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中新健康丨中国专家研发诊断“工具” “一管尿”测肿瘤更精准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23日电 (陈静 王广兆)记者23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的一项研究成果证实,一种基于尿液肿瘤DNA的无创诊断产品能有效早期发现尿路上皮癌,总体诊断敏感性达到91.37%,可有效提升尿路上皮癌...……更多
中新健康|专家抓到“最毒乳腺癌”化疗耐药“元凶”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7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7日获悉,对于困扰临床许久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化疗耐药难题,中国医学专家终于找到耐药“元凶”和作用机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主任王红霞教授领衔课...……更多
中新健康丨化疗导致白血病患儿心脏损伤怎么破?中国专家研究提供新思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17日电 (陈静姜蓉)化疗导致的心脏损伤让白血病幸存患儿面临着沉重的心血管疾病负担。记者17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白血病化疗的心脏毒性新机制。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更多
中新健康 | 上海专家为15岁少女取出重逾1公斤的巨大肿瘤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16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6日获悉,经过十年的等待与不弃,上海专家开启多学科团体诊治模式,奋战12小时成功为一位15岁少女切除了双侧后腹膜逾1公斤的超大神经鞘瘤。茹茹(化名)刚刚学会...……更多
中新健康丨上海专家探索腹腔热灌注化疗 成功精准“烫杀”癌细胞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罹患胆管肿瘤的王阿姨(化名)被巨量腹水折磨,行动困难,腹胀难忍。癌细胞在患者的腹腔内广泛种植、转移,大网膜呈“网膜饼”样改变,如何攻克难题,让王阿姨获救...……更多
中新健康|上海眼科专家闯“手术禁区”成功为患者切肿瘤、保视力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29日电(陈静 王根华)来自海南、22岁的刘先生(化名),2个月前发现右眼明显突出,出现眼球上转、外转受限,视力下降、视物重影、流泪等不适症状。原来他的眼眶内长了一个巨大肿瘤,位置...……更多
中新健康|专家: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尽早规范治疗生存率比成人患者高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5月31日电 (陈静 姜蓉)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儿童时期。记者31日在走访中了解到,一名仅仅两个半月大的孩子小墨(化名)在上海成功接受了神经母细胞瘤手...……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29日电 (记者 陈静)晚期的消化系统肿瘤,尤其是胆管和胰腺肿瘤,通常会伴有腹膜种植转移,进而引发严重的恶性腹水。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29日获悉,上海...……更多
中新健康丨专家:肾癌病因尚不明确 发现一过性血尿也需就医排查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广州4月30日电 (记者 蔡敏婕)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一旦被肿瘤侵袭,将对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董培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肾癌是近些年因早期筛查获益较为...……更多
中新健康|专家:新技术、新研究为卵巢癌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 应有慢性病心态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5月8日电 (记者 陈静)卵巢癌因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复发率高等因素,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病死率居首位,被称为“妇癌之王”。“如今,中国晚期卵巢癌的治疗已有巨大进步,临床医生手术...……更多
中新健康丨机器人手术系统赋能 上海专家一次为患者干净切除5个脑膜瘤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25日电 (陈静 陈霞琼 肖鑫)记者25日获悉,上海医学专家团队在机器人手术系统的辅助下,一次性手术为患者切除5个脑膜瘤。65岁的郑女士(化名)术后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各项指标恢复良好...……更多
中新健康丨专家:仍有约75%患者在确诊时处于肺癌晚期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广州3月15日电 (记者 蔡敏婕)“肺癌并不是绝症,只要能够早期发现,及时科学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将提升。”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何建行,广州医科大学附...……更多
中新网西安11月17日电(记者 韦香惠)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仍然是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国。近年来,有关肝癌防治的中国方案在医学界引起关注。11月16日,肝脏肿瘤与肝脏移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更多
中新健康丨中国医学专家率先获得新发现 有望改善胰腺癌治疗总体生存率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25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25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全球范围内率先筛选出预测胰腺癌化疗敏感性的蛋白标志物。该研究结果将改写目前的相关治疗指南,有望改善胰腺癌治疗总体生存率。中国...……更多
儿童肿瘤治疗进展迅速 专家呼吁帮助康复患儿重返学校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11月14日电 (记者 陈静)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焕民教授14日在此间对记者表示,目前,创新技术的发展,创新药物的研发给儿童肿瘤领域带来了希望。上海市儿童医院邵静...……更多
