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科学先驱沈括的著作,记载传承了古代的技术成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3 14:32:00 来源:戏说三国

沈括在中国古代正史中仅仅是个一笔带过的人物。《宋史·沈括传》只简单地记载了沈括的生平及为官经历。

对他的科学成就仅以一句:“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加以总结,就再无赘述了。

沈括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先驱,他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造福了百姓,他的著作记载和传承了古代的技术成果,造福了后世,他的贡献和成就也应当被后人广泛知悉。

宋朝科学先驱沈括的著作,记载传承了古代的技术成果

读书万卷,行路万里

沈括出生于宋朝的官宦之家,父亲沈周为官多年,官职不高。母亲许氏出身书香门第,家中世代为官。

许氏在47岁高龄时生下了沈括,老来得子的沈氏夫妇对这个儿子格外重视。

沈括从小就聪明好学,在母亲的悉心陪伴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沈括开始读书识字,他聪明好学,热爱读书。

沈括的父亲沈周酷爱读书,也酷爱藏书,这为沈括博览群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沈周的藏书涉猎广,版本多,让沈括在书海无涯的求知中渡过了童年时光,到14岁时就读完了家里的藏书。

因为父亲沈周在多地任职为官,沈括跟随父亲到过泉州、间周、润州、汴京等多地,游览了各地的山川名胜,领略了不同的风土人情。

宋朝科学先驱沈括的著作,记载传承了古代的技术成果

不同于一般文人好吟诗作赋,沈括每到一地,就喜欢与农人工匠们聊天,向他们请教关于农田灌溉、作物种植、工具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正是这样的经历和学识,为他将来的科学成就打下了基础。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沈括24岁开始步入仕途,一生为官30余年。虽然没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也没有处尊居显的成就。他就是一个兢兢业业的父母官,把自己的渊博的学识与科学务实的精神用于为官治世。

宋朝科学先驱沈括的著作,记载传承了古代的技术成果

公元1051年,按照承袭父荫的制度,沈括前往海洲沐阳县任主簿,在位期间,他兴修水利,开发农田,造福了一方百姓。

公元1061年沈括任宁国县令,上任伊始,他就对辖区内的农业生产及百姓生活进行了全面考察。发现宁国县因洪涝灾害淹没农田,农民颗粒无收,乞丐成群,有的人甚至沦落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

沈括果断决定重修芜湖的圩田,虽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他力排众议,征调劳工,完成了这项农田水利工程,此后多年,宁国县粮食丰收,百姓年年有余粮。

沈括也是王安石变法中淤田法的主要践行者。淤田法就是通过汛期放水的方式将河底的淤泥冲到岸上,将两岸的盐卤地加以改良,增加粮食产量,改造后汴河两岸良田九千倾,产粮万石。

宋朝科学先驱沈括的著作,记载传承了古代的技术成果

公元1082年沈括因永乐城筑防不利,被贬至随州,政治生涯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著书立说,功垂千秋

贬官后的沈括,居住在梦溪园,他以笔墨为伴,将当时的奇闻轶事、能人工匠的技术成就、自然现象中的科学发现进行记载,成书《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最早记录了的活字印刷术的工艺流程。沈括通过布衣毕昇留下来的活字印刷工具,对这项技术进行了复原,并通过记载让活字印刷术得以流传。

《梦溪笔谈》也是唯一一个对指南针的发现及改进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记载的著作,记录了从司南到指南仪再到指南针的演变过程。

宋朝科学先驱沈括的著作,记载传承了古代的技术成果

沈括还通过自己观察研究,发现了磁偏角,使指南针更加精确,为郑和下西洋以及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沈括绘制了《天下州县图》,是当时存在的最完整、最详细的地图;他搜集天下药方编成了《良方》一书,对中医的传承功不可没;沈括还发现了石油和化石,并进行了记载,也是现存最早的记载;他提出了《十二气历》,完善了历法……

