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科学家走上元宇宙红毯分享科学之美
...报从图灵奖得主到院士专家,从“科普网红”到少年创客科学家走上元宇宙红毯分享科学之美今年,上海科技节首次尝试多场景元宇宙红毯直播,环境场景随着走上红毯的科学家而变化。 本报记者 袁婧摄 ■本报记者 沈湫...……更多
...东方卫视、上观新闻等多家媒体的直播,市民看到了这些科学家明星,也感性认识了他们的前沿科研领域。首创“元宇宙”红毯直播科学家红毯秀是历年上海科技节的开场亮点。今年,这项仪式有新的亮点,首创“元宇宙”红毯...……更多
下潜深海也仰望星空,听院士导读科学之美
本文转自:文汇报哪些科创教育经典书籍适合青少年阅读?“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活动第一季开启至今,叶叔华、闻玉梅、褚君浩、汪品先等两院院士以及包起帆、尹后庆、吴於人等各领域专家学者参与,他们在导读中分...……更多
...18日上午,2024年上海科技节在主会场张江科学会堂开幕,科学家们走过一条炫酷、科技感满满的“元宇宙红毯”,接受观众的欢呼声和掌声。据介绍,2015年上海科技节在全国首创科学家红毯秀,已经成为上海科技节经久不衰的...……更多
...家的双眼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无数双来自公众的慧眼,与科学家一道探索宇宙。”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施韡告诉记者,引力透镜搜寻公众科学项目就是天文学家向公众发出邀请,希望集合更多...……更多
赞!金山学子亮相上海科技节“元宇宙”红毯秀
...动。今年的科技节与往年不同,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年科学家、科学工匠、科技传播红人和科学教育达人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科技人物走上红毯,在实体红毯与虚拟的“元宇宙”红毯的有机切换中,展现科学家的元宇宙科...……更多
...电子书。这套图书的作者是来自科研一线的5位中国本土科学家,图书在介绍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宇宙科学、脑科学、量子科学5大领域的科学史同时,也展示出中国科学家近年在这些领域的卓越贡献。《给青少年讲宇宙科学》...……更多
从地球到可观测宇宙,在930亿光年范围内,那人类呢?
前言: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宇宙空间的探索中取得了许多惊人的发现,逐渐揭开了宇宙的神秘面纱。宇宙的广袤无垠让人无限遐想,而其复杂多样的结构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从地球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以及更加遥远的星系...……更多
顶科论坛上演“宇宙盛宴” 中外天文学家“望穿星海”
...望远镜、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在天文领域的一系列突破,天文学的知晓度和知名度不断提高。11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天文分论坛也因此备受关注。11月7日,世界顶尖科学家天文分...……更多
...05月26日 04版)这是一场饱含深情的科技展览,数十位老科学家的珍贵手稿、著作、事迹和图片被集中展示,向公众诠释着何为科学家精神。这又是一场热闹非凡的科普盛宴,“双眼登珠峰”、以航天员视角乘坐神舟飞船……200...……更多
在地下2400米探寻宇宙“微光”
...山地下2400米处,一座牵引科技创新的大科学装置将助力科学家们去探寻宇宙“微光”。12月7日,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个实验项目组,入驻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更多
...上海科技节主题活动将重点围绕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普为民、科普惠民以及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共设置开幕板块、会议板块、开放活动板块、赛事板块、媒体科普板块、闭幕板块等6个板块专题活动,依托...……更多
在深海聆听“幽灵粒子”
...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了解到,为了洞悉宇宙,这里的科学家启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海大工程——“海铃计划”。他们的目标大胆而明确:在海底打造一台全球性能最强的中微子望远镜,通过捕捉高能中微子解答宇宙射线起...……更多
...利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学者、项目首席科学家徐东莲表示,团队正在海底打造一台性能超强的中微子望远镜海铃,通过捕捉高能中微子解答宇宙射线起源等未解谜题。作为数量仅次于光子的次原子粒子,中微子...……更多
...上半年恢复物理取数。期待暗物质研究出现突破对于全球科学家来说,经历多年共同努力,对于暗物质的理解不断加深,但是否能够寻找到暗物质,全球科学界都仍然在探索之中。“寻找暗物质的最佳场所是地下。”黄俊挺告诉...……更多
