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人如何消暑?帝王权贵和普通百姓悬殊太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8 09:55:00 来源:戏说三国

大暑是中国传统24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大暑到,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到了。现代科技发达,对付暑气,有空调电扇冷饮……那么在没有空调电扇的古代,古人如何消暑呢?办法自然有,只是帝王权贵和百姓悬殊太大。

古人如何消暑?帝王权贵和普通百姓悬殊太大

帝王和权贵们,再热的天气对于他们而言也不算什么。先说吃的吧,西瓜凉茶这些自不必说,什么冰棍冰水冰镇食品也是有的。古代没冰箱,但是大自然有啊。《诗经·幽风·七月》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意思是说三九隆冬把冰雪藏储起来,到夏时纳凉用。宫廷中有冰窖来储存冬天的冰,古代称为“凌阴”;战国时就已经有了类似于现在的冰箱的容器,称之为“冰鉴”,古代宫中还有专门负责藏冰事务的官吏,周朝的时候叫“凌人”。

古人如何消暑?帝王权贵和普通百姓悬殊太大

帝王权贵们也有“空调房”。唐代起有临水而建的避暑凉屋,用水车将凉气送进屋内,或者把水传到房顶再流下,降温效果非常明显。明朝以后的建筑业发达,皇宫的设计极为科学,夏天的太阳很难进到屋内。当然,遇上极端酷热的天气,帝王们还可以到专门的避暑山庄去小住。有钱人可以借地利建避暑的房屋,明代高濂记载“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古人如何消暑?帝王权贵和普通百姓悬殊太大

至于现在的电扇,对于帝王甚至是普通富豪来说都不算什么,因为他们有“人扇”啊,现代再智能的风扇,也不如人力摇的扇子人性化吧。

然而,寻常百姓家,消暑就是个难度很大的课题了。

先说住的吧,古人一般把房子建得很幽深。宋代苏舜钦有“别院深深夏簟清”的句子,欧阳修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都反映出古代建筑物的特点,高宅深院,冬暖夏凉,本身就适合避暑,现在我们走到一些古旧的老祠堂当中,就很有体会。再者尽量别让暑气进屋,所以古人对帘子很重视,有关帘子的古诗文名句俯拾即是:水晶帘动微风起、帘幕深深清昼永、帘幕无重数、美人卷珠帘……

古人如何消暑?帝王权贵和普通百姓悬殊太大

再说睡的床上用品。一是凉席,古代称凉席为“簟”,普通百姓的凉席和现在差不多,一般是草或者竹篾织成的,甚至很多人自己都懂得编织;当然帝王们的凉席就太贵重了,竟然有象牙做的。二是枕头,为了凉快,古人一般睡硬质枕头,如木枕、竹枕、玉枕、金枕、瓦枕、瓷枕等。但金玉之类贵重的枕头,平民百姓自然睡不起的。李清照出身于官宦家庭,嫁于官宦之家,所以她有“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词句。古代老百姓消费得起的,最寻常的是陶瓷制成的枕头,这是从隋朝年间开始的。当然帝王也不一定非得用金枕玉枕,乾隆老头就对瓷枕情有独钟,曾作诗云“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

古人如何消暑?帝王权贵和普通百姓悬殊太大

要散热,老百姓用得最多的当然是扇子了,只是没有专人服侍,只能自己摇了。古人称扇子为“摇风”、“凉友”或“快哉风”。扇子的用材、形状千差万别,各个朝代也不尽相同。扇子应当是古人夏天最离不开的生活用品了。唐代杜枚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名句;北宋朱翌有咏扇诗:“宫纱蜂赶梅,宝扇鸾开翅;数折聚清风,一捻生秋意。摇摇云母轻,袅袅琼枝细。莫解玉连环,怕作飞花坠”。