沈括的科学成就可谓空前绝后。西方社会对沈括及其著作《梦溪笔谈》评价很高。日本从十九世纪开始翻译研究《梦溪笔谈》,西方国家也在20世纪初期,将《梦溪笔谈》翻译成多国语言进行研究。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沈括是科学史上的最卓越的人物,他所著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坐标”。

宋朝科学先驱沈括的著作,记载传承了古代的技术成果

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曾说:“沈括这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唯有中国出了一位”。

乌台诗案,毁誉参半

在赞扬沈括的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的同时,也有很多人质疑他的人品,认为他是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是卖友求荣的虚伪小人。

事情源于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接待了前来考察两浙农田水利的沈括,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很快就成了很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

但沈括居心不良,将苏轼的新作摘抄了一份,并加上了歪曲解读的注释,呈给皇上说苏轼藐视朝廷,有不臣之心。

宋朝科学先驱沈括的著作,记载传承了古代的技术成果

之后,苏轼被贬黄州,而这一切的导火索正是沈括。被贬后苏轼与沈括绝交。

也有人嘲讽他与王安石的塑料友情,指责他在变法中见风使舵。变法初期,王安石位高权重,沈括是变法的积极拥护者,也是变法执行中的先锋人物。

但变法失败后,见王安石大势已去,沈括为求自保,落井下石,大肆批判王安石。就连当时的皇帝宋神宗也认为沈括出卖同僚的行为令人不齿,这或许也是沈括为官政绩突出,却没被重用的原因吧。

宋朝科学先驱沈括的著作,记载传承了古代的技术成果

结语

纵观沈括的一生,他是当之无愧的科学巨匠。《梦溪笔谈》是他留给后世的无价财富,它汇集了古代能人智士的智慧成果,内容包含天文、历史、地理、化学、医学、数学、音乐等多个门类。

他为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科学成就在现代社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已形成了一个研究沈括及著作《梦溪笔谈》的学术门派,称之为梦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3 17: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我国北宋时期沈括撰写的一部笔记著作——《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时期沈括撰写的一部笔记著作。沈括(1031-1095),宋钱塘人,字存中。嘉祐间擢进士,累官翰林学士、三司史。博学能文,通天文、历算、方志、音乐等。制天文仪
2023-05-04 15:52:00
沈括的生平和成就,科学、政治与文化的交织
提起沈括,大家可能仅限于听说过,对于其他方面多少有些陌生。但是说到《梦溪笔谈》,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之一,大家应该就恍然大悟了吧。对,沈括就是《梦溪笔谈》的作者,一个对中国科学史做
2023-09-28 18:50:00
聊聊北宋时期的杰出科学家沈括
沈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科学成就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生于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自幼聪颖好学,博学多才。在政治上,沈
2024-02-12 06:44:00
清朝第一位错生时代的全能女性科学家
...宋明,各朝各代都极为注重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而明朝宋应星以《天工开物》收录了历代以来手工业、农业如陶瓷、火器、制盐、采煤、培育水稻等技术,是一部综合
2023-05-28 05:39:00
中国科学史上的明星人物——沈括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英国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称颂沈括是一个科技的巨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沈括出身官宦世家
2023-08-30 14:51:00
首届“腾冲科学大奖”揭晓:1000万元,基因编辑技术先驱张锋教授获奖【附基因编辑细分技术分析】
...学教授卢煜明和美籍华裔科学家、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先驱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锋。二人分别获得1000万元人民币。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博得研究所张锋教授,是生命科
2023-12-05 11:34:00
...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邓 淇 《卓越学校建设之路》(著作)聂存明 《人文景观的传承与创新——枣庄市城市景观建设研究》(著作)李印照 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
2023-10-09 06:53:00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的政府奖项。本届共评出著作论文奖1196项,咨询服务报告奖76项,普及读物奖21项,青年成果奖203项。此次山西省高校共获奖6项,山西大学获奖3项
2024-08-04 19:37:00
中国古人有多聪明
...都是在宋朝取得,被誉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巨人”的沈括也出现在这一时期。《元代科技史》展现了元代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甚至在某些方面元代科技发展达到中国古代科技史高峰
2023-03-12 15: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