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寻觅“和平潍坊”那群人:助力侨胞逃亡,捐赠见证历史的铁床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30 21:05: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记者吴昊

1944年,被关押在潍县集中营(以下简称“集中营”)内的两名侨胞经过缜密的计划成功出逃,他们趁月色沿集中营外的坟场一路狂奔,最终与来接应他们的潍县抗日武装部队汇合,逃离了这个曾关押他们的“人间地狱”。这两名侨胞分别是英美烟草公司销售经理狄兰与后来成为第二任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的恒安石。

而在狄兰与恒安石出逃的这段道路上,曾有许多潍县人“冒死”助力他们的逃亡,在日军眼皮子底下将珍贵的信息传递。这些潍县人也因此与集中营内的侨胞们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即便语言不通,即便身处险境,但由于心中同样对生命的尊重与和平的向往让他们凝聚在一起。

2024年1月,恰逢潍坊获评国际和平城市三周年来临之际,记者寻找到了部分当年参与营救与帮助侨胞的潍县人后人,这段尘封八十年的历史再度揭开帷幕。

掏粪工“生死传递”消息

面对日军拷打坚决不认

“那天日本人发现少了两个外国人,就怀疑是在里面干活的中国人帮忙逃出去了。他们怀疑爷爷,就把爷爷绑起来摁在地上用鞭子打,打得浑身都是血,但爷爷愣是一个字没透露,只说自己是被冤枉的,什么也不知道。”张兴泰的孙女张秀芳告诉记者,那时候的张兴泰心里就一个念想,他要是忍不住打而说了什么,日本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张秀芳今年69岁,是当年帮助潍县集中营中侨胞出逃并传递重要信息的掏粪工张兴泰的孙女,张兴泰的英勇事迹一直都被挂在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的墙上,供无数参观者学习。

“当年是我大爷张锡武跟爷爷张兴泰一块进集中营里干活,里面几个懂中文的外国人看我爷爷为人忠厚老实,就总是跟他搭话,一来二去就熟了。后来那群外国人想让爷爷帮忙传递消息,爷爷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张秀芳说,其实爷爷一直很低调,从不跟外人提起这事,顶多是跟家里的孩子讲讲。

后来,在张兴泰等人的协助下,狄兰和恒安石顺利逃出了集中营。解放后,张兴泰做起了卖冰的小生意,直到1966年张兴泰病故,他都没再见过那些曾经救助的外国人。

“两千零几年的时候有一些外国人来到我们这儿,四处打听我爷爷的下落,但那时候爷爷已经去世了,后来他们找到了我父亲,还给我父亲戴上了奖章,说感谢我们一家给他们的帮助,说的都是外国话,我们也听不懂。”张秀芳说,这些年一直都有国内和国外的媒体记者采访他们,由于父亲那一辈的兄弟现如今仅剩她父亲一人了,所以大部分都来他们家找她父亲张锡洪。

90多岁的张锡洪对过去的事早已印象不深了,他只记得父亲曾在解放后卖过冰,之前还在集中营里救过俩外国人,但具体的细节已经全都不记得了。在看到由乐道院众多工作人员集体编纂的《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学习手册》中父亲张兴泰的照片时,张锡洪还是会笑着说“那是俺爹”。

寻觅“和平潍坊”那群人:助力侨胞逃亡,捐赠见证历史的铁床

木匠为和平铤而走险

尘封近八十年的“逃亡”

张秀芳也跟自己的孩子们讲过太爷爷张兴泰的事,孩子们都觉得太爷爷很伟大,是个不简单的人。“我现在年纪大了,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墙上的关于爷爷的故事也已经看不大清了,关于爷爷的回忆我们会好好珍藏,等我的孙辈们再大一些,再给他们讲过去的故事。”张秀芳说。

2021年4月,家居天津的刘素桂女士来到乐道院,主动跟工作人员讲述了其父刘腾云于1944年在潍县集中营时期的传奇经历,一段尘封近八十年前的“绝命逃亡”,再度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当中。

据了解,刘腾云是20世纪40年代潍县城郊梨园村的一名木匠。日本人在潍县设立集中营后,经常会雇用一些泥瓦匠、木匠等从事营内的零星建设和修缮工作,身为木匠的刘腾云便经常背着木工工具箱到潍县集中营内打短工。在潍县集中营内打短工的过程里,刘腾云认识了狄兰与恒安石等人。据悉,善良的刘腾云经常会在自己的工具箱中塞满鸡蛋,每次进入潍县集中营都会偷偷把鸡蛋带给侨胞用来补充营养,并成为他们与外界联系的主要联络人之一,最终协助狄兰与恒安石顺利逃出潍县集中营。

