网球大师赛现场,一名女球迷因多次尖叫干扰比赛,被安保人员带离,引发关注。当晚
2025-10-02 21:27:00
聊城“好的哥”张运领拾金不昧,万余元现金归还八旬失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谢晓丽10月1日上午,聊城永昌出租公司上演了暖心一幕:八十多岁的王老先生从出租车司机张运领手中接回自己失而复得的手提包时
2025-10-02 13:21:00
六安市蓝天救援队获赠天安门广场国旗,编号20050801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六安市蓝天救援队在市民广场举办了一场国旗展示活动,所展示的国旗曾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编号20050801号
2025-10-02 10:59: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国庆假期,有人去外地奔赴“诗和远方”,也有人留在市区体验同样精彩的“诗和烟火”。新亮相的景点、新推出的互动活动
2025-10-02 07:47:00
南报网讯(记者王婕妤)国庆中秋假期,健康护航不停歇。记者从我市各大医疗机构获悉,各医院对节日门急诊均作出安排调整,除了急诊24小时开诊
2025-10-01 07:41:00
青春华章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烈士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烈士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 诵读“烽火家书”,致敬英烈坚守和平□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9月30日
2025-10-01 07:42:00
“丹青绘党情,墨韵颂乡兴” 主题艺术作品展开幕
南报网讯(通讯员杜巍记者朱旖旎)9月30日上午,“丹青绘党情,墨韵颂乡兴”主题艺术作品展在栖霞古镇·栖霞民艺馆开幕。此次展览由栖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
2025-10-01 07:42:00
南报网讯(通讯员江景轩记者王茸唐婷婷)近日,江北新区一名金店店员成功阻止了一起电信诈骗案,为市民挽回18万元损失。昨天
2025-10-01 07:4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一张纸质火车票
文|欧阳凝芳Z32次列车开始检票的广播响起,我合上书,从背包里掏出身份证。正要起身,书中忽然滑落一张纸片,轻轻飘落在脚边
2025-10-01 08:01:00
华商网讯 9月29日,陕西省疾控局发布假期健康提示:假期出行时应做好衣食住行方面的健康防护,阻断疾病传播,避免延误治疗
2025-10-01 08:10:00
声韵传情,共诵华章——振兴路小学成功举办经典诵读评比活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超 通讯员 高志斌 王笋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正值东昌府区教体局纵深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突破年”关键时期
2025-10-01 08:35: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昨日下午,加拿大籍钢琴大师马克-安德烈·哈默林与鼓浪屿管委会正式签约,成为第9位鼓浪屿驻岛艺术家
2025-10-01 08:44:00
大皖新闻记者深夜探访“鸡排哥”摊位:略显疲惫,忙中有序不忘分享消防安全
大皖新闻讯 随着江西景德镇“鸡排哥”的爆火,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前往他的摊位旁消费“打卡”。9月30日,“鸡排哥”发视频祝大家假期快乐
2025-10-01 09:22:00
倒计时1天,免费入场!唐山南湖广场音乐会2日启幕
制作丨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安洋 记者师源
2025-10-01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