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孔融:因正直而孤立,因理想而赴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03 19:43:00 来源:戏说三国

【孔融:建安七子之名士】

孔融:因正直而孤立,因理想而赴死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其家世辉煌,七世祖更是汉元帝的老师,位列三公。相较于出身显赫的袁绍、袁术等人,孔融的家世可谓更为显赫。年少时,他因为一次“让梨”的义举而闻名天下,受到名士李膺的赞誉,再度扬名于世。然而,他的一生却因为正直无私而得罪了权臣,最终不得善终,甚至牵连到了家人。

孔融:因正直而孤立,因理想而赴死

【青少年时期的孔融】

孔融:因正直而孤立,因理想而赴死

在孔融十三岁的年纪,名士张俭因得罪中常侍侯览,被迫逃亡,最终投奔到孔融的兄长孔褒处。孔融,为了保护张俭,将其留在家中。然而,事情曝光后,孔融和兄长孔褒被捕入狱。在牢中,孔融为保护兄长,将罪过揽于己身。州郡最终将罪名判给了孔褒,但这一事件使得孔融的名声更加传扬天下。

孔融:因正直而孤立,因理想而赴死

【北海行政长官孔融】

后来,董卓应大将军何进之邀,率军入京铲除宦官势力。然而,董卓在进京时发现大将军何进已经被杀,因此董卓野心大涨,打算废立君王。这一时期,虎贲中郎将的孔融得知董卓的阴谋,毅然前往劝谏。董卓因而对他怀恨在心,却因孔融的声望较高,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理由将其除掉,于是决定将其调往北海担任首席行政长官。在北海,孔融通过改革兵制,极大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同时以卓越的人格魅力感化了不少黄巾军将领。

【孔融的政治理想与矛盾选择】

孔融自负才气,一生以儒家“修齐治平”的理念为人生目标,渴望平定东汉末年的乱局。然而,由于他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指导,导致他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并没有太多的收获。在曹操和袁绍争霸的时期,孔融觉得两者皆是权谋之徒,因此拒绝投靠任何一方。他对自己的才智和品德充满自信,却在政治格局中显得有些孤立。他的坚持源于对儒家理念的信仰,但也因此未能在权谋之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少府孔融的政治抉择】

公元196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孔融受召入朝,担任少府一职,成为九卿之一。在此职位上,孔融秉持礼法,批判天下诸侯和朝廷上的诸公,虽得天下人敬重,却不受同僚待见。他的政治理念和执行方式,与当时的政治风气存在较大差异,使得他在政治舞台上显得有些独特。

【曹操、曹丕与甄氏的纷争】

后来,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攻入邺城。曹操和儿子曹丕同时看上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得知此事后,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引用了“武王伐纣,赐妲己于周公”的典故。曹操不明所以,前来询问孔融。孔融解释道,他和曹丕的情况正如信中所说,引起曹操的不满。从此,曹操对孔融心生杀机。

【孔融的最后抉择】

208年8月,曹操对孔融忍无可忍,罗织了十余项罪名,将孔融下狱,并株连其家人,准备择日问斩。孔融得知家人也受牵连,深感愧疚,准备低声下气地求情。然而,他的孩子却发出了震撼人心的一句话:“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这句话让孔融瞬间觉悟,毅然决定勇敢面对死亡。尽管孔融及其家人最终被曹操处死,但“孔融让梨”的故事至今仍然传颂,他的孩子的勇气和智慧令人铭记。

【结语】

孔融,一代名士,他的一生因为正直与追求理想而备受尊敬。然而,他的坚持也带来了孤立和牺牲。他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对儒家理念的坚持,以及最后在面对死亡时的坚毅,都让人对这位建安七子之一的名士充满敬意。孔融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一生,更是那个乱世中仁义和权谋的交汇之地,是历史中一段令人深思的篇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3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孔融被杀:政治主张与曹操背道而驰的代价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名士,是有名的建安七子之首,同时他还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天资聪慧,在少年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有名了(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再加上他才华横溢,因此在当时
2023-10-12 08:37:00
曹操和孔融都是东汉末年的人物,曹操是出了名的喜欢寡妇,而孔融是出了名的东汉名士。生性耿直的孔融,特别喜欢怼曹操,后来无法忍受的曹操,终于下定决心,将孔融杀掉。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
2024-04-17 21:40:00
孔融为什么打不过黄巾军?
孔融是“文圣”孔子的第19世孙,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作为孔子的嫡系子孙,又是儒家文化的推崇者,同时孔融还是写进三字经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谦让”的代表人物,孔融四岁的时候
2023-08-24 16:32:00
三国之中,有8位忠臣名士都是死于曹操之手
...在曹操抓到他时,他给曹操跪下求饶,亦没能免死。三、孔融、许攸死于轻狂孔融亦是三国时代的名士,在乱世之中,他几经辗转,投到了曹操门下。虽然选了曹操当老板,但孔融对这个老板并不十
2023-05-05 16:29:00
孔融小时谦卑让梨,长大后却因不孝被处死
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是人尽皆知,尤其在我们小时候,老师和父母都常常给我们讲这个故事。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孔融长大后被曹操所杀,借口是“不孝”。小时候如此谦卑的人,真的因为不孝而
2023-07-28 14:21:00
三国:不惧死但自作死的孔融,反对曹操的名士风范是否值得效仿?
...但后世之人从幼年时就要学习其品德的名人就一个,他叫孔融。从他四岁让梨并被人宣扬出去开始,到如今,大凡中国人都知道“孔融让梨”的典故,也知道了孔融。从史书上介绍的孔融来看,孔融
2023-04-17 20:48:00
曹操杀孔融时,问其儿女为何不逃,9孩童一语成旷世名言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去洛阳,恰好遇到东汉名臣李元礼宴请宾客。孔融想去拜访李元礼,由于没有拜帖,被下人挡住了。孔融说:“我与你家主公是世交。”下人通报后放孔融进去了。李元礼看着
2023-06-20 20:50:00
曹操为何杀孔融全族
...优质教育模式。而提及谦让之德,大多数人必然会想到“孔融让梨”这个典故。经过千百年生生不息的传承,孔融的名字似乎已经成了“礼让”的同义词。但奇怪的是,我们沉浸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故
2023-03-18 17:31:00
孔融之死,曹操打压清流名士的必然结局
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不少读者都有所耳闻。俗话说得好,“三岁看老”,孔融幼儿时便如此懂礼貌,他将来的成就自然很不凡。果不其然,孔融在成年之后,果真成为了当世一代大儒,受无数读书人尊
2023-09-27 14: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