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文汇报
特色高中如何帮学生突破“天花板”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校长薛志明分享“育人密码”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地处陆家嘴金融聚集区核心地带,图为校园一角。 ■本报记者 王星
地处陆家嘴金融聚集区核心地带的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是浦东新区的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也是以金融素养培育著称的上海市特色高中。近几年,东昌中学的中考分数录取线在浦东新区只排第11名,但其高考“成绩单”却超过了不少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2023年,学校有11位学生被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沪上知名高校录取,综评线以上的学生超过60%。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一所有着近70年办学历史的老牌高中,在生源并不占优的局面下,如何让学生经过三年高中学习“低进高出”,突破自身“天花板”从而顺利“增值”?日前,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校长薛志明,与记者分享了东昌“育人密码”。
没有所谓的高三秘诀,只有从细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记者:近几年,学校“低进高出”势头明显,能在短短三年中让学生突破自我,奥秘何在?
薛志明:就拿最近的2023届毕业生来说,三年前他们入校时的录取分数线是577分,在整个浦东排名第11。今年他们中有9名被复旦和上海交大录取,其中最高分603分,这个成绩在全上海可以排到前300名左右。很多同行来问,我们老师带高三有什么“秘诀”?其实,所谓的“高三秘诀”并不存在。我一直主张,整个高中三年的培养,应该通盘考虑。
据我观察,我们学生绝大多数都很聪明,但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多少存在一些短板。而且近年来,我们招收的男生数量明显多于女生,从生理规律上看,男生发育晚于女生,也就是所谓的“开窍”比较晚,再加上有些男生天性顽皮,来到我们这里时还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他们的学习潜力。
高中三年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多重叠加,从学习方法到学习习惯、再到自驱力和自信心,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始终主张,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给每一个学生足够的耐心和时间,从小处着眼,逐渐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记者: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并且从细节着眼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说说容易,但是面对短短三年后的高考,如何做到这一点?
薛志明:我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暑假作业,我们的暑假作业从不在9月1日收,而是假期中每隔几天老师就会关注一下学生的完成度。如果是6月30日布置作业,到9月1日收,那作业效果不会好。而且学生假期作业如果完成状况不好,被老师和家长一顿数落,他们的心情也不会好。我经常问老师,你们布置假期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提高还是为了让他们挨批评?如果是为了提高,那就应该注重过程管理,分阶段布置,分阶段收取和批改,虽然老师会麻烦一点,但成效显而易见。
再比如,2023届学生经历过两次线上学习。当时我们对老师上网课有八个要求,其中最重要就是要求老师和学生多交流互动,老师在上课时要提前进入线上课堂,和学生聊聊家常,谈谈他们的生活,因为师生情感是靠交流来促进的。有些老师上课喜欢一个人从头讲到尾,如果上网课也这样,那效果不可能好。只有老师和学生有足够的交流,互相之间的情分到了,老师的话学生才更容易听进去。因此我们很多老师,平时线上线下和学生交流都很多,高考前,还会经常打电话发微信给学生,了解他们的状态,帮他们及时缓解临考的紧张情绪。
此外,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情,我们会安排老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优助困个性化辅导讲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选择。从2022年线上教学开始到上学期结束,我们共开设55场线上线下专题辅导讲座,9777人次获益。
当然,老师的辛勤耕耘背后,还有一支专家顾问团始终在默默支持我们。作为华东师大的附属学校,华东师大的专家每个月都会来学校,通过听课、参加教研活动等形式,持续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科建设、师资培训出谋划策,积蓄力量。
以金融为媒,培养学生成才关键能力
记者:学校是以金融素养培育为特色的,但金融素养似乎和学生学业能力并不相关,学校通过这些素质的培养赋予学生怎样的关键能力?
