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咱家只是打了一口井,就震惊了全球的能源界,因为中国的这口井很可能能改变全球能源格局,这口井就是深地塔科一井,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万米以下的地球深部,发现油气存在。
但是想要挖这口井,也是地狱级的存在,为啥呢,你看一下这两个数据。
央视新闻报道,深地塔科一井从地表到万米深处,只用了279天,但是从万米冲刺到最后的910米时,却用了300多天,为啥这么难呢?
因为这口井要穿越12套地层,岩石类型多种多样,里面还有缝洞、断裂发育带,在地下9000米的深处时,工作人员遇到一个问题,这里的地质一会儿是坚硬的燧石地层,一会儿是柔软的石膏地层,就像是芒果,果肉很软,但种子很硬,一个不小心就会把钻头给崩了。每一种地层岩性的变化,都意味着要更换相应的钻头,调整钻井液的各项配比,由于岩层太复杂了,甚至每隔150米左右就要更换一次钻头,在万米深地下,甚至每前进30米,钻头就被磨损的近乎光滑。
万米地表之下,还意味着高温高压环境,井底温度可达200℃以上,最高压力145兆帕、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面积承受超过1.4吨的重量,常规材料根本没法在这里工作,钻杆变得像面条,底部的钻头也很容易左右摆动,而在万米地下,钻头稍微抖动一下,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更大的挑战还在于未知,深地塔科1井井长王春生说过一句话:“9000米以深没有任何邻井参数可借鉴,每向下1米,都是在‘无人区’里凿出一条路。”
如果使用常规方法,这口万米深坑至少耗时10年,而中国只花了500多天,核心秘籍在于中国的黑科技。
深地塔科一井创新性的使用了镍基合金+陶瓷涂层钻杆,能耐受230℃的高温,实时传感器和AI算法实现精准控温,随时判断钻杆的工作状态,220摄氏度超高温钻井液解决了高温高压问题,缩短了30%的钻探周期。
“要想打得直,首先得看得见。” 研团队总结出防斜打直的机理和技术手段,一旦钻井位置出现偏差,可迅速进行自动化调整。
万米深地之下,所需的钻杆就高达300多吨,而在钻进过程中就发生过一次钻具断裂,在万米地下钻具断裂,如果放在以前,根本捞不回来,因为没有能吊起那么重的机器。而现在,专门为深地塔科1井研发的国产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安全极限900吨,可吊起15节满载货物的火车车厢,捞一个300多吨的钻具,轻轻松松。
而且,咱们的国产钻头价格比进口便宜了一半,速度却提高了50%,各项指标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既然这么难,咱们干嘛还要去挖这口井,这就是这口井的战略价值了。
从资源安全角度来看,咱家缺油少气 ,而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达671亿吨油当量,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约34%。深地塔科1井所在的塔里木盆地,一口超深油气井日产油气当量,最高1000余吨,相当于数十口甚至上百口浅层气井的产量。为了保证石油这种战略物资的安全,我们必须向10000米深度以下进发。
从科研角度来看,地表下的岩层也是宝贝,我国这次钻井,顺便还获得了12.64米岩芯,珍贵程度堪比“月壤”。科研人员将根据这些岩芯、岩屑以及测录井等地质样品和数据,绘制出亚洲第一份万米地质剖面图,提高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地位。
从国际角度来看,这口井甚至可能改写全球能源格局。你看美国,凭借着页岩油革命,从石油进口国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国,甚至还超越沙特,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国。
中国在万米地表之下勘探油气资源,这还只是第一步,未来还将会朝着商业化开采进发,一旦咱们开采技术成熟,未来中国地表万米之下的宝贝,将为我所用,甚至能改写全球石油格局。/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2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