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项目施工现场。何友志摄
“堰塘、路修好了,我们再也不怕像今年这样的天气了,这下生产生活有了保障,我们还能在家门口挣钱,劳务报酬直接打在自己的社保卡上。”在广元市剑阁县开封镇碗泉村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施工现场,村民边作业边讨论着,脸上洋溢着笑容。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78万元。新建园区产业作业道共计3.9公里(其中4米宽的1.5公里,3米宽的2.4公里),水利设施排洪渠303米;整治山坪塘7口、蓄水池1口、渠系2公里,道路边沟1.6公里。
剑阁县发展改革局、开封镇人民政府、碗泉村村民委员会严格按照“以工代赈”项目程序要求和“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原则,通过“一事一议”会议,成立村自建项目理事会,彻底调查了解当地村民务工需求,出入库、机械、人工劳务考勤登记专人负责。克服疫情、天旱等不利因素,严把质量、进度关,该项目在2022年12月初已全面完工。
据悉,该村村民自建项目理事会组织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300余人。按照“以工代赈”项目“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的原则,当地及周边村民共有127人在项目中务工,其中脱贫户37人、易地搬迁13人、特殊群众6人、受疫情影响人群71人,共发放劳务报酬90余万元。
“我平时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外出打工挣钱,‘以工代赈’项目就在我们村上实施,村委会、理事会考虑到我的特殊情况,让我每天烧开水和送饭到工地上,一天60元工资,我非常满意!”开封镇碗泉村二组李金保是一名残障人士,他非常感激“以工代赈”这个好政策和项目,照顾了他们这些弱势群体。
“我家上有老下有小,又没有什么特殊技能,无法出门挣钱,平时收入靠务农和打一些短工。”开封镇碗泉村一组脱贫户敬从貌在得知“以工代赈”项目在村上落实后,他就积极报名参加了项目技能培训,“平时打短工每天最多能挣100元钱,现在在混凝土班组上班能挣180多元,又能照顾家里老小和农田,我非常高兴!”
“‘以工代赈’项目在我村实施,创造就业岗位130多个,项目建成后可设置公益岗位6个,长期稳定就业20多个,促进了社会稳定。”开封镇碗泉村党支部书记罗仕锋介绍,该村通过“一事一议”会议与剑阁县共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签定“剑阁县开封镇碗泉村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协议”,分红所得资金全部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按照“514”利益分配模式进行再分配,即全体村民占50%、脱贫户占10%、村集体占40%。集体经济主要作为公积金和公益金,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奖励对集体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人员。
“‘以工代赈’项目在我镇实施,增强了脱贫户、农村低收入人群、特殊群众抵御抗风险能力,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开封镇相关领导表示。(何友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2 17: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