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胡宗仁 通讯员 胡金春
在龙游,有一名个体户,他从木匠做起,依靠勤劳的双手,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走出自己的新天地,干出新业绩。
如今,他打造了一个占地1200亩的龙游县龙和渔业文化园,开创了“龙和高产高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得以在全省推广。仅龙游县就累计带动农民养殖面积达到3.5万亩,年销售各类活鲜鱼总量达1500万公斤,带领渔民打开渔业新赛道。同时,他还培养6500余名新型农民,带动1000多家农户共享养鱼,助农增收5500余万元。他就是“最美浙江人·最美个体劳动者”张双其。
张双其还先后荣获了浙江省杰出青年提名奖、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戒毒公益大使、2020年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第五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浙江乡村振兴共富带头人“金牛奖”等荣誉。
要干活,才有饭吃
“我是农民的儿子,劳动者最光荣。”获得“最美个体劳动者”荣誉后,张双其感慨地说,在小时候,父母就谆谆教诲:要干活,才有饭吃。这句话,他一直记在心里。
张双其是龙游县模环乡人,出生于1980年4月。小时候,家庭生活拮据,经常入不敷出。父亲通过亲戚介绍,谋了一份替电力部门扛电线杆的活,早出晚归,肩膀经常红肿,腰酸背痛。但是,父亲一直咬牙坚持着。
1997年,为了有口饭吃,张双其拜他叔叔为师,做起木工活。
“当时,我1米8的个子,体重却只有45公斤。”叔叔嫌张双其太廋,刚开始不收他为徒弟。好说歹说,叔叔才对他说,拜师可以,那就按照规矩办事:拿刮刀,刮4天的树皮,能干下来就收他为徒。
第一天刮树皮,张双其全身酸痛;第二天,他双手起泡;第三天,他一双手已经血肉模糊。到了第四天,张双其觉得干不下去了,就把惨不忍睹的双手给母亲看:“妈妈,我吃不消了。”
“学手艺,就是这样,坚持两个星期就好了。”母亲说,“你去烧点热水,洗个澡,早点休息。”说着,母亲默默转身,一刹那,她眼眶里的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流。
“这一幕,我一辈子都记得。”张双其说,世上哪个母亲不心疼儿子,可是为了生活,首先要学会吃苦。咬咬牙,他坚持下来,最终跟叔叔学了3年的木工手艺。后来,他又跟着东阳市的一名师傅,学成了千年榫卯的技术,成为当地有名的木匠。
张双其说,木匠靠本领吃饭,这是吃百家饭的活,他干了4年,“我至今对木匠充满敬意,一直坚守着那份不怕辛苦、善于动脑、精益求精的匠心情怀。”
之后,张双其还到饭店当过服务员,卖过水果。那时,他在杭州开了一家水果店,在门口挂了一盏灯,将招牌亮起来,还将一些水果箱子排放整齐,以此吸引顾客。
“做生意,服务最重要。”不管男女老少,张双其都笑脸相迎。一次,一位在水果店买了7个月水果的顾客,告诉他:“我之所以一直到你店里买水果,并不是你的水果好吃、价格实惠,而是你的一个微笑,吸引了我。”这次,是因为他要回老家了过来告别。临走前,他鼓励张双其:“小伙子,好好干,以后你一定能成大事。”
正是在父母默默无闻的支持下,在朋友的鼓励下,张双其坚定创业的信心,不断前行,终于干成事,干出业绩。
先人一步,打开渔业新赛道
2003年,张双其买了一辆小型运输车,做起了贩运淡水鱼的生意。后来,他又在杭州市勾庄国际农副产品物流批发中心租赁了2个摊位,成立了龙和水产行,批发主要来自龙游一带的鲜活淡水鱼。到第三个年头,张双其已拥有了3辆解放牌汽车,贩鱼的范围也从龙游延伸到了衢州各地,以及邻近的江西、江苏、安徽等省。
2005年,张双其偶然发现老家龙游盛产西湖醋鱼的原料鱼——小草鱼,就动起了把龙游的草鱼运到杭州去卖的念头。想到就干,张双其开始与龙游农产品市场管理方挂钩,收购草鱼,并细分出小草鱼专供杭州市场,销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几年时间,张双其便占据了杭州市场80%的小草鱼销量。同时,他收购浙、赣、闽、湘、苏、皖、豫、鄂、鲁、津、冀等11个省份的淡水鱼,再运到杭州、温州、宁波等地卖,已成为衢州的“鱼老大”,他所提供的草鱼收购价已成了衢州地区的指导收购价。
