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晋伐吴:张华与贾充的赌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3 16:58:00 来源:戏说三国

风云际会,三军大起

(一)

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七月。

塞外的泠风和往年一样如期而至,将聚集整夏的燥热驱散,国都洛阳迎来一年之中最为舒适的时节——已凉天气未寒时。

皇城禁中,临湖水榭,宽袍博带的晋帝司马炎屏退左右内侍,将两卷刚刚送来的竹简递给了侍立在侧的中书令张华。

这两封上表的署名,分别是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臣预,和益州刺史臣濬。张华甚至不需要打开,也知道其中内容。他仍然恭恭敬敬打开竹简,逐字读罢。不出所料,内容和想的一模一样。

杜预的上表,先强调了吴军沿江兵力空虚,荆扬二州江防不能兼顾。继而指出此时兴军伐吴实乃千载难逢的时机,最后极力劝说司马炎做出决断。

王濬的上表,首先提及吴主孙皓昏庸,接着述说益州为此备战多年,兵器日有朽败,再接着表示自己年逾七十,时日无多。最后总结倘若以上三者缺一,伐吴之事将更加困难,恳请司马炎当机力断。

张华注视着临湖而立的司马炎,揣测着这位天下至尊内心的思绪。这位从魏国皇帝手中接过传国玉玺的大晋开国之君,早已不是当年晋王府中牵黄擎苍的世子。他开创一朝,完成了祖父两代人的夙愿。他正值壮年,君临天下已十五载,造就了自汉末以来中原最为稳定的时期。他富有四海,普天之下已无人能与之并列。

要说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或许只有那与前朝开国之君比肩的渴望。如秦始皇,如汉高祖,如光武帝,混一天下,青史垂名。随着晋朝国力日盛,这种渴望犹如一团潜藏胸中的火焰,在勃勃雄心的鼓吹下,越来越炽烈,越来越耀目。

张华眨了眨眼睛,仿佛被炽烈的火光所灼。直视天子可是大不敬的罪过,他赶紧将视线移开,保持一个臣子的姿态站立。

“中书令以为如何。”司马炎的声音,和他身上那件被微风拂动的明黄色锦袍一样,柔软亲和。这是以仁爱慎杀著称的当朝天子标志性的语调。

张华神情微肃,整冠敛手道:“吴主荒淫骄奢,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

晋伐吴:张华与贾充的赌局

中书令张华坚定的支持,让司马炎下定伐吴的决心。

(二)

禁中悠长深邃的甬道内,张华独自一人疾行,甚至连头顶的梁冠歪斜都浑不在意。作为中书省的最高级别官员,群臣表率,如此失仪实在是罕见的事情。他此刻顾不得这些,因为赶回中书省,草拟天子决定伐吴的诏书,比什么都重要。

对于伐吴一事,当朝重臣中除去自己、杜预与王濬,再无人赞成。可偏偏今日天子召见自己之时,两封上表不约而至,促成司马炎下定决心。

张华心中暗想:“这莫非就是天意?”

不管天意与否,伐吴之事已是箭在弦上。而他自己,也将随着这支锋锐的弩箭,扑向未知的前方。要么建立不世功勋,要么身死名灭。

他很清楚这一点,他愿意赌上性命一搏。对于偏郡寒门出身的张华而言,要想在朝堂上对阵琅琊王氏、平阳贾氏和颍川荀氏这样的高门望族,必须要有能够压服旁人功业。而当今世上,哪还有比平定孙吴更大的功绩。

“我朝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来,高门望族空谈虚诞之徒充于朝野,而寒门务实之士愈少。我张茂先倘若不争,朝堂宰辅权柄必落在如贾充这般德行亏欠之徒手上,终致我大晋倾覆。大丈夫行事,当以国家为重,岂能顾一己之私。”张华深吸一口气,大步跨入中书省正门。

晋伐吴:张华与贾充的赌局

高大坚实的城墙,衬托着张华削瘦的背影。

(三)

同日,吴都建邺金碧辉煌的宫殿内。吴主孙皓同样收到了一封竹简,随同竹简送来的,还有一袋木屑。

这封上表署名是建平太守臣彦,报说木屑是蜀中修造战船的残末,浮江飘下。并断定晋兵必会攻吴,请求增加建平的驻军。

孙皓付之一笑,对幸臣岑昬道:“去岁钱塘湖开,言天下将太平,青盖入洛阳。孤天命所归,晋兵即来,又何惧之有!”

