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荒河滩一年“四变”成为群众增收“致富泉”。9月1日,在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范家村,去年用以工代赈项目资金新建的7口超大蓄水池已实现“加力增效”。“让我们挣到了票子,学会了技术。村里组建建筑队,团结起来赚大钱。”范家村一组村民李守保说。
广元位于秦巴山区,常年有96万人在外务工创业,不少地方农业仍靠天吃饭。近年来,受疫情等诸多因素影响,外出务工受阻。以工代赈作为国家的一项农村扶持政策,对改善广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解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十分重视项目的精准性,严格落实‘先有群众,后有项目’要求,靠前谋划一批符合国家政策、能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好项目,强化指导督导,做优做实前期工作,并因势激活以工代赈的综合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利州区发改局局长章建平说。
李守保原本会些木工,但手艺不精,务工机会并不多,尤其是疫情期间,他只好在家务农,家庭收入直线下降。2022年,听说村里通过“乡镇推选”“县级筛选”“市级初选”竞争获得了“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首先满足本村村民务工,工资月结政府打卡发放,工价也友好,普工每天160元、技术工280元。在村干部征求务工意愿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村里采取“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折股量化分红”的赈济新模式,先修建蓄水池。从“矮子堆”里选“高个”当工头,边培训边上岗边提高,首批42人担任木工、泥工、钢筋工、水电工等技术工职务,272人从土石挖运填、材料搬运、混凝土搅拌等普工做起,悟性高、手眼巧的逐步培养成技术工;2名弱劳动力的防返贫检测户被聘为工地安全、材料保管员。
修建蓄水池、灌溉渠、产业便道等,李守保挣了20160元。后来,村合作社将施工队改编成建筑工程队,先后参与农业园区建设、道路扩宽、水毁恢复工程等,李守保吃上“技术饭”,工钱每天涨到了280元。
7口蓄水池,村委会以固定资产入股村股份经济联合社,依托村内现有养殖企业技术,养殖冷水鱼约5万尾,扣除养殖成本,预计村集体年收益1.95万元、村民收益1.95万元、已脱贫户收益2.6万元。李守保还能获得第三笔收益。
“水的问题解决了,产业发展也就顺溜袭来。”范家村驻村第一书记何平龙说,今年村集体种小叶芥菜,年产量可以达260吨,20多个村民预计年人均收入1万余元;水渠联通了3000亩耕地和474户农户,发展了红梨、食用菌等产业,群众人均年纯收入有望增长20%。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广元市实施以工代赈项目80个,总投资2.68亿元,组织5793名群众参与务工,已发放劳务报酬3877.91万元。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项目984个,总投资9.33亿元,组织20913名群众参与务工,已发放劳务报酬12098.65万元;重点工程实施以工代赈项目48个,组织4344名群众参与务工,已发放劳务报酬8886.96万元。(彭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5 1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