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与"泥"为伴 守护土壤健康 土壤人讲述普查背后故事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2-05 08:0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网

核心提示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保护是重庆必须坚决守住守好的“三条底线”之一。

今年12月5日,是第十个“世界土壤日”,今年的主题是“土壤和水:生命之源”。

为进一步摸清土壤健康状况,我国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三普”)。“三普”距离“二普”已经有40多年,这期间是我国农业集约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土壤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和问题。“三普”对土壤“全面体检”所形成的成果,将为粮食生产及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此次“三普”,重庆的任务是要全面摸清1亿多亩农用地土壤“家底”。对此,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老中青三代土壤人,听他们讲述普查背后的故事。

西南片区“三普”技术组组长谢德体:

为“三普”把好技术关

10月30日,参加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等试点区县“三普”成果的省级验收;11月上旬,到贵州为当地的技术领队进行土壤剖面技术讲解;11月底,辗转长寿、巫溪等10多个区县进行“三普”的技术指导……

今年国庆节后,66岁的谢德体从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尺讲台上退了下来。按理说退休后应该轻松不少,然而,他却比之前还要忙:一个月有2/3的时间在出差。

“休息不了,还要为‘三普’把好技术关!”11月28日,在长寿区洪湖镇光华村的一个土壤剖面采样点,记者见到谢德体时,他正在指导技术人员如何挖剖面。

谢德体从小生活在四川省开江县金鸡公社(现东门镇)。十五岁时他到公社参加劳动,发现同一地块种出的庄稼产量有高有低,这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学农的种子在心里扎下了根。

1978年,谢德体考入西南农学院(现属于西南大学)学习土壤学。本科毕业后,他又师从中国土壤学奠基者侯光炯院士,攻读硕士和博士。

“跟侯老师求学的那几年,我收获颇丰。”谢德体回忆,“侯老师每个星期带着我到野外进行土壤岩层、土壤类型的调查分析。同时,他还带我参加‘二普’成果的检查。遇到报告和实际不吻合的,还去现场亲自挖剖面,重新确定土壤的类型和特性。”

在侯光炯的言传身教下,谢德体积极投入到土壤学研究中,形成了水稻高产稳产的半旱栽培法等多项技术,成为我市乃至全国杰出的土壤学专家。

“二普”工作从1979年开始,但在1994年才结束,前后花费了10多年时间。这是由于当时采取了自下而上的调查形式,各地采样标准不统一,因而成果汇总整理的过程非常复杂。

“‘三普’采取了自上而下的调查方法,由国家统一技术标准,因而我们这些专家一方面要为各地培养好技术领队,另一方面要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谢德体说。他担任了全国“三普”技术指导组顶层设计组副组长、西南片区“三普”技术组组长。

渝东南片区技术领队田锐:

少了一个采样点,代表性就不够

谢德体作为土壤学专家、西南大学教授,30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土壤学专业的学生,39岁的田锐便是其中之一。现在田锐已是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硕士生导师,今年,她又成为“三普”渝东南片区的技术领队,负责土壤剖面采样。

“相比‘二普’,‘三普’更细更全。”田锐解释说,“二普”一共才采8个指标,但“三普”涵盖40多项指标,不仅补充了容重、孔隙度、重金属等土壤物理、化学指标,还新增了一些微量元素的调查。

对专门从事土壤学研究的田锐来说,这些都不算太难,最大的挑战还是找采样点。

根据国家要求,丘陵地区每0.5平方公里要布设1个采样点,因而我市的表层采样点有5.4万个。同时还有1492个技术难度偏大的剖面样,这些采样点有的“藏”在峡谷,有的坐落在山顶,要想找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这些采样工作要在明年上半年全部完成。

10月23日,为了赶在天亮前开始采样,凌晨5点,田锐和团队从重庆主城出发前往丰都方斗山的一个采样点。为了找到这个采样点,他们花了一天时间。

当汽车行驶到海拔1000多米的密林时,前行的碎石路被溪水截成两段,车辆无法继续前行。田锐只好与队员下车,扛着不锈钢铲、镐头等采样工具,按照导航徒步朝预设样点前行。

山里没有路,他们就用手中的砍刀劈出一条路;遇到深沟,他们就用灌木和藤条绑扎成木桥通过。在山林里找了大半天仍没有结果,有队员提出更换采样点的建议,但被田锐否决,“万一采样点是个新土种,少了一个采样点,代表性就不够!”

