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老木龙”领衔龙舟赛 桃花潭水竞千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4 00: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老木龙”领衔龙舟赛

桃花潭水竞千舟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陈燕飞

下架、擦洗、点睛……6月2日,宣城泾县桃花潭镇龙潭村的一处老祠堂里热闹得很,村民们敲锣打鼓聚集在此,把老木龙“请”下架,为即将到来的龙舟入水仪式做准备。

一大早,市级非遗项目龙舟竞渡传承人翟大顺就来到了老祠堂,“老木龙是桃花潭镇所有龙舟的‘前辈’,可以说是德高望重的‘族长’。”翟大顺说,老木龙可谓是看着他长大的“老朋友”。

德高望重

它是龙舟家族“族长”

点睛后的老木龙神采奕奕、色彩艳丽,龙头昂扬、威风凛凛,龙尾威武、雄壮有力。“与桃花潭镇其他龙舟不同,老木龙的龙头、龙尾都是由古柏木雕制而成的,龙头重约100公斤,龙尾重约25公斤。”翟大顺告诉记者。

这条老木龙大概有400年历史,平时存放在老祠堂中,它还有一个传奇故事。相传数百年前,一场洪水席卷村庄,洪水退去后,村民在河道的上游看见一根粗壮的木头在水面盘旋,像一条龙一样。于是村民们合力把这根“神木”捞了上来,由经验老到的师傅将其雕琢成了龙舟上的龙头和龙尾。

“桃花潭镇的龙舟最早起源于陈氏的大白龙,陈氏没落后将大白龙转交给了当时的另一大家族翟氏。老木龙出现后,龙舟家族更加兴旺起来,发展到现在又有了青龙、黄龙、乌龙、小白龙等众多‘后辈’。”翟大顺介绍说,只有这条老木龙是雕刻而成的,其他都是用竹篾扎出来的,细细长长的竹篾条扎成龙头、龙尾的骨架,再糊上纸,用彩笔上色。

用竹篾制作的龙头、龙尾讲究工艺,材料准备要等上大半年,需在前一年下半年的时候上山砍龙竹,然后存放至第二年使用。“传统的做法,龙竹削成一条条竹篾,再经过水煮、晾干后扎成龙头、龙尾的框架结构。”翟大顺告诉记者,老师傅利用闲暇时候制作,一般要两三个月才能完成。

最能镇场子

它也是水上安全员

每年端午前夕,桃花潭镇村民都要举行龙舟入水仪式,仪式的主角就是老木龙。按照当地的习俗,作为“前辈”的老木龙要率先入水,竹篾制成的“后辈们”紧随其后,在这庄重而热闹的仪式后,一年一度的龙舟赛便拉开了帷幕。

老木龙虽因龙头龙尾较重,无法参与比赛冲刺名次,但每年的“道德风尚奖”它都是实至名归。作为“前辈”,老木龙最能镇场子,龙舟赛期间,它还担任了“水上安全员”的角色,巡视水域、维持秩序、保障安全等都是老木龙的“工作”。

鼓点声声,口号阵阵,船桨起落之间水花飞溅,龙舟如离弦之箭在水面疾驰……龙舟竞渡时,队伍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身为“水上安全员”的老木龙就是“一言九鼎”。“一旦水面上两艘龙舟之间发生冲突,老木龙往中间一划,隔开两支队伍,两边就要立即停止争吵,各自散去。这是我们约定俗成的规矩。”翟大顺解释说,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赛,老木龙率先下水,正是彰显了它在所有龙舟中的地位。

以前,桃花潭镇的端午节划龙舟都是村民的自发行为,在水面上遇到其他龙舟就会争一争先后。几百年来,在龙舟竞渡活动中诞生了诸多不成文的规矩,规范着村民们的一言一行,老木龙的“水上安全员”职责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逐渐形成,与它“前辈”的身份不谋而合。

传承龙舟文化

做“龙的传人”

从三四岁会唱龙舟歌,到四十多岁依然与龙舟打交道。小时候的翟大顺,一有空就跑到老祠堂看老木龙,一到端午节就争看龙舟赛。翟大顺表示,龙舟竞渡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感情,也发扬了龙舟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传承人,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传承下去。