先人一步抢占了杭州的小草鱼销售市场后,张双其又在养殖上动起脑筋。
2010年,张双其承包了模环乡白马村里的养鳖场,将其建成“西湖醋鱼”原料鱼——草鱼养殖基地。一口20亩的鱼塘,别人一年只养7500公斤鱼,但张双其要养3万公斤鱼,是别人的三倍以上,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年,张双其在基地捕捞了25万公斤小草鱼。
传统的草鱼养殖,在4月至10月这段时间,正是鱼的生长期。一般农户是年前投放鱼苗,到年底开始卖鱼。而张双其恰恰相反,“别人正养鱼,我已卖鱼。我养鱼时,别人却卖鱼,刚好打了一个时间差。”他每年从4月份开始捕捞草鱼,一直要销售到10月份。这种反季节销售,草鱼每公斤鱼价要高出1.6元。另外,错峰销售,还解决了草鱼集中销售难的问题。
2011年,张双其牵头成立了龙游县龙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跟着他养草鱼的养殖户达到了一百多户。
在龙游县寺后畈省级现代渔业园区,阡陌纵横,一口口的水塘相连。张双其介绍,“这个基地,面积有1200亩,我用心打造了10多年。”
与别人不同的是,张双其一口鱼塘每亩要养1500公斤的草鱼。这种高密度的养鱼方式,比传统养鱼的产值要高几倍。
高密度养鱼,不翻塘吗?关键在于技术。张双其说,养殖基地实行自动投料、生物疫苗预防、增氧养殖、生物菌净化水体、轮捕轮养等现代技术,以确保鱼的质量安全。2018年,他开创的“龙和高产高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在全省推广,仅龙游县就累计带动农民养殖面积达到3.5万亩,年销售各类活鲜鱼总量达1500万公斤,带领渔民打开渔业新赛道。
为了进一步养好这尾科技鱼,张双其还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和宁波大学周岐存教授等高端人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产学研基地,依靠强大的院士专家团队给予直接的技术帮助,更好地发展水产养殖产业。
共享养鱼,走出阳光大道
“一个人的富足,不是成功,只有大家一起富裕了,才是共富。”张双其说。
2019年,张双其分析了公司养殖面积扩大和村民销售渠道拓宽的需求,提出了“村集体养鱼”的共享发展新模式,即由公司为共享发展合作的农户提供资金,用于购买鱼苗、鱼药、鱼饲料,村集体和农户全程不需要出一分钱,只需要提供鱼塘和劳动力,就能稳定享受每公斤1.6元的固定收益和市场行情溢价分红。
目前,在“共享养鱼”模式下,张双其已与夏峰村、许家村、刘家村、新王村4个村集体建立共享发展合作关系,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与其同时,张双其还开办以农民培训为主的“龙和大讲堂”和以现场实践教学为主的乡村振兴讲堂,培养出135名水产类技术职称人才,7名农民高级技师,带动1000多个科技养殖示范户走上了致富路。
2022年,张双其走访了30多个村庄了解到,许多村民迫切希望能开阔眼界,接受技术培训、先富起“大脑”。对此,张双其与四省边际衢州共富学院合作,建起龙和教学基地,让更多的农民通过人才培训,走上共富之路。迄今,他累计培养6500余名新型农民,助农增收达5500余万元。
“我能够走到今天,所有的财富都是父母给的,是他们教会我学做人、肯干事的本领,这才让我拥有了一双勤劳的手。”张双其至今清晰记得,出门打工时,母亲将借来的150元钱交给他,还把其中的100元缝在裤腰里的情景。
一路走来,虽然吃了不少苦,但张双其坚持了,因为他知道,没有苦难与困难,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不会进步。也正是苦难,让他的人生多姿多彩,像茶一样值得回味。
所以,张双其说,要在有生之年,把拥有的物质财富,转化为精神财富,积极担责。他坚信,“小个体有大能量,小个体有大情怀,小个体有大前途”,鼓励农民和创业者,与他一起努力,共同走出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1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