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柯笛)10月24日,全国首宗“垃圾分类+生态执法”碳交易在厦门正式落地——社区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交易平台,由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人购买,让垃圾分类的环保价值转化为实际收益。这一突破性实践,不仅是厦门垃圾分类工作创新领域的又一重大探索,“以碳代赔”的全新模式,更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厦门方案”,彰显了厦门在推进“双碳”目标与生态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先行担当。
据悉,这笔交易的买方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当事人,由于损害生态环境、违反生态环境法律法规,需要依法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此次交易中,当事人选择自愿认购碳减排量,履行相关赔偿义务,用“保护环境之功”弥补“损害环境之过”。
这些碳减排量并非凭空产生。在翔安区金海街道鼓岩社区,通过科学方法核算出,居民近4年来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实现了2250吨碳减排量。如今通过交易,这笔碳减排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不仅是一次交易,更是一堂生态文明教育课。”市环卫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创新实践以真实案例让公众清晰看到:破坏生态环境要承担明确代价,而日常垃圾分类等环保行为,能实实在在转化为推动生态修复、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
此次“垃圾分类+生态执法”碳交易的落地,是厦门长期深耕绿色交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的必然结果。此前,厦门已在碳减排量交易领域持续突破,成功落地生活垃圾四分类、低值可回收物分类、生厨余垃圾分类及就地资源化利用等多宗垃圾分类碳减排量交易,为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不断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27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