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蓝玉案爆发后,冯胜与汤和最后的结局有什么不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4 17:3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回顾大明王朝的开国历史,朱元璋这位开国之君无疑是值得人们敬佩的,他宛如一个老师和军神一般,谋定而后动,定了天下,运筹帷幄之间,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直到现在,人们都感慨于朱元璋的多能,佩服他手底下的能人众多。

蓝玉案爆发后,冯胜与汤和最后的结局有什么不同

不过,在打天下的时候能人众多是好事,但在安天下的时候能人过多可就危险了。以刘邦为例,当年他是何等自信,但在平定项羽以后,也不得不对韩信等人大开杀戒。

所以,朱元璋也面临这样的困局,他不怕自己压不住,就怕子孙无能。于是一场更加可怕的杀戮展开。

在这场杀戮中,蓝玉案爆发,史书记载,有1万多人因此而死,更有无数名将而为之落马。而就在蓝玉案爆发的,两位名将被朱元璋召回,他们分别是冯胜和汤和。

一看就是羊入虎口,看结局却截然不同,冯胜惨死,汤和却寿终正寝。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场大杀戮中,两人为何又会有不同的结局呢?

关于这场大杀戮,我们就不得不先说到蓝玉案,看当时到底是个什么背景。

据记载,蓝玉案爆发于洪武26年,当时是锦衣卫指挥使揭发蓝玉造反,朱元璋立刻将其下狱审问。从整个过程来看,简直一气呵成,有很大可能是朱元璋下黑手。

当然,不管其中到底有何内幕,但最终结果是可怕的。凡是与蓝玉造反案有关的人员,全部都被株连三族,并且还被剥皮实草,场面十分恐怖。

史书记载,因此事而被牵连的人高达15,000人,要知道这可都是高级官员,可见当年打击力度之广泛。

也正是在这一年,朱元璋下达了命令,要求汤和和冯胜回朝。老实说,设身处地想,这两位将军估计腿肚子都在发软,毕竟朝廷已经杀成了尸山血海,摆明了就是在针对武将,要说不恐惧那是假的。

但是,朱元璋的强大摆在面前,刘伯温都不能善终,何况他们,所以两人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但有趣的是,两人虽然同时走入了政治漩涡中,但却有一人走了出来,这个人就是汤和。

同样的危局,但却一死一活,这很容易引起大家的讨论,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是汤和活下来呢?

首先来看汤和的特殊性,从史书记载来看,汤和与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还在一条小街上长大,两人的关系有点类似于樊哙和刘邦,那几乎都是穿过一条裤子的。

之后,朱元璋逃离皇觉寺,遇到的第1个可托付对象就是汤和。而且,史书记载,汤和从来不低看朱元璋,而且始终将朱元璋当老大来看待。例如,二人出游之时,汤和每次都居于朱元璋之后,朱元璋却习以为常。

要知道,这段时期里,汤和可谓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朱元璋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朱元璋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这足以对他的未来造成深远的影响。

之后,汤和又没有落伍,虽然遇到了很多能人,但他也基本上参加了当年全部的战争,并且立功颇多,当然并不是最强。这让朱元璋对他颇为看好,一个是有能力,一个是有恩情,这都成为了汤和的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在洪武21年,朱元璋开始剥夺兵权,但却并没有明说。结果,是汤和第1个察觉出来,并且主动上交兵权。这一举动又让朱元璋高看一眼,这叫知进退,懂领导心思。

最后,到洪武26年东窗事发时,朱元璋满天下的杀名将,汤和没有因惧生怒,他不仅高度赞赏朱元璋屠杀将领的行为,而且直接让自己病得不能起来。

史书记载,汤和在洪武23年开始称病,其后病情稍微缓和,但在26年时,汤和直接病得不能动,而且口里直流哈喇子。

个人以为,当时汤和的确有病,但这种行为恐怕是装出来的。以接近自污的方式,汤和让朱元璋到了绝对的服从与安全,所以汤和才没有遭到打击,安然脱身。

那么问题来了,冯胜是这样做的吗?答案让人目瞪口呆,冯胜完全不是一类人。

其实,从史书记载来看,冯胜此人的确是一位名将传奇。个人以为,从当年起义军的混战经历来看,常遇春和徐达是位列第一,这个不应该被否认,但若要继续细数,恐怕就是冯胜和朱文正等人称霸。

而后,朱元璋建国开始讨伐北元,这一时期冯胜更是脱颖而出。当年号称天下无敌的徐达,居然破天荒地被弱势的王保保打败,而且还附带着李文忠也吃大亏,朱元璋当时更是因此震怒。

