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新型校园暴力”短视频泛滥?警惕校园暴力娱乐化!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2-12-21 07:4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新型校园暴力”短视频泛滥?警惕校园暴力娱乐化!

资料图

“纸给我用一下”,未经同意,室友一下子抽掉半袋纸巾;“吃啥呢,给我尝尝”,室友夺过面包扔回面包袋;“水让我喝口”,室友抢走可乐喝掉半瓶……镜头前,一名学生模样的主播在这一系列操作之下,一脸错愕、眼神无助。

这是某平台一则标签为“新型校园暴力”的短视频,播放量超682万。很多网友留言“搞笑”“好玩”,有人问“剧本,还是真的?”也有人直言“好可怜,太真实了”“无助又可怜的小眼神,对于校园霸凌,我们要学会说不;对于室友,我们要学会说自己买去”。

类似的短视频还有很多。近日记者采访发现,网络上存在将校园暴力娱乐化的趋势,一些人甚至用校园暴力进行引流。多名受访专家认为,这么做不仅容易再次伤害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让施暴者更加肆无忌惮,还容易让网友对相关求助产生漠视甚至抵触心理,因此亟待整治。

小打小闹看似戏谑

步步升级沦为暴力

“请这样欺凌我。”

“校园爸临,给力!”

……

诸如此类评论的来源,是这样一则视频:寝室里,一名同学扮演被欺凌者,其他同学模仿施暴者的口吻和行为,然后丢给被欺凌者电脑、平板、手表等较为贵重的物品,以此来反转娱乐。

还有这样的视频:在教室或寝室中,被欺凌者拿出如抽纸、饮料、零食等物品准备使用时,突然出现施暴者,上前抢夺,快速将抢来的东西吃掉或消耗干净,并把包装袋丢在被欺凌者身上。被欺凌者表现出的无奈、不情愿的表情和施暴者的戏谑行为,成为视频中所谓的“笑点”。很多人留言称“有趣”“笑死我了”。

这些视频中的表演者,多数模样稚嫩,有的看似未成年人。一些视频的收藏量常常达到几万甚至数十万,在某短视频平台,如果在观看类似视频时点击搜索,还能自动匹配到“新型校园暴力搞笑”的词条。

“这些视频的拍摄者可能想影射、批评一些乱用他人物品的同学,但其中添加的强行甚至暴力成分让视频变了味,也一定程度消解了‘校园暴力’这个话题的严肃性。”曾是校园暴力受害者的小王告诉记者。

校园暴力给小王身心造成了长久伤害,她曾被多人堵在学校食堂门口殴打,那段经历不堪回首。成年后,小王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校园暴力受害者的“树洞”,成为很多受害者发泄吐槽的空间,其中就有一些受害者对把校园暴力拍成搞笑视频感到不满。

一位受害者给小王私信留言:“我真不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噩梦成了别人的玩梗工具,被笑嘻嘻地表演出来。”

“可能有人不知道,很多校园暴力都是从‘小打小闹’步步升级而来的。比如一开始只是起外号、抢零食,慢慢发展到毁坏私人物品、辱骂,最后发展到拳打脚踢。”小王说,施暴者有男生也有女生。

这类视频中,还包含放狠话、动手打人、假装吸烟等镜头,有的台词也较有攻击性。视频虽然标注了“无不良导向,未成年请勿模仿”“搞笑剧情,纯属虚构”的提示,但留言中还是有不少人提出,视频内容存在不良引导。

“校园暴力一旦开始,如果不制止,大多就会愈演愈烈。”在北京多个学校担任校外心理医生的刘老师说,其曾经手过这样一起案例,起初几位同学将某同学的东西在班里扔来扔去,后来偷偷撕碎其作业本,最终升级为在该同学的衣服上画乌龟、散布其谣言、画该同学的丑陋漫画在全班传阅等,这些给当事人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

