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龙吟九霄正当时 中华传统文化图腾在海内外“遍地生花”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2-08 11:55:00 来源:杭州网

今年的龙年春节有点不一样。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今年的“中国龙年”,也变成第一个“世界龙年”。

更值得关注的是,春节未至,龙已先火。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簪花龙、布偶龙卖到脱销,电商平台上带有龙元素的商品搜索量暴涨,法国邮政集团在巴黎发行中国龙年生肖纪念邮票……

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图腾之一,何以在当下火热出圈?

“中国龙”的打开方式

“其形有九,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的,正是传说中的祥瑞——龙。

古老而又神秘的龙,在2024年成为爆款。

龙年春节前夕,“冰墩墩”换上“新皮肤”后的“龙墩墩”一经推出,就让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西单联通营业厅内外排起了长队。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两年后,赛事吉祥物依然如此有吸引力,十分罕见。

临近农历新年,更有不少以龙为设计元素的商品亮相市场。电商平台天猫、淘宝统计数据显示,“年货节”期间,“龙”相关商品搜索大增,龙年金饰热度同比增长500%。拼多多提供的数据显示,部分龙元素商品拼单量快速增长,龙年款的挂饰、摆件和小玩偶,以及龙年福字对联、龙宝宝毛绒玩具、中国结挂饰等持续热销。商场的黄金珠宝专柜则纷纷推出各类龙元素饰品,受到消费者青睐。

在杭州,龙元素的吸睛效应也十分明显。华云文化集团副总裁陈思这些日子很着急,“恨不得蹲守在生产厂家门口”。他们文创研发团队为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开发的“有龙则灵”系列文创卖火了,因为部分文创产品是全手工制作,产量上不去,三天两头卖断货。

据相关的统计数据,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参观者中约20%会购买文创产品。

“有龙则灵”从创意、产品到定价都有明确指向。“我们赋予了文创产品人设。”以文物与瑞兽为灵感来源,文创团队创造了“簪花如意龙”的手绘国风形象,陈思说,“我们没有用圆睁双眼、张牙舞爪威严的龙形象,而是选择了软萌可爱的幼年龙形态,因为这更贴近时下年轻人的审美。”可爱的小龙,每一处细节都有出处:它头顶簪花、手里捧着金叶子。簪花是宋代的习俗,金叶子是德寿宫的馆藏宋代文物。小龙周边的如意纹,则是德寿宫出土的砖雕纹样。

“簪花如意龙”之外,德寿宫文创团队还在计划元宵节期间再上新。“龙生九子,完全可以衍生出一个庞大的龙家族IP。”陈思说,龙的形象和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充满想象力的创作空间,也为德寿宫文创从去年的单个IP走向IP系列化、品牌化提供了契机,“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以此为底色,甚至可以让每个人都在不同的龙形象上找到自己的投射和精神共鸣。”

受追捧的不仅是“簪花如意龙”。“终于凑齐香积寺的龙宝宝车挂,真的太喜欢啦!”网友哩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她跑了两三趟才凑齐的“小龙宝”汽车挂件,结果下面是一排“求代购”的留言。

从德寿宫的“有龙则灵”,到杭州香积寺的“小龙宝”,不仅龙年文创在社交平台上火出圈,让海内外网友纷纷留言求“代购”,与龙元素相关的文博展品,也成为打卡热点。

专程从南京来杭逛展的薛女士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自己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拍摄的乐清首饰龙灯彩。它驮着四层亭台楼阁,安静时通身流光溢彩;当轻轻摇动侧边的手柄,龙嘴一张一合,龙尾也跟着一摇一摆。“龙的形象太深入人心,周围的观众都忍不住驻足围观。”薛女士说。

在甲辰龙年来临之际,龙元素在文化消费市场的火爆,不可谓不是一种文化与情感的投射。

千年龙文化的中国心

龙文化为何能强势出圈?龙文化于我们而言的特殊性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存在于现在,也存在于历史中。

记者来到浙江自然博物院,一场关于龙的展览已经开幕。浙江自然博物院联合多家博物馆,推出“龙程万里——2024辰年生肖贺岁展”,展示多件与龙有关的标本及不同类型的历史文物。来自各个年龄层的观众,跟随历史的记忆,感触深厚的龙文化。