岑昬三呼万岁,吩咐宫娥奏乐起舞。

(四)

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十月。一场霖雨刚刚停止,道路泥泞,天气阴冷,是个不适宜出行的日子。

一支规模万人的军队沿着洛阳通往襄阳的官道,不急不缓地前进。往来的商旅行人纷纷让在道旁,眼神中满是震惊。

这支军队队形严整,旌旗遮天,装备精良得超乎想象。人们纷纷猜测,那乘被具装铁骑环绕,装饰华丽无匹的安车内的坐着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大人物。

太尉贾充坐在安车内,身上铠甲随着车厢的晃动,发出铮铮的声响。他回想着上次穿着这身铠甲时是什么时候,似乎是杀高贵乡公的那次,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

“曹家那小子如今应该连骨头都不剩下了吧。”贾充布满褶皱的脸庞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低声囔囔道,“那年有术士替我算过,只要我穿上这身盔甲,运势就一定好,这次也不会例外。”

三个月之前,他是最坚决的反对派。而如今却总统二十余万伐吴大军,总帅六路兵马的大都督。

在外人眼中,司马炎用一位坚决反对出兵,而且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朝臣,担任大军统帅,实在是无法理喻。不过贾充心里清楚,这位自己亲手扶起的开国天子是多么的明睿聪明,或者说得更为直白点——识时务。

边军那些目不识丁的丘八,还有朝中那些寒门庶子,想靠着伐吴争夺朝堂权柄,真是愚蠢至极。他们一心怂恿着陛下伐吴,难道不清楚,没有贾家、王家这些大族点头,就是陛下也无可奈何啊。

也亏得陛下能想出这般妙计,让我担任主帅。如此一来,平定东吴后的首功,岂不就是我了。陛下送的这份大礼,身为臣下的可不敢拒绝。张华那群庶子的算筹可算是打空了,平吴出功出力的是他们,而我只需要坐享其成即可。当然,如果能够更完美一点的话,也无不可。

“张华担任度支尚书,万一前线军队出现些意料之外的事情,他难辞其咎。”贾充微微颔首,用手拨弄着铠甲甲片,“我穿上这身铠甲,运势就一定好。”

铁索沉江,鏖战荆州

(一)

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十一月,晋六路齐出,大举伐吴。镇军将军、琅琊王司马伷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精兵浮江而下。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行冠军将军杨济为副,屯驻襄阳,总统众军。

这场终结三国时代的大战,伴随着晋朝堂激烈的权力斗争,和吴宫曼妙的歌舞声,正式拉开了序幕。但战争的走向并没有如司马炎想象的那么顺利。

吴主孙皓纵然昏庸,东吴沿江诸镇的将士却并不羸弱。他们与晋军交战多年,经验丰富。面对晋军前所未有的攻势,也能够从容应对。

夏口以东的司马伷、王浑、王戎和胡奋四路大军先后为吴军所阻。接着杜预统帅的荆州军被牵制在江陵城下。自三峡而出的益州军面对吴军第一道防线建平,更是久攻不下。

自十一月出兵至咸宁六年元月,六路大军中只有王浑攻克吴寻阳数城,稍有斩获。洛阳城内群议蜂拥,上书请求撤军的奏折已经快要将中书省堆满。远在襄阳的贾充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如何煽风点火,操控群议这把无形的利刃,结果掉张华的性命。