据狄兰所著《中国逃亡记》记载,他们曾数次策划逃出集中营,但均以失败告终。在此期间,狄兰曾将一些旧衣布料交给刘腾云,由刘腾云秘密带出并制作成两套中国百姓穿的服装,以便狄兰等人出逃后的活动。刘腾云将服装制作好后,在集中营院墙外扔入营内。最终,狄兰与恒安石通过掏粪工张兴泰父子的信息传递联系到潍县抗日武装部队,并穿着刘腾云赶制的衣服成功出逃。

逃离集中营后,狄兰和恒安石依旧依靠刘腾云向潍县集中营内的其他侨胞传递情报。1945年8月17日潍县集中营解放,狄兰为刘腾云在英美烟草公司天津公司安排了一份工作。至此,刘腾云举家前往天津居住,只有其大女儿因已婚留在潍县。

“我小时候从没听父亲提起过这些事,一直到父亲退休后,有一天邻居跟我说有美国人去厂里找我爸。值班的小伙说不认识已经退休了,这帮人就走了。”回家后,刘素桂问刘腾云怎么回事,刘腾云叹了口气说:“原来他还记得。”刘素桂觉得奇怪想要多问几句,但刘腾云只说自己年轻时曾救过俩外国人,别的便不愿意多说了。后来刘素桂才知道,那个来找父亲的美国人叫恒安石,当年是他任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的第二年。

“后来也有一些记者媒体找到我们,我才逐渐知道父亲当年做了什么事。崔书田老师翻译《中国逃亡记》的时候还专程联系过我。”刘素桂说,自己一直很感谢崔书田,因为通过他翻译的那本书把父亲做的事宣传出去了,让更多人知道她父亲刘腾云做过的好事。

“父亲是在92岁那年病故的,我们都说他是因为做了好事才能这么高寿。现在家里兄弟姐妹也只剩下我一人了,我跟自己的孩子们讲了我父亲年轻时候做过的好事,孩子们都觉得很感动。说自己要像姥爷一样做个好人,多行善,多做对社会有用的事,将他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刘素桂说,如果再有之前的外国侨胞或者后人来中国,她很想去见见他们,希望能把和平与友谊的纽带延续下去,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民无论历经多少年,都依旧热情、友善。

铁床搭建生死之交

老人承父业主动捐赠

2019年10月29日,家住奎文区中和园小区74岁的潍坊市市民韩崇滨徒步跑到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将一张保存了76年的潍县集中营铁床捐赠了出来。据韩崇滨老人回忆,铁床是1943年来到他们家的。“那时候里面的人生活条件很差,成天吃不饱饭。有个丹麦人因为自己的孩子营养不良,想寻求中国人的帮助,要一些白糖和鸡蛋。”韩崇滨说,当时在里面干活的中国人就找了他父亲一起凑钱买了白糖,父亲还从家里拿了鸡蛋,打算晚上9点送进去。

“父亲送进去刚要走,里面人说等等,从上方的窗户中扔了个铁床出来。”韩崇滨说,当时父亲压根不知道给外国人送物资,还会得到回报,这个铁床原来是外国人给父亲的回报。在韩崇滨记忆里,父亲是个很有正义感、老实、任劳任怨的人,除了自己的孩子周围人都不知道这事,韩崇滨为此一直觉得很自豪。“父亲从来想要回报,只是觉得里面人太可怜了,想帮帮他们。”

“我有3个孩子,儿子小时候就在铁床上面睡,一直很爱惜都不舍得蹦。有个孙子现在跟着我住,最早捐铁床就是孙子提出来的,孩子们商量后都同意让我捐。”韩崇滨说,自己是乐道院潍县集中博物馆新馆开馆之后第一个捐旧物品的,他觉得很骄傲。

“我现在是乐道院潍县集中博物馆的志愿者,每年去给学生讲解2次,最多的一次一共有二三百个学生。”韩崇滨希望更多年轻人能知道那段历史,只有记住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才能更加珍惜现如今和平生活的不易。

