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人如何消暑?帝王权贵和普通百姓悬殊太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8 09:55:00 来源:戏说三国

大暑是中国传统24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大暑到,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到了。现代科技发达,对付暑气,有空调电扇冷饮……那么在没有空调电扇的古代,古人如何消暑呢?办法自然有,只是帝王权贵和百姓悬殊太大。

古人如何消暑?帝王权贵和普通百姓悬殊太大

帝王和权贵们,再热的天气对于他们而言也不算什么。先说吃的吧,西瓜凉茶这些自不必说,什么冰棍冰水冰镇食品也是有的。古代没冰箱,但是大自然有啊。《诗经·幽风·七月》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意思是说三九隆冬把冰雪藏储起来,到夏时纳凉用。宫廷中有冰窖来储存冬天的冰,古代称为“凌阴”;战国时就已经有了类似于现在的冰箱的容器,称之为“冰鉴”,古代宫中还有专门负责藏冰事务的官吏,周朝的时候叫“凌人”。

古人如何消暑?帝王权贵和普通百姓悬殊太大

帝王权贵们也有“空调房”。唐代起有临水而建的避暑凉屋,用水车将凉气送进屋内,或者把水传到房顶再流下,降温效果非常明显。明朝以后的建筑业发达,皇宫的设计极为科学,夏天的太阳很难进到屋内。当然,遇上极端酷热的天气,帝王们还可以到专门的避暑山庄去小住。有钱人可以借地利建避暑的房屋,明代高濂记载“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古人如何消暑?帝王权贵和普通百姓悬殊太大

至于现在的电扇,对于帝王甚至是普通富豪来说都不算什么,因为他们有“人扇”啊,现代再智能的风扇,也不如人力摇的扇子人性化吧。

然而,寻常百姓家,消暑就是个难度很大的课题了。

先说住的吧,古人一般把房子建得很幽深。宋代苏舜钦有“别院深深夏簟清”的句子,欧阳修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都反映出古代建筑物的特点,高宅深院,冬暖夏凉,本身就适合避暑,现在我们走到一些古旧的老祠堂当中,就很有体会。再者尽量别让暑气进屋,所以古人对帘子很重视,有关帘子的古诗文名句俯拾即是:水晶帘动微风起、帘幕深深清昼永、帘幕无重数、美人卷珠帘……

古人如何消暑?帝王权贵和普通百姓悬殊太大

再说睡的床上用品。一是凉席,古代称凉席为“簟”,普通百姓的凉席和现在差不多,一般是草或者竹篾织成的,甚至很多人自己都懂得编织;当然帝王们的凉席就太贵重了,竟然有象牙做的。二是枕头,为了凉快,古人一般睡硬质枕头,如木枕、竹枕、玉枕、金枕、瓦枕、瓷枕等。但金玉之类贵重的枕头,平民百姓自然睡不起的。李清照出身于官宦家庭,嫁于官宦之家,所以她有“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词句。古代老百姓消费得起的,最寻常的是陶瓷制成的枕头,这是从隋朝年间开始的。当然帝王也不一定非得用金枕玉枕,乾隆老头就对瓷枕情有独钟,曾作诗云“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

古人如何消暑?帝王权贵和普通百姓悬殊太大

要散热,老百姓用得最多的当然是扇子了,只是没有专人服侍,只能自己摇了。古人称扇子为“摇风”、“凉友”或“快哉风”。扇子的用材、形状千差万别,各个朝代也不尽相同。扇子应当是古人夏天最离不开的生活用品了。唐代杜枚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名句;北宋朱翌有咏扇诗:“宫纱蜂赶梅,宝扇鸾开翅;数折聚清风,一捻生秋意。摇摇云母轻,袅袅琼枝细。莫解玉连环,怕作飞花坠”。