晋伐吴:张华与贾充的赌局

面对吴军坚固的防守,晋军无计可施。

(二)

夜半子时,江陵城外大雪纷飞,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在静寂的夜空中回荡。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走进帅帐,寒风趁着帷幕被掀起的一瞬,汹涌而入。

端坐在案几旁的镇南大将军杜预紧了紧衣襟,尽管已在荆州多年,他依然无法适应南方这种浸透骨髓的寒冷。他将案几上的竹简卷起,放入封套,递给士兵。

“速速送往建平,当面呈给龙骧将军王濬。”

士兵接过竹简,迅速走出帅帐。

杜预站起身,在帐中来来回回踱着步子。战争开始之前,他已经考虑过许多困难,可是江陵城防守之坚固,依然超乎他所料。

洛阳传来的消息,让他寝食难安。对于那些朝官的责骂,他可以不予理会,但那些请求撤军的奏折,却容不得他无视。万一陛下顶不住群臣的压力,下令撤军,那就真的功亏一篑了。前后两次被夺官革职的经历告诉他,洛阳那些名门望族的能量,是永远无法估量的。他与张华目标一致,但对于那位中书令胸中的抱负,杜预认为绝无成功的可能。

他与张华不同,无意借助混一天下的奇功,在洛阳朝堂上争取一些什么。他力主伐吴,只不过单纯地想

有一处施展才具的地方

。驰骋疆场,建立如韩信、霍去病那样的功业。

当下形势已经十分不利,下游四路大军的统帅,原本都对持反对意见,指望他们打破僵局,绝无可能。唯一能够有所期许的,只有与自己同样力主伐吴的王濬。

“希望王士治看到我的信后,能稍改方略。”杜预心道。

晋伐吴:张华与贾充的赌局

镇南大将军杜预心里清楚,只有王濬统帅的益州军能够改变战局。

(三)

咸宁六年二月,王濬、唐彬留下少数部队继续围困建平,率益州军主力出其不意,攻陷了于建平下游的丹杨。随后势如破竹,攻克重镇西陵。数日后,在荆州军的配合下,又拿下了江陵门户夷道乐乡城。吴军诸处守军拼死抵挡,依然阻止不住晋军前进的步伐。整个吴国荆州防线顿时土崩瓦解。在乐乡失陷的第三日,江陵失守。

得到荆州军补充的王濬、唐彬军气势如虹,趁胜东下,战舰日行千里,将大晋的战旗插上了夏口和武昌城楼。

时局变化之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短短半个月时间,东吴半壁江山已划入了晋朝的版图。

晋伐吴:张华与贾充的赌局

缺乏统一指挥的吴军,终究抵挡不住晋军潮水般的攻势。

楼船风发,三分归晋

(一)

武昌捷报传回洛阳的第二日,宫城太极殿中。

司马炎坐在龙座之上,手抚着额头,双眉紧蹙。御座丹墀下群臣没完没了的叫嚷声,让这位性情平允的天子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烦躁。

前线传来的捷报并没有让群臣住嘴,相反,请求立即撤军的呼声越来越高。只不过理由从大军顿兵坚城之下,凶险万分,变成了吴国实力犹存,扬州尚有十万兵马,不可轻敌冒进,且初夏将至,江东疾疫丛生,于大军不利。为了让自己的论断更有说服力,这些朝臣还搬出了前线几路兵马出现疾疫的奏报,与扬州吴军诸镇的驻军情报。事实证明,当人反对一件事情时,总能找到站得住脚的理由。

最让司马炎气愤的是,一些家中有亲属战没的朝臣,竟然提出将力主伐吴的中书令张华斩首,以谢天下。敢在朝堂上发表大辟当朝宰辅的言论,其背后不知有多少重臣为之撑腰。

司马炎拍案而起,以前所未有的严厉语气道:“伐吴之计出自朕意,中书令但与朕同尔!”说罢,攘袂而去。

晋伐吴:张华与贾充的赌局

面对着高呼处斩张华的群臣,司马炎从未感到如此愤怒。

(二)