...海10月30日电(记者周琳、史依灵)10月30日,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科学T大会”活动上,“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正式启动。这一计划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与上海市教委联合实施,希望借助世界顶尖科学家资源,推...……更多
2022-10-30 22:50上海,科学家,科学
...科学小实验”线上线下学习项目,馆长亲自动手,并邀请科学家一起带领公众感受实验魅力,同时线上发动青少年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小实验,把小实验共享到上海科技馆的线上平台,引导青少年发现身边隐藏的科学奥秘。在市...……更多
手执万卷,心向星海!第一季科创教育经典导读即将收官,院士专家们推荐了这些书
...、医学微生物学家闻玉梅推荐的是《居里夫人传》;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推荐的则由其本人所著的科普读物《深海浅说》……由市教委指导、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樊登读书A PP承办的“...……更多
飞船传回最后照片,让人类陷入深思之中的是什么?已飞行232.9亿
...的价值。它记录下了人类对于宇宙的初次观测与探索,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通过分析这张照片中的细节,科学家们可以揭示出更多关于宇宙的奥秘。比如,可以通过研究星系的分布和形态来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更多
...的透镜查找成为新的主流科研方法。利用机器学习技术,科学家已经在多个巡天项目中找到2000多个高质量的透镜候选体,公众参与也给天文学界提供了不少候选体。目前,公众登录引力透镜搜寻公众科学项目(LENSFINDER)网站主...……更多
为黑洞留影更望向深邃宇宙
...贡献”。建设我们自己的望远镜1963年类星体被发现时,科学家无法解释其背后的物理学。当时有一种假说,认为类星体是由黑洞吸积而成。于是,对黑洞的观测开始提上日程,人类居住的银河系自然成为首选。1974年2月,银河系...……更多
中国天眼有多强?具有超大的接收面积,可以接受到微弱的外星信号
...索它的奥秘,感受它为人类带来的无限可能。FAST是中国科学家经过数年努力研发出来的。它不仅在规模上打破了所有的纪录,更在技术上领先了世界。这个巨大的“天眼”由4600块三角形铝板拼接而成,整体结构相当于一个直径5...……更多
太阳直径是月亮的400倍,但我们从地球上用肉眼看它们却大小相似
...律,培养他们对宇宙的独立思考和观察能力,是培养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的重要一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天文学观测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现代的望远镜、卫星观测器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使得我们能够更精确地观测和计...……更多
无法解释的物理问题—量子引力
...视的事实:它们在描述宇宙的极端条件下是不兼容的。当科学家试图将这两个理论应用于宇宙大爆炸或黑洞这样的极端环境时,他们发现这两个理论产生了矛盾。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弯曲在量子尺度上似乎失效,而量子力学中的随...……更多
“基于SKA先导望远镜的宇宙磁场研究”在云南大学启动
...磁场也是中国SKA科学战略中的特色研究方向之一,是中国科学家力争取得国际领跑地位的科学领域。磁场在恒星形成、活动星系核喷流、星系和大尺度结构形成和演化等重要天体物理过程起关键作用。射电偏振观测是测量宇宙各...……更多
新一季《执牛耳者》即将播出,探寻科技对时代的应答
...Knews向全网进行推送。这一季《执牛耳者》将有二十多位科学家带领观众一起关注世界、突破边界。节目延续实地探访的风格,邀请大科学家为公众打开奇妙的科学大门,跟随科学家走进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学装置的现场。...……更多
钱江观潮丨从宇宙到人体,探查极弱磁场奥秘
...,他刚从省外回到杭州。作为杭州极弱磁大科学设施首席科学家、总设计师,房建成院士带领团队,去年建立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现已汇聚近400名全职人才,正加快大型零磁空间缩比样机研制、磁屏蔽舱...……更多
在3.5公里深的海底,中国2030年将建成国际最先进中微子望远镜
...院士景益鹏担任项目负责人、李政道学者徐东莲担任首席科学家。项目将通过捕捉高能(亚TeV到PeV量级)天体中微子来探索极端宇宙,为我国填补该领域的空白,加速构建我国完备的多信使天文网。近日,项目发布最新研究进展...……更多
...位则以不少于1∶1的经费比例共同投入。一位入选特区的科学家说,过去“买油盐的钱不能买酱醋”,现在无需列出详细经费预算,还可随时调整科研计划。除了自主使用经费,还可自由选题、自行组织科研。对于非共识创新研...……更多
