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兖州区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以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为核心,聚焦高效能服务、高品质供给,守正与创新并举,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惠民措施落地见效,极大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立足全面霆盖,文化工程更“惠民”
采取政府出钱买文化产品、买文化服务、让群众受益的方式,出台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政策,深受群众欢迎。2023年以来,已开展送戏下乡550余场,实现行政村居全覆盖,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698场次,累计为15065户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免费提供有线电视信号,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把丰富的文化服务送到基层群众的家门口,真正让老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坚持“民”字当先办活动。2023年以来,在区文化和旅游局的统筹部署下,各街道、社区凝心聚力,民间艺术展演、群众文化大家乐、“百万群众进百园”文艺汇演、“消夏季”百姓大舞台文艺演出轮番上演,广场舞大赛、农民歌手大赛、斗羊民俗文化节、蟋蟀文化节等文化活动相继举办。2023年以来,已举办系列文化活动60余场,各镇街举办群众文化活动1600余场、国学传承活动90余场,线上线下观众达30万人次,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亮相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依托区图书馆、文化站、农家书屋,城市书房等各类阵地,在全区范围内广泛组织开展“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读书兴农 书香悦农”“童心向党·闲享时光”亲子阅读“学党史、读红书、践初心”等主题全民阅读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全民阅读活动2700余场,不断擦亮“端信悦读”特色阅读品牌。
立足强基固本,文化载体更“便民”
立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并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保持国家一级馆荣誉,各镇街均建立了图书馆分馆,与图书馆在功能上实现了通借通还。全区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个、农家书屋344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44个,其中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一类建设标准。
2023年,创新成立了兖州文化馆济宁市技师学院分馆,凝聚各类文化艺术人才,开展文艺演出、非遗进校园、文化讲座等活动;设立了“大安镇石马村阅读驿站”,与济宁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下任意图书馆或服务点实现通借通还,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高效利用;图书馆落成济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充实图书馆服务力量,丰富公益文化窗口服务内容;博物馆互动展示魔墙和云导览系统正式上线,给游客带来了全新的参观体验。
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城市书房选址建设和效能发挥上突出重点,针对服务人群类别特点,新建成鼓楼街道、龙桥街道、兴隆庄街道3处城乡书房,巩固阅读阵地,扩展阅读空间,为居民提供更便捷舒适的公共阅读服务。
立足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更“亲民”
先后完成了金口坝、郑氏庄园、兴隆塔地宫、观象台、郭氏民居、青莲阁整体平移抬升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建设了兖州历史文化(非遗)展馆、端信文化一条街、大禹文化主题公园、青莲文化主题公园等文化场馆,让广大群众在游览中寓教于乐,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为让更多群众近距离接触馆藏文物、了解兖州历史文化,兖州博物馆打造了流动博物馆志愿服务队,先后走进大安镇前官村、鼓楼街道新兴社区、酒仙桥街道东苑社区、旧关小学、牛楼小镇景区,通过馆藏文物展板、现场文化普及讲解、传统技艺体验等方式,把优秀传统文化送到居民的家门口,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博物馆的文化服务。
坚持“非遗即生活”文化理念,精选富有兖州地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项目,有机融合传统节庆活动,举办“传承多彩非遗 共享美好生活 ”兖州非遗项目展示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兖州黄河大集”“元宵节游园会”“非遗进景区展示体验暨2023年非遗购物节”等各类非遗活动近10场,成立山东省首家乡村非遗小剧场,将兖绣、传拓、五谷画、泥塑、花棍舞等非遗技艺、非遗演艺送进学校、乡村、社区、景区,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可看、可听、可感,进一步激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立足融合发展,文化旅游更“利民”
突出“食、购、娱、游、宿、体”等消费业态融合发展,积极打造牛楼小镇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加快“旅游+”深度融合,依托景区农业产业园区,开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普、农产品展销等活动。今年以来,牛楼小镇景区共接待游客约126万人,营业收入1350余万元,上榜全省网红打卡地。同时,聚焦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旅游市场需求趋势,围绕家庭、亲子、户外等细分客群,推出一批开发规模小、面向特定专业旅游群体的精品项目,不断探索创新旅游新业态,辖区内付家楼村“后备箱集市”,日均客流量2万人次;狄家街、乔家街特色文化街区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打卡地。
有效利用春节、元宵节、五一假期等节庆假日,创新举办新春庙会、元宵灯会、油菜花节、“大路狂欢”曲艺专场演出、YYDS电音节、运河之都“首届音乐文创啤酒节”等活动30余场,先后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40万元,带动了文旅市场消费复苏,释放了文旅消费新活力。
积极盘活兖州特色文化资源,探索开发实际利用路径,做大做强兖绣、英华汉服、启智木玩等特色文创产品,积极参与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山东手造·优选100”遴选活动、“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等,推动手造产品产业化。在兖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酒仙桥街道付楼村、牛楼小镇建设了3个“山东手造”展销中心,进驻了英华制衣、香达人食用油、兴达酒业、启智木玩、兖绣、石刻、剪纸等十余种产品,并同步在牛楼小镇电商直播间销售,受到游客群众广泛购买和好评。
通讯员 刘玉珲 记者 康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7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