洛阳城中风起云涌之时,王濬已经率领益州军朝向建邺杀去。此时的益州军得到杜预、胡奋和王戎三路大军的补充,总数超过八万。战舰千艘横行江上,旌旗蔽日,鼓声震天。所到之处,吴守军望风而降。短短数日时间,已离建邺不足百里,与安东将军王浑所部相遇。

晋伐吴:张华与贾充的赌局

王濬此时统帅的,是当世最强大的水军。

数日前,王浑所部在江北与吴国丞相张悌决战,与战阵间斩杀张悌,俘斩数万,一举击溃了吴国最后的武装力量。吴国都城建邺俨然已经成为一座空城,拿下它,已经是兵不血刃。

高悬帅旗的楼船上,王濬站在舰首望台上,任由冷冽的江风吹散满头银发。他注视着远处江天交际,建邺高耸的城墙似乎已现出了轮廓。

回想数个月来,从三峡一路走到这里,王濬心中不禁感慨。沿途吴军诸镇将士用命,从丹杨到武昌,死国者众,投降者寡。吴建平太守吾彦更是死守孤城,至今尚在顽抗。晋军看似势如破竹,其实损失惨重。倘若不是吴主昏庸,吴军无复统属,被晋军各个击破,晋军就是再多十倍兵马,也不一定能够踏入江东半步。

“安东将军派人传信,请将军移船就岸,相商攻围建邺之事。”身后传来了亲随毕恭毕敬的话语。

王濬陷入了沉思。遵照战前制定的方略,益州军逼进建邺,该由安东将军王浑统一节度。此刻王浑命他停止进军,理当遵从。但如此一来,也意味着将攻下吴都建邺、擒拿吴主孙皓的不世功勋拱手送与了他人。

益州数万儿郎,身冒矢石,不顾性命搏来的功勋。就因为那个出自太原王家的高门子弟一句话,而付诸东流了吗?王濬顿觉五内如焚。

这么多年以来,益州士族受到这些中原所谓的高门望族压迫得还少?那些高门望族的人,靠着九品中正制的庇佑,含着宝玉出生,不需要任何努力,任何功勋,年纪轻轻就能够位居朝堂高位,享受他人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荣华富贵。而益州士族想要翻身,在洛阳朝堂上博得一席之地,就只有眼前这一个机会。

还有那跟随自己的数万儿郎,他们豁出性命,不就是想在建邺的皇宫中弄得一笔富贵,然后返回家乡,赡养父母,照顾妻儿。

这些儿郎将性命托付于我,我岂能负他们。张华敢在洛阳直面群议,我王濬戎马一生,难道胆识尚不及一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张华能做到的,我更做得到!

他手指鼓张欲裂的船帆,道:“风势甚利,无法停船。”

(三)

咸宁六年三月,王濬大军抵达建邺石头城,孙皓大惧,抬棺面缚于晋军军门之外。王濬杖节解缚焚棺,送孙皓赴洛阳。

这场终结三国时代的大战至此落下帷幕,三分归晋,天下混一。从汉末黄巾之乱以来分崩离析近百年的天下,终于再次拼合在一起。

不过这场战争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它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又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晋伐吴:张华与贾充的赌局

面对强大的晋军,孙皓放弃了抵抗。

后记

晋帝司马炎平吴后志得意满,于朝政日渐荒废,沉溺于女色不可自拔。后宫女色万人,羊车望幸。于是朝纲废弛,世风日下,加之立痴儿司马衷为太子,埋下西晋一朝国祚不长之祸端。

张华于平吴立下大功。可惜终武帝一朝,受豪族掣肘,不得施展抱负。贾后柄权时,以其庶族,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归,任为宰辅。张华尽忠职守,其时庸君虐后当朝,而海内晏安,张华居功至伟。后赵王司马伦作乱,张华不肯相从,阖门屠灭。

