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龙纹装饰从萌生到定型,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并在各个历史阶段体现出风格各异的造型特点。今天,让我们跟着记者穿越古今,在齐文化博物院里寻觅“龙元素”。
在众多文物中,除了我们熟悉的国宝牺尊之外,这里也有不少关于龙元素的文物,比如说龙耳簋。齐文化博物院讲解员韩雨桐说:“这边是一件商周时期的青铜龙耳簋,簋是古代祭祀用的礼器,通常是跟鼎配套使用。鼎主要是煮肉盛肉,而簋是专门盛饭,放一些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你看它的造型,两个耳是两条龙形,龙角刚好可以卡住这个盖子,所以说这个盖打开的方式是前后推的,另外这件器物的完整形制下面应该还有一个方底座,上圆下方的这种造型,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这种思想理念。在古代的形象中,龙纹是非常常见的,可以说在1000个古人心中,有1000种龙的形象,接下来要看的这件龙形器物是提梁盉,它的出水的流口是龙头,提梁是龙身,身后还有卷曲的龙尾,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龙形,是一件古代的调酒器。前面这件是一件熏炉,因为古人非常讲究,特别喜欢熏香。鎏金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外面是金,里面是青铜,是金粉与水银相融合,高温使这个水银蒸发之后,金粉就会附在这个壁上面,这个熏炉的造型两边是扑手衔环,盖上透雕两条蟠龙,龙卷曲缠绕、首尾相接,非常具有立体性,非常精致的一件熏炉。这三件文物都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时期齐地先民,对于龙形的一种设计与传承。”
现如今龙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图腾以及精神标识,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接力传承着。记者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了解到,在这里有一场关于龙的展览,最受大家欢迎的是一件软陶作品龙龘龘。淄博市非遗项目泥塑(软陶制作)代表性传承人王枝说:“这次我们设计推出了27套、319件软陶展品。这些作品我们打破了大家对传统龙形象的认知,用软陶技艺来展现龙文化的深刻内涵,让大家沉浸式感受淄博文化魅力的同时,更让我们的非遗技艺,传统文化更好地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可以说,龙凝结着古人的智慧,承载着我们的民族信仰,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6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