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织密预算“审核网”,为高质高效项目撑腰
——市财政局解读我市“预算联审机制”的特色亮点
☉本报记者 郑斯楠 通讯员 刘亚玲 张娴
预算审核对做好财政工作,对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关键处至关重要。过去,预算审核的主体相对固定,审核要素不够完整细化,存在审核结果难量化,项目优劣的界定不够精准等不足。
2022年以来,市财政局创新运用“预算联审机制”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旨在系统实施“零基预算”(在新一年度重新综合衡量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社会性等情况,并结合财政承受能力来安排预算的方式),确保预算资金更加精准“滴灌”到紧要领域,有效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度,真正为高质高效项目撑腰,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贡献财政力量。
日前,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2022年预算联审机制实施以来,有效提升了我市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2023年我市纳入预算的项目数量经整合压减同比减少100个,预算执行率提高2个百分点,预算追加金额同比减少50%以上。
什么是预算联审机制?该机制有何特点?对预算安排有何影响?下一步,我市又将如何发挥预算联审机制的作用?对此,记者专访了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毅忠,对预算联审机制进行深入解读。
预算联审是新兴事务,将其用于财政预算审核并形成体系,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实属少数,因缺乏经验借鉴,仍需逐步探索。“在去年开展全面联审的基础上,我们今年进一步增加了复审环节,现已基本建成预算联审、联审复审、绩效评审、重点评价‘四位一体’的‘滤网式’预算审核监督体系。”如许毅忠所言,“联审是‘摸着石头过河’,紧抓提质增效才能‘敢用联审、用好联审、推广联审’。”
预算联审机制主要是由财政局随机抽取相关人员组建联审小组,根据项目立项依据、项目绩效、财政承受能力等要素,对项目的资金预算进行审核把关。经统筹安排,参与预算联审的人员主要由市财政局预算科、国库科、债务科、监督科、绩效科以及所有支出科室的相关人员组成,专业复杂的项目将会同专家参与评审。
为把好审核“入口关”,市财政局在组织人员开展审核工作时,通过“三个转化”来进一步量化审核指标,明确审核标准,提升预算编审质效,即将“笼统的资金管理”转化为“具体的评分指标”、“定向审核”转化为“随机抽取”、“论项目优劣”转化为“看得分高低”,并在2024年预算编制时,打造升级版预算联审机制,实行审核人员和被审项目“双随机”,压缩评分指标裁量空间,使联审成果应用更加充分。
为把好审核“质量关”,市财政局推进“联审+复审”有效联动,在驻局纪检监察组的有效监督下,预算科会同监督科、绩效科,对项目联审情况进行评估复审,做到以复审点评提升能力、以复审会商提质增效。
为把好审核“专业关”,市财政局还首创市级智库平台建设,与闽南师范大学合作成立漳州财政绩效管理研究中心,现有教授4名、博士10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13名;推动“专业项目专家审”,实行“财政+专家”评审模式,从2024年预算项目中筛选出12个重点项目,召开事前绩效评估及绩效目标评审会,邀请专家参与评估,充分发挥人才、专业和理论优势,把好预算审核专业关。
“推动预算联审‘三个+’贯通协同,是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点。”许毅忠介绍,“三个+”主要是通过实行“预算联审+财会监督”“预算联审+绩效管理”“预算联审+风险防控”等工作,前移监督关口,加强绩效评价、用实评价结果,综合运用各种内部控制方法将风险防控内嵌于预算编制全过程。
今后,市财政局将以预算联审机制为基础,深入融合“三个+”,全力当好财会监督“检察官”、绩效管理“守门人”、风险防控“警示员”,构造“层层过滤”的预算审核体系,稳步推进高质量预算编审工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0 05: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