演绎包装吸引流量

错误示范加重欺凌

一名身材壮硕的男子,故意配上怯生生的音调,说自己“很害怕校园暴力,希望有人能保护我”。一名年轻女孩,画上浓妆,说话流里流气,拍摄如“班花和我作对”这样的“反差”视频,似乎是博得不错点击率甚至点赞率的“好创意”,有的一条收藏量超过了7万。

除了这类以搞笑低俗为卖点的视频外,还有一些系列作品常常用夸张或独特的造型模仿校园暴力施暴者的举动,并打上“内容过于真实”的标签,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点击。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位视频创作者用各式娃娃演绎了一系列校园欺凌故事,每集封面上都表明了作者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如“花了好久做的,点个赞吧”“希望这次能火呀”。在该视频第一集发布后,平台就向作者发送了调整提示,指出“刻意引导他人互粉互关”,作者把该截图展示在了后续作品中,继续我行我素。

“校园暴力跟恶作剧、恶搞不一样,校园欺凌是一个群体针对一两个人的持续行为,偶发的以大欺小不应该算校园欺凌。”长期从事青少年问题研究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皮艺军认为,有些行为被搬到所谓的搞笑视频中,被认为是在恶搞,而实际上此类行为真实地发生在校园中,错误的引导会产生示范效应,引发新的校园暴力。

在皮艺军看来,校园暴力娱乐化会导致施暴者不再有罪恶感,从而在实施校园暴力时没有压力,也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些人对校园暴力的认知和态度,不再将其视为一项很严重地违反人道的事,所以一定要警惕这种视频可能引起的负面导向效应。

“有的视频甚至起了教唆作用,比如将新的欺凌手段放到这些所谓的搞笑视频中,而未成年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模仿。所以平台应当立即将这类视频下架。”皮艺军说,平台应该积极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建立专业团队接受网友举报并进行评估,核实后及时下架相关视频。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市教育法治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姚金菊看来,对于将校园暴力作为搞笑视频的情况,家长应当积极引导孩子思考分析此类视频的负面影响,告诉孩子身边发生校园暴力时如何辨别处理。

“目前不少学校在引导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上更多的是阐述‘不要欺负同学’,但往往没有太多涉及同学之间该如何沟通、面对校园暴力同学们应该形成怎样的合力去抵制等内容。建议在学校试点开设抵制校园暴力的专业课程。”姚金菊说。

编造欺凌求助信息

不良引导带来漠视

“那只是文案,我编的,谢谢你的关心。”11月26日,一位“创作者”在某平台上连续发布两条讲述自己在11月20日、23日遭受校园暴力详细经历的视频。当记者询问其是否正在遭遇校园暴力时,她这样回复。

被问及编造这类视频的原因时,这位“创作者”回答得很轻松:“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天看到有人在学校被高年级的同学欺负,就乱编出来了。”当记者进一步询问其同学是否需要帮助时,未得到其回应。

求助,是校园暴力躲不开的话题。

刘老师曾处理过多起校园欺凌事件。他告诉记者,一些受害者不愿意向老师倾诉,害怕被施暴者报复;少数教育工作者对校园欺凌问题处置不当,存在和稀泥现象,导致不少受害者在网上求助、寻找出口。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大量虚假求助的存在,让求助的视频和文案真假难辨。比如有视频创作者把自己的照片放在中间,再放一些其他同学的照片组成九宫格,注上:打我的、扇我的、骂我的、掐我的,并写上带有确定日期的文案,讲述自己被校园暴力的详细经过。

但记者与创作者沟通了解到,这类视频中的照片多是其朋友,所谓的真实故事,不过是一种跟风“玩梗”行为。

记者向多位不同类型的“校园暴力”相关内容的视频创作者询问为何选择该话题进行创作,对方要么不回答,要么答非所问。

越来越多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不再愿意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的遭遇,而是选择私信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前不久,一位受害者发来信息,或许说明了产生这种变化的一些原因:“我遭遇了校园欺凌,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把糟糕的心情发在网络上,为什么还有人来吐槽,说我‘无病呻吟’,说只是同学间的‘恶搞’。我该怎么惩罚他们。请给我一个合理惩罚方法,不合理也可以。”