中新健康丨专家谈乳腺癌诊治:推动分型精准诊疗 提升创新药物可及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3月13日电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罹患的癌症之一,也是我国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相关领域专家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就乳腺癌诊断难、治疗难、保障难等困境建言献策,并呼吁...……更多
中新健康丨中国多中心研究新成果:“国产创新免疫药+化疗”为更多肺癌患者带来生机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1月17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17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在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国产原研创新免疫药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为众...……更多
中新健康 | 长三角百余名专家学者安徽合肥研讨再生医学新趋势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合肥4月15日电 (记者 吴兰)长三角再生医学发展论坛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论坛,共同聚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长三角再生医学...……更多
中新健康 | 专家:适龄婚育可以预防多种妇科疾病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 李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近日在京组织召开“适龄婚育与女性健康研讨会”。相关专家在会上表示,适龄婚育可以预防多种妇科疾病的发生。谈及适龄婚育对女性健康的重要性,...……更多
专家:唤醒公众对消化道肿瘤防治的重视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4月14日电 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即将到来,主题为“综合施策、科学防癌”。日前,爱要趁早—消化道肿瘤防治科普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更多
中新健康丨海内外专家、业界聚焦ADC赛道:机会多多 下一代ADC会超级“聪明”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抗体偶联药物简称“ADC”。从全球首款ADC药物面世至今已逾20年,技术迭代升级带来了药物疗效的提升,ADC赛道也迎来了蓬勃发展,吸引越来越多后发企业进入赛道。朱忠...……更多
中新健康|对话虞先濬:挑战“癌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4月20日电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难发现、难治疗、死亡率还较高,一经发现多是中晚期,若不能得到及时和规范的多学科诊疗,患者生存期甚至只有半年,一年可能都是比较少见的情...……更多
中新健康丨走进申城的综合性医院:微创方法百花齐放、达芬奇机器人助力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22日电 (记者 陈静)医学进入“微创时代”,在精准定位和导航的帮助下,医生能够通过微小的手术切口完成复杂的手术操作。微创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给患者带来更多福祉。记者2...……更多
中新健康丨上海专家尝试“免疫+化疗”新模式 晚期肺鳞癌患者获生机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19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9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成功开展“免疫+化疗”治疗模式,打破晚期肺鳞癌患者的治疗困境。据悉,近年来,在肺癌的基因治疗中,各类“靶向药物”的上市为患者带...……更多
中新健康丨专家:发现最适于中国患者诊疗方案才能造福更多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18日电(记者 陈静)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高发于老年人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居血液系统第二位。3月是“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关爱月”,“尽管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更多
肿瘤早筛早治迈出重要一步,阿里健康携手中国抗癌协会启动“健康智医”行动
本文转自:新华网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测算,全国每年新发癌症的病例数约406.4万例。我国发病率位居前五位的癌种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随着人口老龄化、居民生活方式变化,癌症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更多
中新健康丨CAR-T细胞疗法有望让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获得治愈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20日电(陈静 李东)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近百种不同亚型“淋巴瘤家族”的统称。复发和耐药是患者面临的一大问题。对于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CAR-T细胞疗法给他...……更多
中新健康 | 上海:“影像设备+加速器”投入临床助肿瘤患者实现精准、个性化放疗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9日电 (陈静 王广兆 赵俊)在传统放射治疗过程中,由于用于诊断的影像设备和用于治疗的加速器是两套不同的设备,医生无法实时看到放射治疗过程中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影像情况。“精准放...……更多
中新健康 | 沪儿童专科医院医疗服务延续至成人 先天性疾病者可获得最适宜治疗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17日电 (陈静 姜蓉)从儿童到青少年再到年轻成人,这种不断延伸的基于科学逻辑的医疗服务理念是当代医学发展的标志之一。24岁的云女士(化名)因神经母细胞瘤复发,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更多
中新健康 | 胯骨种牙“移花接木” 数字化技术助患者修复下颌骨缺损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西安4月15日电 (记者 阿琳娜)在胯骨(髂骨)上种牙,然后整体移植到缺损的下颌骨,不仅一次性恢复了肿瘤患者的面形,而且完美解决了牙种植问题。记者15日从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获悉,该院颌面...……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迎福陈皮:新会陈皮究竟有多好?