展板上,从距今5300年的史前红山玉龙,到汉代瓦当上的四神龙纹图案,再到唐代霸气的龙形玉佩,以及走向世俗化的清代龙纹饰……这让观众看到,龙文化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中,书写了别具特色的一笔。

展览策展人、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说:“从最初的部落时代,到社会文明的形成,龙的踪迹从来没有断绝。”实际上,随着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龙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含义,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传承。

龙是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周易》有云: “飞龙在天”“云从龙”“震为龙”。闻一多先生在《神话与诗》中提到: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世界的一种虚拟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在古人的意识中,龙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似乎云雨雷电皆是龙所为,天下旱涝、人间祸福,都与龙的意志有关,所以人们认为龙是主宰民生的重要神灵。

正因为龙被先民赋予神性,使得人们纷纷膜拜,统治者则声称皇帝是龙的化身,龙的形象也被创造、发展为图形、文字,出现在衣饰、器物、建筑、文学、墓葬……

经年累月,这一图腾深深烙印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灵与血脉中,龙更成为了我们的一种精神力量。汉族的舞龙、苗族的招龙节、土家族的炸龙……这些与龙相关的,需要群体同心协力完成的盛大节庆、活动,彰显着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凯歌;孔子形容老子“其犹龙邪!”中国文化语境中“人中之龙”“望子成龙”的追求,无一不表明,龙将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指向高阔。

“经历数千年的创造、演进、融合与涵育,龙最终升华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严洪明说。

龙文化不仅在中国绵绵不绝,在东亚各国也影响深远。2016版1万韩元正面左边图案是《日月五峰图》《龙飞御天歌》,均与龙文化有密切联系。近些年,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拓展,龙文化更是被世界熟知,新加坡、越南、不丹、斐济等国都发行过“龙钞票”。

龙文化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浪潮相呼应,激发着华夏子孙对未来的无限信心和期望。

日益提升的龙文化浓度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部落———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中的龙形堆塑,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龙文化遗迹。专家据此判断,中华文明的龙文化起源可以上溯到8000年以前。

数千年形成的龙文化精神,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瑰宝。

龙吟九霄,当在此时。

传梭博物馆馆长、浙江省土布纺织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郑芬兰认为,创新是龙文化传承的关键。“通过守正创新,让龙文化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拓展其中新的内涵,让其表现形式与当代契合,才能激活它固有的生命力。”郑芬兰说。

郑芬兰用非遗技艺和乡村美学,为龙文化寻找到引发共鸣的传播点。传梭博物馆与良渚博物院合作,将目标人群锁定为青少年,推出了一系列走进博物馆、走进乡村,体验龙文化科普课程、制作非遗龙年布灯等的社教活动。“青少年会在实践中,更切身感受到龙作为民族图腾的深刻内涵。”郑芬兰告诉记者。某种意义上,弘扬中国龙文化,就是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

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龙文化的浓度还在提升。

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让中华民族的龙文化得以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互动,并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吸收、相互借鉴,进而促进文化的共同发展。

时间来到2024年,穿上马面裙,点亮鳌鱼灯,学习非遗技艺,很多海外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传播中华文化的视频……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今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新潮流。

不久前,1916年成立的宝马公司,在其中国官方微信视频号发布了最新视频《木星计划》——请来属龙的明星代言人,玩起了“宝马也属龙”的梗。这个德国品牌,拍了部14分钟的微电影。

龙年,中国传统文化火热出圈,由此可窥一斑。

在翻译界,关于“龙”究竟应该翻译成哪个英文单词,讨论了数十年——是“Dragon”还是“Loong”?