“这是一位正在上初一的女孩,字里行间都是愤怒和绝望。”网上大量涉及校园暴力的虚假求助以及娱乐化内容,似乎让校园暴力变得不再可恶,成了一些人调侃的对象,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校园暴力受害者望而却步。

在反校园暴力贴吧中,有人提问“你们觉得在网上讲自己被霸凌的经历有用吗?”有网友回复称“找到一个地方倾诉发泄可以缓解压力”,也有人说因为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遭遇而受到二次伤害。

一位网友告诉记者,其曾在论坛上发表过被校园暴力的经历和启示,却遭到一些网友质疑,认为其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某短视频平台上的一位创作者曾收到一位粉丝的私信,称自己因忍受不了校园暴力而想自杀。该创作者于是制作了一期相关短视频,希望大家一起鼓励和帮助那位粉丝,令她没想到的是,评论区很多人都在质疑,“是不是装的”“为了流量才这么说的”。

对于此类编造的求助帖子或短视频,皮艺军和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袁治杰均表示会带来不良导向甚至其他恶果,会让网友对校园暴力行为习以为常甚至漠视。

“求助的内容是虚假的,首先不说误导公众对事实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如果出现了自己所在的学校或指明了施暴者,就有可能对相关当事人产生不利影响,引发单向的网络欺凌。”袁治杰说。

袁治杰认为,对未成年人而言,要避免陷入“信息茧房”,导致其看到大量校园暴力“梗”,从而思维被限制,认为那是常态。因此对涉及未成年人的环节要严格限制算法推荐的使用。