俗话说“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这句民间谚语印证着新会陈皮作为广东三宝之首的珍稀地位。作为与“千年人参”齐名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25-07-30 16:12:00
小心“越咳越虚”!专家科普:夏季止咳连花清咳片更对症
“出门一趟出了很多汗,回家后直接对着空调吹了很久,又喝了很多冰的饮料,第二天早上起来喉咙就痛,现在经常咳嗽,总感觉有痰咳不出来……”进入炎热的伏天
2025-07-30 13:58:00
山东健康科普专栏|高温天气,护“孕”有方
高温天气不仅可能导致中暑、脱水等急性健康风险,还可能对孕期和产后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热浪对孕产妇的健康影响孕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
2025-07-30 10:35:00
它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粉红杀手”
男性一样要重视 往往发现晚、预后差杭州日报讯 在所有肿瘤中,乳腺癌堪称威胁女性健康的“粉红杀手”。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5-07-30 06:55:00
成天“快乐水”不离手 13岁男孩查出15颗蛀牙
医生:这些饮料比可乐更毁牙 日常护牙习惯很重要每日商报讯 13岁的男孩天天(化名),是个不折不扣的“饮料爱好者”,书包里
2025-07-30 07:26:00
热射病现场急救 牢记“三字诀”
李海林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急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吴伯很节俭,近段时间家里房子装修,他临时租住在家附近一间低楼层潮湿的老房子里
2025-07-29 08:25:00
打嗝停不下来?她竟查出中风
庞学明 杭州市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打嗝,大家都经历过,喝点水或憋憋气,通常就好了。但如果打嗝顽固持续
2025-07-29 08:25:00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暑期减重夏令营火热报名中!
近些年来超重和肥胖在全球流行,2018年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与2002年相比大幅增长,儿童超重和肥胖人群也呈逐年递增趋势
2025-07-29 08:46:00
世界肝炎日丨6个肝炎误区,看看你能识别几个?
乙肝、丙肝悄无声息地传播,甲肝、戊肝因“食源性爆发”扩散,加之肝炎慢性化率高、长期损伤不可逆等特点,让不少人谈肝炎而色变
2025-07-29 10:58:00
苏果 29 周年庆溯源行:见证“润家”饮品生产全程,消费更安心
随着健康消费理念盛行,消费者对饮品的要求已从单纯“解渴”,转变为追求“健康”“安全”“天然”。数据显示,越来越多人选购饮品时
2025-07-29 11:28:00
南京土菜馆推荐:一口吃进金陵烟火气
想感受南京最地道的市井风味?那些藏在街巷里的土菜馆才是老饕们的秘密基地。今天就带你探寻五家口碑超赞的本地好味道,每一口都是浓浓的南京情怀
2025-07-29 11:28:00
突破控糖瓶颈 中西结合寻新路 “糖友”患者重获生活自由
鲁网7月29日讯(记者 齐征)近日,57岁的孙女士,带着困扰她十余年的糖尿病难题来到淄博世博高新医院。十多年来,口服降糖药似乎逐渐“失效”
2025-07-29 12:01:00
西安远大中医皮肤病医院多位京陕专家亲诊+治疗补贴再升级 公益活动8月限时开启
暑期是青少年白癜风的高发期,由于学习压力、生活作息改变以及频繁的户外活动,不少学生正遭受白癜风的困扰。白癜风不仅影响外貌
2025-07-29 12:34:00
云南结石病医院:无创取石助力重获健康
在人体泌尿系统中,肾结石堪称“沉默的杀手”。它们悄然生长于肾盏肾盂,初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却在日积月累中悄然损害肾功能
2025-07-29 12:39:00
中西医结合解疑难,粤黔专家联手助她当上宝妈
“这五年来,我跑遍了不少地方,尝试了各种方法,可肚子始终没有动静,我还能有自己的孩子吗?” 一年前,在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妇科诊室里
2025-07-29 14: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