寻觅“和平潍坊”那群人:助力侨胞逃亡,捐赠见证历史的铁床

“我现在是乐道院潍县集中博物馆的志愿者,每年2次去给学生讲解,已经讲了四五次,最多一次给二三百学生讲。”韩崇滨希望更多年轻人能知道那段历史,只有记住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才能更加珍惜现如今和平生活的不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0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横跨大洋再相聚,80年后潍县集中营幸存侨民及侨民后代再回潍坊
...,为了弘扬和平理念,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潍坊市举办了“二战期间亚洲集中营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产”学术交流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都齐聚于此,以“聚力促和平 携
2025-08-18 22:14:00
纪念潍坊获评“国际和平城市”四周年诗歌朗诵会举行
大众网记者 范素娟 潍坊报道1月21日,潍坊获评“国际和平城市”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正式启动,首场活动“向往和平 象旺潍坊”诗歌朗诵会在潍坊市图书馆举行。诗歌朗诵会在器乐合奏《欢乐
2025-01-21 18:59:00
300只和平鸽被放飞,潍坊举办“国际和平城市”三周年纪念活动
记者 吴昊 王冠儒2月3日,庆祝潍坊获评“国际和平城市”三周年纪念活动在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举办,300只代表希望与和平的鸽子在众人注视下共同飞向天空。据悉,此次纪念活动旨在向
2024-02-03 20:49:00
潍坊获评“国际和平城市”三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中新网潍坊2月4日电(王采怡 付凯 刘福文)潍坊获评“国际和平城市”三周年纪念活动3日在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举行。2021年2月3日,潍坊被国际和平城市协会评选确定为全
2024-02-04 10:58: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物,体现了“万物得其本者生”的智慧。这种选择,是对潍坊人民当年人道主义援助的深刻回应,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捐赠仪式上,保罗与妻子艾玛向在场众人讲述了家族与潍坊
2025-08-07 23:41:00
各位侨胞:大家下午好!俗话说,“不过十五都是年”。今天是农历大年十一,我首先向大家拜个晚年。2023年是农历癸卯兔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兔被称为瑞兔、玉兔,代表着机智敏捷、纯洁善
2023-02-03 08:38:00
告别美国!秦刚大使说了这些话……
...和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做出应尽努力。秦刚大使致全美侨胞告别信亲爱的侨胞朋友们:我今天奉调回国,由于时间关系,无法当面同你们一一告别,谨以此信表达我心中的感激与期盼。2021年
2023-01-03 08:15:00
旅法侨界举办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
...代表、法国政商界代表、中资机构及留学人员代表、旅法侨胞及法国友人,共2700余名观众出席晚会观看演出。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法国参议员让·安格莱出席晚会并致辞
2024-01-18 13:56:00
潍坊银龄老年大学:重温烽火史 根植爱国情
大众网记者 魏静 潍坊报道6月17日,潍坊银龄老年大学“重温烽火史·根植爱国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文艺汇演在潍坊市星月剧场成功举办。潍坊市文化
2025-06-18 18: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辽源战俘营到密苏里号 还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被尘封的历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5年9月2日,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举世瞩目
2025-09-02 10:18:00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9-02 10:54:00
厦门抗战老兵盖鸿儒回忆在战场伏击杀敌的故事
盖鸿儒曾经的军装照和奖章等。(本组图/厦门轻工集团 提供)盖鸿儒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8月20日,在厦大附属中山医院病房
2025-09-02 08:10:00
一场庄严而宽大的审判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太原特别军事法庭外观。(资料图片) 坐落于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侧的山西饭店,以其地道的晋菜传承
2025-09-02 07:34:00
纪录片《慕湘将军和他的<晋阳秋>》座谈会在晋源区文旅局举行。省市区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40余人齐聚,围绕慕湘将军的革命精神与小说《晋阳秋》的历史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01 23:17:00
黔滇渝共筑“抗战生命线”|晴隆二十四道拐:45万吨战略物资从这里运送到抗战前线
【写在前面】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2025-09-02 00:38:00
百岁抗战老兵胡西:破路拆石,让敌人“一块砖都找不着”!
在贵州省荣军优抚医院的走廊上,身穿深蓝色毛线背心,103岁的胡西老人缓步而行。他身上那件深蓝色的毛线背心,已经穿了十多年
2025-09-02 00:38:00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魏俊 通讯员 张娟 龚义)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近尾声,日寇却仍在中华大地上负隅顽抗
2025-09-01 21: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㵲阳河畔 和平之光永驻‌
㵲阳河畔,镇远县和平街南端,沿着青石板路便见到“和平村”的大门,这里不是一个村子,而是战俘收容所旧址。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
2025-09-01 23:04:00
“冀东抗战,打得既艰难又勇敢。一拨一拨地牺牲,又前赴后继地去参军。”“爬起来,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为全民族而抗战
2025-09-01 14:53:00
特别报道丨一馆一展,藏着黑土热血的英雄故事
“沉默太久,不是因为遗忘,是因为雪与泥埋的太深。”8月30日,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深埋地下数十年的文物第一次集中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5-09-01 14:55:00
铭记烽火连天 砥砺强军壮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吉林省白城军分区近日组织“纪念抗战胜利、争当抗联传人”主题党日活动
2025-09-01 14:56:00
从日军手里逃脱后毅然从军!96岁老兵吕盈吉:战友们,安息吧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济宁报道在济宁市任城区军休所宿舍,96岁的抗战老兵吕盈吉坐在椅子上,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胸前的勋章上
2025-09-01 17:42:00
良渚古国究竟什么样?那时候人们怎么生活?8月23日,由河北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推出的“玉韫古国——良渚文化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
2025-09-01 08:00:00
抗战时期,这些清流印记不能忘
东南网8月31日讯(通讯员 吴火招 沈兴源 文/图)清流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主力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爆发后
2025-09-01 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