不少学者提出,中国“龙”并不能直接对等“dragon”,不妨音译为“loong”——创造一个新词来对应有点特殊的“龙”这种中国特色的神话物种。

现在,这个属于学术圈的话题早已破圈,它似乎不再需要被定义,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已慢慢形成新的选择和标准。中国第一块电脑 CPU 芯片“龙芯”的英文名原本为“Godson”,后来改作“Loongson”;中国自主研制的翼龙无人机,英文名“Wing Loong UAV”;不久前发起的一场网络投票中,超过92%的网友认为中国龙应译为“Loong”……

中国龙,不是在这个春天突然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事件;在甲辰龙年到来之前,中国人已经努力了很多年。

改变总是从量变积累到质变。所以当春节(农历新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时,就不足为奇了。

农历新年是一个重要节日,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都会进行庆祝。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不仅代表着团圆,传承着和平、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观。

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有文化自信的民族,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回望历史,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龙年春节将至,我们期待,龙文化能够越发丰富多彩、迸发活力。我们更期待,接下来的每一年,你我好运,中国好运,世界好运。

【潮新闻+】

来这场展览,与龙共舞

最近,浙江自然博物院联合丽水市博物馆、嘉兴博物馆、海盐县博物馆、瓯海博物馆,推出“龙程万里——2024辰年生肖贺岁展”,通过“龙韵传世”“形神之变”“祥龙瑞彩”三个单元,将多件与龙有关的标本及不同类型的历史文物展现给观众,探索自然界中动物外形与龙的创造灵感,讲述龙形演变的九似之物,让我们体味龙在古今生活中的祥瑞意义。

第一单元“龙韵传世”,作为展览的开篇,主要从起源、文化、神话三个角度讲起,是为观众准备的一张科普书卷,也是启发人们对龙文化探究欲的序幕。龙的起源与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有关,伏羲与龙有紧密关系,中华民族对伏羲的崇尚就包含了对龙的崇拜。读懂龙文化之源,也就拥有了打开龙韵传世至今秘密的钥匙。

第二单元“形神之变”,介绍了龙有“九似之物”的说法。有关龙的形象,来源于古代先民以动物的面貌集合而成的虚拟神物,也就是自然界的动物灵感。目前所见最早描述龙形象的记载,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引的后汉学者王符的言论。除此之外,宋代画家董羽也提出过关于龙的“九似”形象。无论哪种说法中的“九似”,龙都聚集了各种动物的优点和特长,这揭示了龙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既是“一”,又是“多”。

该单元还为我们展示了文物中龙形象的演变,洪武云龙纹铜镜、黄地褐釉龙纹瓷瓶、“双龙戏珠”木提梁盒……来自各个博物馆的文物景观,让我们一览龙的形神之变。“龙”的形象也在历史变革下发生变化,从抽象化的原龙纹发展到具象化,走向写实风,龙纹不断演变,呈气魄宏大深沉之势……

第三单元“祥龙瑞彩”,是整个展览的尾声,介绍了龙在当今时代赋予普罗大众的意义。如在民俗文化中,“舞龙灯”“赛龙舟”等陪伴我们至今,它们的繁盛同样来源于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信仰。