但是,三路大军出战,却偏偏唯有冯胜杀出一条血路,并且取得成功。

这一场景,有点类似于当年汉武帝五路大军讨伐匈奴,唯有卫青取胜一般,这种突出表现是惊人的,朱元璋因此而感慨不已,对冯胜高度赞赏,并且让他为大将军。

之后,冯胜又带着傅友德和蓝玉等人攻打辽东,那也是一路讨伐,敌人无不望风而行,几乎无人能挡。冯胜因此被册封为宋国公。

所以,从以上的记录来看,个人以为,军事能力以及立的功劳方面,冯胜都要比汤和更高,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若是论价值的话,明面价值朱元璋应该更高看冯胜一眼。

可惜,当时就处在一个尴尬的时刻,因为蓝玉造反,而且太子早死,帝国的未来正处在危机之中,以往越强悍的人越得到重视,但在这个档口,越厉害的人不确定性越大,越容易遭天子猜忌。

而且,当时朱元璋之所以借蓝玉案大杀功臣,其实也是想敲山震虎,想要从中挑选可用之才留给孙子。可惜,犹如当年汉景帝与周亚夫之故事,朱元璋都已经把刀亮出来了,这位彪悍的将领却不管不顾,反而撒泼打滚。

史书记载,冯胜和汤和同时被召回京,汤和老老实实装病,冯胜却是十分嚣张。首先他贪污受贿明目张胆,事情闹到朱元璋的锦衣卫身边。紧接着,他又强行娶妻,而且是在太子死不久期间,让朱元璋气得心肝跳。

更为夸张的是,明史记载,冯胜数次与小事上与朱元璋有不同意见,双方屡屡闹得不欢而散。可以说,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寿星老上吊,朱元璋哪里还忍得住。

所以,两位大将同时入京,冯胜却最终张狂而死,成为蓝玉案中的又一个冤魂。而且,朱元璋还生气不止,又停了他所有的爵位,子孙后代都沦为平民。

看完这个结果,我们不得不感慨,看来名将虽然有脾气,但还是得要收敛,否则的话,都难逃周亚夫和冯胜之故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朱元璋手下十大悍将的结局来看,我们可能误解了朱元璋
...,走狗烹。”这是古往今来名臣宿将很难逃脱的结局,而朱元璋又一直被认为是屠杀开国功臣最厉害的,韩国公李善长、丞相胡惟庸、宋国公冯胜、凉国公蓝玉,还有廖永忠、宋濂等,或下毒、或赐
2025-03-29 00:57:00
若明朝“战神”蓝玉能辅佐建文帝,结局会怎样
...他主打的战斗,就没有失败过。这样的猛将,自然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蓝玉不久之后即被重用。当然,蓝玉也没有辜负朱元璋对他的知遇之恩,初出茅庐的蓝玉,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洪武四年,从
2024-04-19 15:20:00
...罪被杀,并由此掀起大狱,牵连到不少文武大臣,明太祖朱元璋是进一步清洗了开国功臣。朱标英年早逝和蓝玉的被杀,看似两者没什么联系,实则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因为他们之间还有着一层亲
2023-04-19 20:58:00
朱元璋为何一定要杀蓝玉,看看一年前明朝发生了什么,你就明白了
...勇,力平西南,横扫北元,战功赫赫,铸就了不朽传奇。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亲手斩断了这位人物的命运线,罪名与胡惟庸同辙——“叛逆”。他罗列的罪状繁多,如同秋日落叶,绵延不绝,无
2024-08-27 11:20:00
蓝玉之祸:朱元璋清洗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突然离世。朱元璋把朱标的支持者蓝玉剥皮实草,灭三族,并牵连一万五千多人。蓝玉临死前大喊:“詹徽就是我的党羽”。皇太孙朱允炆顿时起身,对侍卫说:“拿下詹徽”。
2024-03-18 15:25:00
朱元璋“洪武四大案”揭秘:清洗与革新,帝王的权谋之术
草根皇帝朱元璋在称帝之后,为了稳固皇权,使大明江山万世永传,进行了无数次地清洗,其中影响最大的、杀人最多的为空印、郭桓、胡惟庸、蓝玉四案,被后世称之为“洪武四大案”。由于此四案杀
2024-03-24 06:38:00
詹徽审问蓝玉谁是同党?蓝玉:你就是我的同党
1392年,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把朱标的支持者蓝玉剥皮实草,灭三族,牵连一万五千多人。蓝玉受审时大喊:“詹徽就是我的党羽!”皇太孙朱允炆吼道:“拿下詹徽。”朱允炆一声令下,左
2024-06-20 15:59:00
从胡惟庸案到蓝玉案,朱元璋巩固皇权的血腥手段与明朝政治的阴暗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经问过刘伯温,胡惟庸能不能担任丞相,得到的回复是“最糟糕的人选”。不过,胡惟庸善于奉承讨好,很得朱元璋的欢心,还是爬到了左丞相的高位。随着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
2024-01-06 18:11:00
刘邦和朱元璋为何要大肆的清除功臣们
...大一统王朝中,出身最低的皇帝就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刘邦是不入流的小吏,早年更是个游手好闲的街头混混,朱元璋家里是数代贫农,本人还因为生计做过和尚和叫花子。除了出身最低
2024-06-22 14: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