...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第五届委员会主席杨福家教授等科学家的倡议下,时任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领事包迈岫积极推动,上海市科协与英国信托基金会共同签署了“牛顿苹果树”嫁接协议。在上海市政府外事办公室、英国驻...……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讯(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6月18日,记者从南阳市文联获悉,在近日公布的2024年中国作家协会新增会员名单中
2024-06-25 06:17:00
风雨中,他们一直在坚守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暴力梅”威力持续,防汛压力考验着杭州城市运行力本报记者走近那些城乡守护者——风雨中,他们一直在坚守省防指办发哥们将就着休息的“小床”管权二(左一)在排查情况 韩玉枫在雨中指挥交通“暴力梅”威力持续
2024-06-25 06:1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积极参与抢险救援、救助服务等工作——江西吉安1800余支党员突击队奋战在防汛一线(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本报记者 朱 磊 王 丹《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5日 第 04 版)“我们加紧清淤
2024-06-25 06:19:00
走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5日 第 07 版)图一图二测绘遥感学家李德仁——精准测绘大地山河本报记者 谷业凯人物小传李德仁
2024-06-25 06:19:00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每个夜市都是贵州凯里的一张名片,承载着凯里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凯里的饮食文化。中博商业步行街:凯里美食的代表之地
2024-06-25 06:19:00
文化自信不是空泛的,要落实到具体的文化建设、艺术创作和学术创新上影视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应该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影视语言可以是世界的
2024-06-25 06:37:00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食用菌创新团队品种选育及产业应用获突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食用菌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综合试验站
2024-06-25 06:39:00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伏广伟访谈|龙江羽绒产业迎来新机遇□本报记者 孙思琪“黑龙江羽绒产业招商引资合作洽谈会的举办可谓恰逢其时
2024-06-25 06:39:00
桦南  筑牢保田为民“安全堤”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众志成城加固堤坝。纪世强摄本报24日讯(贺东旭 记者刘大泳)24日,在佳木斯市桦南县梨树乡七虎力河堤坝上
2024-06-25 06:40:00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记者手记】◎本报记者 付毅飞夏日的清华大学校园,绿叶摇曳、光影交错,宁静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在李文正馆古籍阅览室
2024-06-25 06:42:00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记者手记】◎王 菲 本报记者 吴纯新24日上午,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李德仁院士登上了领奖台
2024-06-25 06:43:00
《看云南——名家笔下的云南》
本文转自:云南信息报《看云南——名家笔下的云南》汇聚收录全国近50位知名作家赴云南采风的散文佳作,从作家视角、以文艺形式
2024-06-25 06:44:00
抢通“孤岛村”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6月19日起,皖南强降雨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绍濂乡受灾严重,小溪、清溪、古祝等多个村庄一度断路、断电、断通信
2024-06-25 06:45:00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针对新型毒品及替代物质有所蔓延趋势兰州公安加大打击力度 侦破多起涉毒案件兰州晚报讯 6月24日,记者从兰州市公安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4-06-25 06:45:00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兰州晚报讯 6月24日,市就业局发布公示,拟认定“兰州拉面师”“金城护工”“苦水玫瑰农艺工”等10个劳务品牌为兰州市市级劳务品牌
2024-06-25 06: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