龙是幻想之物吗?是的,但对于炎黄子孙来说,龙代表的是一种共性的精神象征,一种对于人生境遇的祈愿,也是面对未来未知的慰藉。

本次展览地点为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临展C厅,展出时间为2024年2月2日至2024年5月6日,龙年来了,让我们一起“与龙共舞”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8 14: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布布生花 · 雅韵芳华——贵州老年大学举办蜡染艺术展暨百人蜡染非遗文化体验活动
为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多彩贵州民族文化魅力,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3月25日至29日,贵州老年大学“蜡染艺术展暨百人蜡染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在学校艺术展厅举行。
2024-04-02 20:34:00
华流文化产业“龙吟计划”在京启动 推动中华文化国际化
...和打造一批优质文化项目,以音乐潮流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发布会上,华流音乐集团与江西金控文化产业公司举办了合作签约仪式,也标志着这一计划正式进入
2025-04-25 14:55:00
...好篇章。 “近年来,学校在党建引领、科研兴校、艺体生花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希望同学们树立凤翔九天的远大志向,锤炼龙腾虎跃的强健体魄,拥有超越自我的龙马精神,早日成为合格
2024-03-01 09:39:00
临沂新桥墩头小学版画社团传承传统文化纪实
鲁网6月13日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创新精神,临沂新桥墩头小学依托“传承非遗技艺、弘扬民族精神”办学理念,成立特色版画社团。在这里,学生们以刀为笔、以板为
2025-06-13 16:40:00
波司登龙年联名系列全球首发 温暖中国家庭47年
...跨界携手的匠心之作。该系列采用龙年主题,化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提炼出“潜渊”、“升云”作为本次联名系列两大设计理念。双方借此向广大消费者传递在新的一年里“龙腾九霄、未
2023-12-18 19:06:00
揭秘《水龙吟》:玄侠新剧震撼来袭,阵容官宣,华彩匠心细节解读
...一格。通过对中国古典游侠精神的诠释,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与传承,该剧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次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观众们将在欣赏剧情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
2024-05-09 23:43:00
罗云熙领衔40集玄幻武侠剧《水龙吟》来袭!
...,观众们能看到不同的地域文化,这部剧还运用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元素,展现了中华文化意境的美感。相信《水龙吟》会成为一部爆火剧,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水龙吟》的剧
2024-11-14 09:53:00
龙气万象-大麗和和「腾龙图」翡翠高级珠宝系列
...文物中汲取美学养分,融合天文历法及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臻选满绿翡翠雕双环、镈形翡翠、柱形翡翠、翡翠蛋面、翡翠玉环等品牌珍藏多年的重要主石,将中国之美,凝萃于眼前这一
2024-06-17 13:49:00
校社共建,龙舞点亮济南高新区金谷小学开学礼
...金谷娃们围着舞龙队,掌声、喝彩声阵阵,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 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中国龙,这么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舞龙队的黄伯伯激动地告诉大家:“舞龙源
2024-02-26 16:4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实习生赵韵涵)11月11日,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承办的“稻浪与星辰”美丽乡村艺术展在金陵美术馆开幕
2025-11-12 08:05:00
水有“哨兵”物联网,蟹有数字身份证固城湖螃蟹:信用“织网”,品质“领鲜”□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刘安琪通讯员宁发轩今年10月21日上午
2025-11-12 08:05:00
家门口的“充电站”,既助求职“充电”,也助创业“放电”雨花夜校:点亮“八小时外”的技能成长之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于洁尘通讯员刘建宇华灯初上的傍晚
2025-11-12 08:05:00
两桥施工忙 竞赛促干劲
11月11日,沪渝蓉高铁(左)、宁淮城际铁路(右)跨滁河大桥加紧建设中。中铁上海工程局开展劳动竞赛掀大干热潮,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架梁贯通、如期通车。通讯员张刚南京日报/紫金山
2025-11-12 08:05:00
2025年全国残疾人排舞公开赛举行南京市聋人学校代表队获得两个特等奖本报讯(记者钱红艳)近日,2025年全国残疾人排舞公开赛在仪征举行
2025-11-12 08:06: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全民 通讯员陶立齐近期的一个周五下午3时,在中国(南京)软件谷工作的程序员秦云朗驾车驶上宁宣高速
2025-11-12 08:06:00
国网江苏电力首批共享专利签约专利共享,职工企业双向获益本报讯(记者吴春霞)“没想到一个因直流接地故障导致检修延期的生产难题
2025-11-12 08:06:00
童趣天地亮相新街口
近日,南京新街口中央商场户外广场“小黄鸭城市乐园”缤纷亮相。旋转木马、小火车、蹦床等游乐设施,在闹市区打造出欢乐空间,为亲子家庭提供休闲新选择,同时带动商圈客流,助力消费活力再升
2025-11-12 08:06:00
□贾钢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纲领性文献
2025-11-12 08:06:00
南报网讯(记者王婷婷)近日,由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南京可再生能源学会、东南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一届长三角新能源国际会议在南京鼓楼高新区召开
2025-11-12 08:06:00
□赖风葛玉红单俞霖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2025-11-12 08:06:00
本报讯(记者余梦迪通讯员宁工萱)“老师建议我先参加电工培训、考取证书后再就业,这让我重新找到了人生方向!”近日,江宁区谷里街道公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
2025-11-12 08:06: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11月10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181条,其中,南昌市红谷滩区教育体育局、都昌县城市管理局
2025-11-12 06:42: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熠帆、曹智健)近日,赣州市宁都县梅江镇领秀新都小区业主杨先生(化姓)在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发帖反映
2025-11-12 06:42: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钟剑桥)“7天免费入住‘洪漂驿站’”“打工人轻松吃上实惠营养餐”……11月11日,记者从“辉煌‘十四五’ ‘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十四五”共青团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获悉
2025-11-12 0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