“上练场,上练场,哈哈咳,孩旦笑嗳唷吭咳!”这首龙舟歌,翟大顺三四岁就会唱了。再后来,眼看着龙舟的身影越来越少,翟大顺便与一群土生土长的桃花潭人跟着老匠人学习龙舟制作,打造新龙舟,还练习起了划桨技艺。自从2018年成为市级非遗传承人之后,翟大顺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现在,除了扎制龙舟、组织端午龙舟赛,翟大顺还利用空闲时间整理水东翟氏龙舟文化的相关资料,用图文的形式记录家乡的这项传统文化。

在翟大顺的记忆中,包括爷爷、父亲这样老一辈的村民都会划龙舟。如今,每年的龙舟赛上,上至70多岁的祖父辈,下至10多岁的儿孙辈,年龄跨度相当大。翟大顺兴奋地说:“我儿子、侄子都是龙舟队员,侄子八九岁的时候就上龙舟了,现在上初中,今年还会参加。”

如今,桃花潭的龙舟文化声名远扬,每年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成了压轴大戏。“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龙舟赛活动越办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广。我们很欢迎兄弟乡镇、周边市区的龙舟队伍参与进来,一起感受桃花潭的龙舟文化。”翟大顺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4 13: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徽泾县:桃花潭水深千尺 龙舟竞渡庆端午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6月8日,中国·桃花潭第十一届龙舟赛在安徽省泾县桃花潭旅游度假区举行,共吸引49支队伍的1500多名选手参赛,为历届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龙舟赛。桃花潭水深千尺,
2024-06-09 10:06:00
龙舟竞渡桃花潭 三赛联办古镇热
...知。一千多年后,桃花潭不仅因诗句中的美景知名,还因龙舟赛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粽叶飘香,龙舟竞渡。美丽的青弋江上,水上龙舟仿佛游动在云端。龙舟队员身着统一服饰,擂鼓呐喊,在整齐雄
2024-06-11 09:53:00
桃花潭畔,赛事流量成为经济增量(在现场)
...赛流程又细细核对一遍。没过一会儿,一年一度的桃花潭龙舟赛擂鼓开桨。雄浑嘹亮的龙舟号子响起,古色古香的龙舟劈波斩浪,十分热闹。桃花潭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桃花潭龙舟赛已
2024-06-21 05:37:00
龙腾堵河水·粽情桃花源 竹山龙舟赛圆满收官
...上游的堵河热闹非凡,一场“龙腾堵河水·粽情桃花源”龙舟赛激情开浆,来自十堰竹山县17个乡镇的参赛队伍击水竞渡、奋勇争先,为游客和市民带来一场“体育+非遗”民俗盛宴。活动现场,
2024-06-10 17:41:00
安徽泾县:庆端午 青山绿水龙舟赛
本文转自:人民网6月21日,2023中国·桃花潭第十届龙舟赛在安徽泾县桃花潭镇举行,青山、绿水、龙舟、古镇宛若宣纸上的一幅水墨画。作为桃花潭镇重点打造的品牌赛事,今年龙舟赛除了本
2023-06-21 16:40:00
桃花潭上赛龙舟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当日,2024中国·桃花潭第十一届龙舟赛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举行,数十支龙舟队在桃花潭风景区赛龙舟,迎接端午节的到来。6月9日,参赛队伍在比赛中
2024-06-09 18:31:00
...,该县由17个乡镇组成的龙舟队正在加紧训练,备战端午龙舟赛。6月5日,在堵河现场,各参赛队伍正在进行赛前训练,只见队员们手持长桨、精神抖擞坐在船上,随着鼓手哨声响起,他们整齐
2024-06-08 19:47:00
端午开赛!十堰人也有自己的“水上F1”!
...,6月10日上午,竹山县首届“龙腾堵河水·粽情桃花源”龙舟赛,郧阳区柳陂镇韩家洲龙舟赛激情开浆。在竹山桃花源街区码头,上午9时10分许,随着发令枪响起,17支龙舟如离弦之箭,
2024-06-10 18:12:00
...,领衔主演黄渤、范丞丞出席沈阳路演活动,不仅分享了龙舟赛戏份的难忘拍摄经历,更复刻父子温情相拥名场面。电影《浪浪人生》取材自蔡崇达畅销书《皮囊》,由韩寒监制,马林执导,周运海
2025-09-28 11: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