古人如何消暑?帝王权贵和普通百姓悬殊太大

古代百姓消暑的食物则较为丰富,什么西瓜、凉茶、鲤鱼汤、绿豆汤、薏米粥……等等,这些食物今人照样推崇。

其实古人还有最天然原始的消暑办法。先看李白的《夏日山中》这首诗:“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扇子也懒得摇,干脆到山中脱个精光,再沐浴着山风,何等惬意!又如元代白朴的散曲:“兰舟斜缆垂杨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小船停在杨柳树下,诗人躺在凉席上,宽衣解带,披头散发,这又是一种别样的消夏方式。当然也只有文人雅士才有这样的闲情了。

古人如何消暑?帝王权贵和普通百姓悬殊太大

总而言之,古人消暑,方式不重要,不同的阶层和贫富决定了一切。正如施耐庵《水浒传》中的歌谣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古代服饰,长衣背后的生存压力与时尚追求
...财富的象征。据文献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长袍已经成为权贵阶级的专属服饰。朝廷规定官员的袍服长度与官职和贵贱有关。像皇亲国戚等顶级贵族会穿12尺长的曲裾,而一般老官的服饰长度则
2023-09-14 06:53:00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为何北邙会成为古代帝王青睐的埋葬地?
...买处”。在古代黄金的购买力非常惊人,只有大富大贵的权贵才能使用,用黄金都没地方买一块墓,由此可见北邙的墓葬之多,数量之密集。到了明清,北邙依然风光不在,但仍然留在人民的记忆中
2023-10-26 17:26:00
‘出恭’的由来:明朝科考与如厕的含蓄表达
...含蓄的说法替代如厕,以此显示自己的高雅。其二,古代权贵如厕时确实经常需要更衣。用含蓄的说法代替如厕,其实是上层阶级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平民阶层虽然偶尔也会用其他说法替代,不过
2024-04-17 05:42:00
中国经常援助外蒙古,为啥他们还这么恨华?背后的理由很可笑
...强,更怕我们届时会蚕食他们的国家。所以,经济实力的悬殊,使得蒙古国的人陷入了焦虑之中,因此对中国的恨意就进一步加深了。三、军事与教育的差距说到蒙古为什么对中国有着强烈的反华情
2024-04-19 14:00:00
从青楼到瓦肆:古代夜生活的演变与百姓娱乐的多样性
...护,并特许经营到亥时,也就是现在的晚上九点。但对于权贵阶层而言,晚上九点,那是夜生活刚开始!咋办呢?他们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将青楼搬到郊区。各位要知道,在唐末以前,住
2024-02-08 14:00:00
财宝堆积如山,死后秘葬中国的帝王是谁呢
界上最富有的帝王是一个极能打仗,杀人堆积如山,征服半个世界的人。他的所有财富都是他每征服一个地方抢掠得来的。那么这位帝王是谁呢?他就是成吉思汗。我们都知道,蒙古人每攻破一座城,都
2023-05-04 14:10:00
看看古人在守城战中守城都做了哪些措施
...将领和军师都懂兵法,且有经验,只要不是双方人数太过悬殊,可以说成功守城的概率至少在90%以上。我们不妨看一个案例——公元1206年的襄阳之战。 当时襄阳之战的主帅是赵淳,1
2023-04-22 10:14:00
古人们对付瘟疫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呢
...员,负责攘除疠疫。(网络配图) 如果这些方法都无效,帝王们就会将瘟疫的责任揽在自己的身上。发布一些类似“罪己诏”之类的诏令,然后亲自参加祭祀活动,在神灵面前声泪俱下地诵读“
2023-04-22 16:26:00
古人的衣服拖在地上很长,他们不怕把衣服弄脏吗?答案其实很简单
...姓衣橱之首选。【结语】总而言之,古代平民与贵族生活悬殊,平民衣着简朴,无需过分讲究洁净。短打盛行,因其省料又便于劳作。贫困中,能衣蔽体已属难得,无暇顾及衣物整洁。在赞美古华服
2024-12-05 10: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