最终,在田锐的坚持下,他们找到了位于两山槽谷地带的采样点。

有时就是找到了采样点,采样工作依然会遇到难题。

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通常情况下,每年农作物播种前和秋收后,是开展外业采样的窗口期。然而,有的农民为了抢种一季作物,会在冬水田种上青菜头,这会导致采样结果不准确。

“种了青菜头,土壤有机肥的含量会偏高,检测结果不准确。”田锐说,为了保证剖面采样数据有参考价值,他们必须花更多时间,寻找更具代表性的剖面样点。

按照要求,田锐和团队在今年必须完成70多个剖面采样,目前,他们已完成80%的工作量,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他们周末也在田间地头给土壤做“体检”。

地质队员、外业采样员马鉴:

有村民的支持,采样工作才能高效完成

23岁的马鉴是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5地质队队员,从去年入职以来,他有一半时间是在“挖土”:为“三普”土壤表层采样。

“三普”土壤表层采样对技术有较高要求,而地质队员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做基础,培训后是能胜任这项工作的。因而,马鉴在去年考取了“三普”土壤外业采样资格证后,参加了在江津试点开展的“三普”采样工作。

但对马鉴来讲,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三普”外业采样员,还必须具备学会与村民打交道的能力。

刚入职不久,马鉴承担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向村民收集采样地块农作物的产量、化肥农药使用量等农业生产数据。

马鉴第一次到江津石门镇向村民收集情况,就吃了闭门羹。一是因为他说大道理太多,村民不愿听;二是他的外地口音太重,村民听不懂。当地村民以为他们是来挖油田的,不让他们乱动自己的耕地。

