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第一位错生时代的全能女性科学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28 05:39:00 来源:戏说三国

自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封建专制王朝以来,不论汉唐还是宋明,各朝各代都极为注重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而明朝宋应星以《天工开物》收录了历代以来手工业、农业如陶瓷、火器、制盐、采煤、培育水稻等技术,是一部综合性工艺百科全书。

清朝第一位错生时代的全能女性科学家

然而,到了清朝,一切都不同,除了含水量极大、得益于人口大爆发的康乾盛世,纵观整个朝代在手工业、农业、商业等方面踌躇不前,一应科学技术比如火器、机械等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倒退了,唯一的一抹亮点,还是一个女子科学家——王贞仪。

清朝第一位错生时代的全能女性科学家

闺中小女自比花木兰,文成武就惊才艳艳1768年王贞仪出生于南京,祖父王者辅官拜宣化知府,精通理算,著述甚丰,家中藏书丰富,而父亲王锡琛是有名的学者、医师,从小长在书海里的王贞仪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十一岁时祖父病故,她与祖母前往东北吉林奔丧,在吉林生活了五年,这段时间少年心性的她却趁着机会遍览祖父丰富的藏书,同时还随祖母和父亲周游北京、陕西、广东、湖北和安徽等地,去过很多名胜古迹,见过形形色色的人,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清朝第一位错生时代的全能女性科学家

同时她不仅有一帮志同道合的闺蜜讨论才学典籍,还与蒙古将军夫人学习骑射,及至长大成年她已然巾帼不让须眉,能文能武,通晓星象、精通历算、诗文惊艳,甚至连医术都十分高超,常与贫苦人家施药看病,堪称那个压抑女性的男权时代的异类。

她曾以花木兰自比,胸怀万丈,写下了著名的《题女中大夫图》,但是身在一个不重视科研、男权压抑女性的封建旧社会,“离经叛道”的她在科研道路上坎坷万分,封建迷信、封建礼教的压力扑面而来,哪怕她性格坚韧、自强不息也为此悲愤不已。幸运的是,25岁时她与志趣相投的安徽宣城男子詹枚相识相知相爱并结为夫妻,婚后生活极为幸福,有了丈夫的支付,王贞仪一边操持家务,一边继续从事天文学、数学等方面的研究,笔耕不缀。

清朝第一位错生时代的全能女性科学家

中国王贞仪:错生时代的全能女性科学家

令人叹息的是,四年后,年仅29岁的王贞仪不幸病逝,自此,清朝再也没有一个女子能与她比肩,甚至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成就,遍数清朝两百多年也无人能超过她。

她一生在地理、数学、天文学、医学、气候学和诗文绘画等方面造诣颇深,著书无数,成果斐然,至今遗留有《勾股三角解》、《历算简存》、《西洋筹算增删》、《月食解》、《星象图释》、《黄赤二道解》和《德风亭集》等著作,被清代桐城学者肖穆称赞是“兼资文武、六艺旁通、博而能精”。

清朝第一位错生时代的全能女性科学家

所谓博而能精,王贞仪厉害就厉害在没有科学仪器观察星象的情况下,能自己动手制造仪器,以此将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准确地著述成书,甚至还可以从宇宙宏观与微观层面结合来解释“天圆地方”这一准确的概念,在《月食解》和《地圆论》中她以直白浅显的语言与配图化繁为简地为清代打开了一片探索宇宙真理的天地。

清朝第一位错生时代的全能女性科学家

可惜的是,在那个腐朽黑暗的封建最后时代,少有人看到她为中国科学做出的贡献,甚至在当时封建卫道士多是对其大加诋毁,将其视作“妖言惑众”的妖女,而她在病榻弥留之时因为担忧自己的科研成果会为丈夫带来祸患,不得不忍痛求丈夫焚毁那些著作成果。

清朝第一位错生时代的全能女性科学家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王贞仪遗留的著作被再次翻阅出来,其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得以重见天日,科学家终于看到了她的耀眼夺目。

2000年,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发现了一颗小行星,以王贞仪的名字为之命名,她更是被权威科学期刊《自然》选入“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填补了上去。

清朝第一位错生时代的全能女性科学家

可以说,29岁就病逝的王贞仪生命短暂,如同流星消逝,但她的光芒惊艳了那个时代,她不屈不挠、寻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至今伟大,不仅照亮了清朝那片黑空夜空,更给我们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真实可见的科研成果,其生命重于泰山,亦当名垂千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8 11: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科学家发现一种扭曲晶体,可利用 \
...巨大的质量,在实验室环境中再现这种效应非常困难,但科学家们一直怀疑他们可以利用晶体材料来模拟这种现象。为此,日本东北大学工程研究生院教授北村恭子和她的同事们从光子晶体入手。他
2024-02-02 10:14:00
我国新突破!给金属材料搭“钢筋骨架” 可大幅提升稳定性
...强度、塑性、稳定性,这三者不可兼得,此消彼长。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设计思路,成功让金属材料在保持强度和塑性的同时,大幅提升稳定性。这一成果于北京时间4
2025-04-04 06:02:00
新型芯片开启光速AI计算之门 等
我国科学家合成新核素锇-160和钨-156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与合作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近期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锇-160
2024-02-21 13:52:00
能走、能飞、能游泳,科学家打造全能 M4 机器人
大部分机器人只具备滚动、飞行、行走或者游泳等单项技能,加州理工学院自治系统和技术中心(CAST)现在打造了一款全能机器人
2023-07-05 13:33:00
我国科学家在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IT之家 8 月 21 日消息,燕山大学于 8 月 19 日发布新闻稿,表示和中科院物理所合作,在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上。团队介
2024-08-22 09:39:00
科学多面体|无需精卵“量产婴儿”终会实现?中科院刘超:我有理由相信
...羊膜腔,还有PGC等细胞和结构。搜狐科技:我了解到目前科学家只被允许在实验室培养胚胎最多14天(法定期限),14天后,只能通过查看妊娠扫描和捐赠用于科研的胚胎来了解发育过程,
2023-07-12 14:00:00
...与红光LED。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主任彭寿分享了显示材料产业总体发展情况,重点分析若干关键显示材料的现状、需求及发展趋势,并
2024-04-01 21:32:00
《化学课》:伊莉莎白的成长之旅,科学与生活的奇妙融合!
... 01伊莉莎白的旅程伊莉莎白·佐特,一位备受期待的女性科学家,开始她的科研生涯在一个充满男权主义的科学领域,尽管她拥有卓越的才华,但她在大学和职场中却屡屡受到性别歧视的打压
2023-12-16 14:17:00
看见“她”的力量:科学与艺术跨界沙龙致敬女性科学家
...也是唯一一位在物理和化学两个领域均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活动在青年钢琴家罗维演奏的肖邦《升c小调夜曲(遗作)》中拉开帷幕。肖邦是居里夫人最喜爱的音乐家,二人皆怀有深厚的爱国
2025-03-12 10: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