古人如何消暑?帝王权贵和普通百姓悬殊太大

古代百姓消暑的食物则较为丰富,什么西瓜、凉茶、鲤鱼汤、绿豆汤、薏米粥……等等,这些食物今人照样推崇。

其实古人还有最天然原始的消暑办法。先看李白的《夏日山中》这首诗:“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扇子也懒得摇,干脆到山中脱个精光,再沐浴着山风,何等惬意!又如元代白朴的散曲:“兰舟斜缆垂杨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小船停在杨柳树下,诗人躺在凉席上,宽衣解带,披头散发,这又是一种别样的消夏方式。当然也只有文人雅士才有这样的闲情了。

古人如何消暑?帝王权贵和普通百姓悬殊太大

总而言之,古人消暑,方式不重要,不同的阶层和贫富决定了一切。正如施耐庵《水浒传》中的歌谣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古代服饰,长衣背后的生存压力与时尚追求
...财富的象征。据文献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长袍已经成为权贵阶级的专属服饰。朝廷规定官员的袍服长度与官职和贵贱有关。像皇亲国戚等顶级贵族会穿12尺长的曲裾,而一般老官的服饰长度则
2023-09-14 06:53:00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为何北邙会成为古代帝王青睐的埋葬地?
...买处”。在古代黄金的购买力非常惊人,只有大富大贵的权贵才能使用,用黄金都没地方买一块墓,由此可见北邙的墓葬之多,数量之密集。到了明清,北邙依然风光不在,但仍然留在人民的记忆中
2023-10-26 17:26:00
‘出恭’的由来:明朝科考与如厕的含蓄表达
...含蓄的说法替代如厕,以此显示自己的高雅。其二,古代权贵如厕时确实经常需要更衣。用含蓄的说法代替如厕,其实是上层阶级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平民阶层虽然偶尔也会用其他说法替代,不过
2024-04-17 05:42:00
中国经常援助外蒙古,为啥他们还这么恨华?背后的理由很可笑
...强,更怕我们届时会蚕食他们的国家。所以,经济实力的悬殊,使得蒙古国的人陷入了焦虑之中,因此对中国的恨意就进一步加深了。三、军事与教育的差距说到蒙古为什么对中国有着强烈的反华情
2024-04-19 14:00:00
从青楼到瓦肆:古代夜生活的演变与百姓娱乐的多样性
...护,并特许经营到亥时,也就是现在的晚上九点。但对于权贵阶层而言,晚上九点,那是夜生活刚开始!咋办呢?他们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将青楼搬到郊区。各位要知道,在唐末以前,住
2024-02-08 14:00:00
财宝堆积如山,死后秘葬中国的帝王是谁呢
界上最富有的帝王是一个极能打仗,杀人堆积如山,征服半个世界的人。他的所有财富都是他每征服一个地方抢掠得来的。那么这位帝王是谁呢?他就是成吉思汗。我们都知道,蒙古人每攻破一座城,都
2023-05-04 14:10:00
看看古人在守城战中守城都做了哪些措施
...将领和军师都懂兵法,且有经验,只要不是双方人数太过悬殊,可以说成功守城的概率至少在90%以上。我们不妨看一个案例——公元1206年的襄阳之战。 当时襄阳之战的主帅是赵淳,1
2023-04-22 10:14:00
古人们对付瘟疫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呢
...员,负责攘除疠疫。(网络配图) 如果这些方法都无效,帝王们就会将瘟疫的责任揽在自己的身上。发布一些类似“罪己诏”之类的诏令,然后亲自参加祭祀活动,在神灵面前声泪俱下地诵读“
2023-04-22 16:26:00
古人的衣服拖在地上很长,他们不怕把衣服弄脏吗?答案其实很简单
...姓衣橱之首选。【结语】总而言之,古代平民与贵族生活悬殊,平民衣着简朴,无需过分讲究洁净。短打盛行,因其省料又便于劳作。贫困中,能衣蔽体已属难得,无暇顾及衣物整洁。在赞美古华服
2024-12-05 10: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