杜预攻陷江陵后,持节荆南及交广二州,所在吴国官吏望风降附。后坐镇荆州,平抚吴人,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广屯积蓄,大开漕运,勘定县界,使公私同利。终其一世为方面之任,不复入洛阳朝堂。

王濬因不听节度,遭王浑上表弹劾,双方飞表交毁,势成水火。有司奏请栅车征王濬还洛阳,下狱治罪。司马炎不许,下诏勿问。王濬回洛阳后,在朝堂上常言自己伐吴之功,反被人诬告,神情愤恨,司马炎每每迁就他。官属问其何故,王濬道:“我害怕有邓艾之事,不得不争”。后官至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年八十而卒。

晋伐吴:张华与贾充的赌局

西晋灭吴之战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3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贾充反对伐吴,为何最后成了伐吴的统帅
...,他持反对态度,导致朝中就只有益州刺史王浚、中书令张华、度支尚书杜预等少数人支持羊祜。晋武帝司马炎只得作罢。结果咸宁四年(278年),一代名将羊祜带着遗憾闭上了眼睛,临死前他
2023-05-19 17:03:00
篡位称帝的司马伦,最终是什么下场呢
...为贾后所亲信。值得注意的是,司马伦要求任录尚书事,张华、裴頠坚决不同意。又要求当尚书令,张华、裴頠又不同意。虽然是西晋宗室,可是,司马伦的名声比较差,这导致其得不到朝廷百官的
2024-05-11 13:59:00
司马炎立傻瓜儿子当皇帝,这其中贾南风出了很大力
...谋反,于是逼死了司马攸,并且罢免了支持司马攸的重臣张华。公元290年,司马炎病逝,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此时惠帝已三十一岁,却有智力缺陷,朝政由杨太后的哥哥杨骏把持。后来皇
2023-01-17 17:01:00
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敢说东吴是西晋的口中肉?
...惟晋之伐吴,倡议为羊祜,立功为王濬,而从中怂恿者为张华,余子碌碌,皆因人成事而已,武帝非不明察。——蔡东藩关于晋朝的灭亡,现在主流的结论是认为司马氏原属于士大夫阶层,他们的生
2023-05-14 17:50:00
张华见证王朝兴起,他是如何成为晋朝的定海神针的?
...即当途之昆弟也”,在看中门第的魏末晋初,出身贫寒的张华不仅没有被埋没,反而从底层的无名小卒一步步跃升到了西晋“八公”之一的司空,获封“郡公”爵位。从国之柱石到含冤惨死,张华是
2023-05-08 14:41:00
历史上的张华到底是谁?
...一谋士!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一、才华横溢此人名叫张华,字茂先,是范阳方城人。张华是西汉谋臣张良的十六世孙,张良的十二世孙张宇在东汉时期担任范阳太守,因此在这里定居。张华的父
2023-08-27 14:20:00
晋武帝司马炎为了让儿子顺利继位,为他扫除了哪些“障碍”
...不合适。于是,贾充选择了沉默。少说多看,静观其变。张华前来看望司马炎。司马炎试探地问道:“朕百年之后,你看谁能做我的接班人?” 张华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平定吴国的时候立了大
2024-05-23 21:31:00
三千勇士平秦凉,二十万军伐东吴
...复召廷臣会议,贾充、荀勖等仍执前说,力阻行军,只有张华忆羊祜前言,赞同王浚之议。适将军王浑调督扬州,镇守寿阳,与吴人屡有战争,遂上言:“孙皓不道,意欲北上,应速筹战守为宜。”
2023-05-03 11:30:00
中国皇帝的惧内之谜:晋惠帝与贾南风的故事
...帝话说西晋晋惠帝时期,时任司空,同时也是大文学家的张华实在忍不住了,皇后做到这个份上,还要皇帝干什么?这样下去成何体统。不行,我要做点什么。让张华气急败坏的皇后叫贾南风,是个
2023-09-23 16: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