(来源:法治日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1 08:09: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暴力,校园,娱乐,视频的资讯:
...一脸错愕、眼神无助。这是某平台一则标签为《新型校园暴力》的短视频,播放量超682万。类似将乱用他人物品、放狠话、动手打人等内容拍成短视频的情况还有很多。记者近日采访发现,网络
2022-12-22 03:02:00
...一脸错愕、眼神无助。这是某平台一则标签为《新型校园暴力》的短视频,播放量超682万。类似短视频还有很多。记者近日采访发现,网络上存在将校园暴力娱乐化的趋势,一些人甚至用校园暴
2022-12-22 05:12:00
...,可能是想影射、批评一些同学,但其中添加的强行甚至暴力成分让视频变了味,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校园暴力”这个话题的严肃性● 校园暴力娱乐化会导致施暴者不再有罪恶感,从而在实施
2022-12-20 07:07:00
校园霸凌竟成短视频创作“灵感源泉”专家:校园暴力娱乐化让施暴者更肆无忌惮□ 本报记者 赵 丽□ 本报实习生 林铭溱“我被霸凌了,校霸抽了我800个嘴巴子,我不服,放学后把他约在小
2024-08-03 11:11:00
据8月3日《法治日报》报道,网络上存在将校园暴力娱乐化的趋势,一些人甚至用校园暴力进行引流。在有的短视频平台,校园霸凌成了部分创作者的“灵感源泉”,“我被霸凌了”“校园爸临”“美
2024-08-06 10:59:00
她正式复出,即将个人出道,重返娱乐圈,首个舞蹈视频宛如天仙
徐穗珍因“校园暴力争议”退出组合(G)I-DLE,时隔约2年零8个月开始个人回归。据徐穗珍新经纪公司BRD娱乐26日透露
2023-10-26 16:24:00
江苏修法保护“少年的你”
...霸凌”屡屡被搬上大银幕,透露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实施暴力的担忧。为此,修订草案将校园欺凌和暴力纳入重点预防对象,细化不同主体与阶段,整合校园欺凌与暴力具体防治措施,规定教育、公
2024-03-27 05:02:00
南柱赫陷校园暴力风波!检察厅以诽谤罪起诉报道记者及举报人
搜狐娱乐讯 据韩媒,检察厅以诽谤罪对报道南柱赫校园暴力嫌疑的记者和举报他校园暴力的人进行了简易起诉。检察机关认为他们提出的质疑是事实关系错误的,损害了南柱赫的名誉。去年4月,油管
2024-02-08 19:00:00
...般化地展开。(11月30日,作者杨小敏)对娱乐化“校园暴力”的视频坚决说不【原文摘要】校园暴力不容娱乐化,也不容过度消费。“玩梗”只会让真正的受害者遭受二次伤害;过度创作校园
2022-12-29 09:1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九旬老人腰椎骨折获新生 家属赠锦旗赞仁心仁术
鲁网10月17日讯日前,荣成市人民医院骨一科病房内上演了温馨一幕:92岁的王奶奶及家属将鲜花和一面绣有“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
2025-10-17 16:12:00
60余次团圆的背后:祝清儒以无人机为援,让失联不再成遗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潇“别人曾伸手帮过我,我就该把这份暖传递下去。”面对全网对“夜寻老人”视频的刷屏点赞,菏泽单县青年志愿者祝清儒的回应朴实无华
2025-10-17 14:00:00
损失难以统计!居民藏于铁盒的现金被老鼠咬成碎片,已无法兑换
大皖新闻讯 日前,有安徽亳州的网民发视频称,家中老人将现金和存折放在楼上,不料被一窝老鼠咬成碎片,引发关注。10月17日
2025-10-17 13:03:00
泰山港华燃气开展燃气壁挂炉“以旧换新”专项行动将安全与温暖送上门
随着冬季采暖期临近,燃气壁挂炉使用安全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为切实解决广大燃气用户“专业换新渠道少、费用成本顾虑多”等痛点问题
2025-10-17 12:51:00
辽宁朝阳警方通报:失踪4岁女童已被找到,生命体征平稳
中国网10月17日讯 辽宁朝阳市公安局10月17日发布警情通报:2025年10月15日14时16分许,朝阳市建平县公安局接到报警求助:一名4岁女童在建平县黑水镇大营子村山地附近走失
2025-10-17 12:43:00
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首制船开工建造
9月29日,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首制船开工仪式在北海造船举行,标志着项目船舶正式进入实质建造阶段。巴西淡水河谷
2025-10-17 10:33:00
2024年12月16日凌晨2时左右,位于西安市丈八北路南风日化厂西门内的一家汽车维修公司突然失火,火势迅速蔓延,将毗邻的陕西国台帝泊洱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台公司)仓库存酒过火烧毁
2025-10-17 08:00:00
“我家去年申请停热并交了基本热费,今年想继续申请却被热力公司要求补缴去年的70%热费,而且还要交违约金,原因说是我家供热阀门未关
2025-10-17 07:58:00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邯郸在全省率先实现高龄津贴“免申即享”全覆盖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剑英)“不用准备任何资料,也不用填表
2025-10-17 07:45:00
中新经纬10月16日电 据“萝卜快跑法务部”微信号16日消息,萝卜快跑16日发布声明称,不法分子冒用“萝卜快跑”名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2025-10-16 17:11:00
【北大名医在青岛】罕见左足“核心枢纽”距下关节脱位骨折,北大人民青岛医院骨科“院士团队”微创手术精准复位
鲁网10月16日讯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创伤(骨科)中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院士团队”专家张培训教授的带领下
2025-10-16 17:22:00
曾陷“输血困境”,今跨千里重生!——省外血液病患者赴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移植手术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李添祎)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干细胞移植病房内,呈现出一幕温情满满的画面
2025-10-16 17:22:00
如何正确面对和疏导儿童青少年躯体化反应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李凌峰)在儿科临床诊疗中,儿童青少年的“怪病”并不少见——没有明确病因
2025-10-16 17:24:00
生命“铠甲”重塑战 看,20岁少女的8厘米肿瘤与医学的奇迹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一道8厘米的阴影,裹挟着疼痛与恐惧,猛扑向一个刚踏入大学校园的20岁女孩
2025-10-16 17: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