领队邓帅上前解释,聊了几句家长里短后,村民也听懂了他们的来意,尴尬的局面才缓和下来。

“不要一上来就讲大道理,要说他们听得懂愿意听的话,比如这是给土壤‘看病’,今后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询问产量时,尽量不要说亩,在农村谷子都讲挑”……“老前辈”给他们补上了这一课。马鉴慢慢找到了和村民交流的技巧,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今年,他们一共承担了200多个采样点,目前已完成140多个。他说:“有村民的支持,繁重的采样工作才能高效完成。”(记者 赵伟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5 12:45:5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摸清土壤家底,为耕地做次“全身体检”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正加速推进摸清土壤家底,为耕地做次“全身体检”(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本报记者 杨易臻 张宣 通讯员 陈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而耕地
2024-03-27 05:01:00
广西厉兵秣马推动“土壤三普”新开局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广西“土壤三普”全面铺开外业调查采样启动仪式现场。外业人员进行土壤调查采样培训。 广西大学农学院专家实地培训技术人员。内业测试化验与质量控制实训现场。 土壤
2023-02-21 07:16:00
...水日报本报讯(记者田静云)日前,我市召开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启动暨外业调查采样实操会议,这标志着我市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开展土壤普查,查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
2023-10-04 10:10:00
“三普”土壤普查采样进度居全省前列
... (通讯员 闫培睿 文/图) 笔者近日从芒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获悉,芒市第三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三普”)表层样点外业采样工作圆满收官,采样进度居全省前列。“三普
2023-12-19 10:43:00
为手中田块土壤做一次“全面体检”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漳州向全市土壤“三普”样点农民朋友发出倡议:为手中田块土壤做一次“全面体检”本报讯(记者 蔡柳楠 通讯员 蔡毅生 杨琪琪)记者获悉,今年我市全面启动第三次土壤普
2023-10-09 06:12:00
...转自:荆门日报本报讯(通讯员孙刚)2月10日,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来荆指导土壤普查工作。座谈会上,市、县(市、区)两级土壤普查办就前期工作开展情况、遇到的困难
2023-02-14 08:28:00
商丘市召开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推进会议
...闻记者 尚海东 通讯员 袁立贺)为加快推进商丘市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进程,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全市土壤普查任务,4月3日,商丘市召开全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推进会议。市农业农村局
2024-04-04 13:14:00
南湖区“三普”表层样点外业采样结束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摸清土壤“家底” 保障粮食安全南湖区“三普”表层样点外业采样结束■记者 谢梦骑 通讯员 孙 达本报讯 昨天,记者从南湖区农水局获悉,南湖区第三次土壤普查(以下简
2023-11-24 07:08:00
冲刺十五天,齐心保三普 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攻坚战浙江怎么打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是农业基础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托。自2022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启动至今,浙江各地自上而下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
2023-12-18 10:3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天眼问医】为什么贵州人离不开素瓜豆汤?答案在这里
在贵州的饮食文化里,有一道汤品堪称“宝藏”,它就是以简单食材煮就,却有着清甜滋味的素瓜豆汤,还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贵州省汤”
2025-09-16 22:01:00
黄河安澜 幸福滋味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她从雪域青海奔涌而出穿越山川峡谷流过平原大地最终汇入渤海滋养出沿途九省区千姿百味的美食文化从青海的醇香青稞酒到山东的酥脆煎饼从甘肃的一碗牛肉面到河南的
2025-09-16 19:55:00
【花样菏泽 小城大爱】美味巨野:香脆锅贴致敬传统韵味
大众网记者 苏鑫 菏泽报道清晨,走进中国鲁西南的巨野县城老街,总能闻到巷子里传来阵阵诱人的香气,那香气是面粉与鲜拌肉馅的完美结合
2025-09-16 18:41:00
迈徳斯特亮相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全品类适老化方案引关注
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圆满落幕。作为现场少数提供全品类居家适老化产品解决方案的制造商与品牌商,迈徳斯特收获了广泛关注与认可
2025-09-16 16:53:00
体育+康养,第四届康养贵州运动会乒乓球赛举行
9月13日——14日,第四届康养贵州运动会乒乓球邀请赛在贵阳举行。来自全省康养产业链各环节的13支代表队、近百名运动员齐聚赛场
2025-09-16 13:10:00
健身房为什么是秃头重灾区
作者:豆泥(图/unplash)你每周规律健身,每次训练都不敢懈怠,练到大汗淋漓之际习惯性拿起毛巾擦擦头,和汗一起被擦走的总是还有几根头发
2025-09-16 05:14:00
央媒看太原 | 央视关注太原特色老醋月饼市场升温
央媒看太原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中秋节了,各地月饼生产制作开始忙碌起来。9月15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了太原市的月饼市场开始预热
2025-09-16 06:25:00
铜仁市驻贵阳老干部流动党支部组织召开集体学习会议
9月11日,铜仁市驻贵阳老干部流动党支部召开集体学习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025-09-16 00:08:00
静脉曲张康复患友旗袍秀,身心健康再绽芳华
9月13日,贵阳脉通血管医院大厅内出现了一抹“优雅红”。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声,一群身着大红色旗袍的女士,手中轻舞羽扇
2025-09-16 01:11:00
代谢健康指数发布,测测你离“代谢综合征”有多远
9月13日至14日,第二届数智健康学术会议在京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聚焦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与创新应用
2025-09-16 02:44:00
【天眼关注】烟火气、人情味、现场感——“锅气”背后的三重渴望
傍晚时分,贵阳老城区的巷子里飘来阵阵菜香。一家名为“老味道小炒”的餐馆里,厨师手中的炒锅上下翻飞,火苗蹿起,牛肉与辣椒在高温下碰撞出诱人的香气
2025-09-16 04:18:00
国家级白酒大师齐聚劲牌,共鉴毛铺草本酒与劲牌清香年代独特风味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默晓龙)近日,劲牌公司迎来一场高规格的品鉴盛会。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杜小威等五位国家级白酒专家应邀莅临
2025-09-15 11:09:00
CCOS 2025 | 安徽爱尔眼科医院刘勇、刘帅帅、陈诚等受邀出席第二十九次眼科学术大会
2025年9月4日-7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CCOS 2025)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作为国内大型眼科学术盛会
2025-09-15 11:35:00
聚焦秋季男性健康:山东东方男科医院专家带来科学防护攻略
中秋渐近,秋意渐浓,昼夜温差显著增大,空气愈发干燥,各类流行病也进入了活跃期。在这个时节,男性群体尤其需要重视养生保健
2025-09-15 12:57:00
停止运动后 肌肉原地变肥膘?
经过一夏天的苦练,好不容易见到的一点肌肉,会随着停止运动而“秒变”肥膘吗?肌肉长得越多,脂肪囤积越多?这种担心有点多余
2025-09-15 1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