薛志明:人是离不开金融知识的。东昌中学的金融特色由来已久,从最初一两门金融特色课程,到如今二十多门金融素养培养特色核心课程,我们不是要培养未来的金融从业者,而是希望以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支点”来撬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对于金融行业人员来说,诚信、规则、风险、创新意识都是必备的金融素养。但对每个学生而言,这些也都是成人成才所必须的关键能力。
我们的金融素养培育系列课程并不只有金融相关知识,而是由外圈、中圈和核心圈三类课程组成。外圈课程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需求的多元课程,可分为人文类、数理类、体艺类、科技类等;中圈课程为凸显学校特色的相关课程,可分为语言沟通类、数据分析类等;核心圈课程为凸显学校金融素养培育的特色课程群,包含金融专家课程、金融实验室课程、金融在线课程、金融场馆课程、金融高校课程等五大系列二十多门课。
如果学生能通过一些基础课程对金融产生兴趣,那他们可以通过核心圈的课程继续深入学习。但如果学生对金融没有产生太大兴趣,那至少他们也能通过这些学习,收获一些体验和经历。
记者:那么培养能力或者素养,除了课程之外还有些什么方法?
从知识到素养,从兴趣到志趣,这是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举个例子。我们学校从2012年起就开始举办上海高中生经济论坛,到去年已经整整办了10届。这个论坛完全由学生自发筹办,从2018年起,论坛的闭幕式都在上海证券大厦的交易大厅举行。这对学生而言,是非常自豪且有仪式感的。
论坛活动丰富多彩,有论文征集、社团展示、金融竞赛、学生辩论,学生不光是参与者,还是组织者。从策划主题到会务组织,几乎都是他们一手完成。这背后,其实就藏着对学生不同维度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即便你不登上“舞台”,也可以和大家一起尝试着去搭建这个“舞台”,做幕后英雄。
再比如,我们每年都会让高一学生去采访金融界人士,了解金融人的工作和生活。表面看只是一次采访,但其实学生们要准备采访提纲,要学习沟通技巧,事后还要成稿出刊,这其中就藏着很多语文学科相关的内容。
确实,近年的高考中,我们有大约70%学生的第一志愿和金融相关。
做科学教育加法,助力学生从容面对未来
记者:谈到素养,作为浦东新区首批科技特色学校以及“十四五”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学校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薛志明:我讲一个小故事。今年暑假,我们开始从过渡校区回搬。当时,老师都在陆续整理打包,但某天我路过生物实验室时,发现实验室毫无整理打包的迹象,两个学生正在用小白鼠做实验。原来,我们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安心做实验,特地把实验室的打包整理工作安排在他们试验完成后。
这其实是我们学校的一个传统,假期所有实验室都对学生开放,并安排相关老师值班,只要学生有实验需求,就可以提前预约来实验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统?因为我们多年来坚持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完成两个课题,起初很多学生交上来的课题都是人文社科类的,自然科学、理工类的课题偏少,因为这些课题大多需要实验支撑,相对繁琐。
我自己是化学老师,明白能够进实验室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什么。现在学校的实验场地条件都不错,如果不好好利用,实在可惜。而且,让高中生做课题,并不是为了得奖,而是希望他们通过课题研究,产生对学习或者对某个学科的兴趣,并且掌握一点研究型学习的方法,这个过程对他们今后的大学学习非常重要。但毕竟课堂的实验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就决定在假期开放实验室。几年下来,每个寒暑假都会有几十个学生去学校做实验,加上老师的指导,学生们的很多研究课题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我们的老师还有一个传统,那就是会结合各自学科优势以及个人擅长,利用每周二中午的午休时间给学生开设微讲座。从2005年4月至今,已经坚持了18年,老师们一共为学生开展了450多场微讲座,其中不少都和科技相关。
此外,我们每年都会开展科技节活动、带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访,从商飞公司到超级计算中心再到上海光源;也会定期组织院士、科学家进校园的活动,通过这样的走出去请进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拓宽视野,感悟科技的魅力。
我们的办学目标,是为了学生未来健康生活而教育。可能今后真正能与科创结缘的学生很少,多数人也只是在一个普通岗位上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如果能够让他们在进入一所心仪大学之余,再增加些为人处世的关键能力和品格,从而更从容地面对未来生活,那我认为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0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