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他与《扬州日报》有着四十年的情缘
『党报为我打开了一扇窗』
周晓明手持荣誉证书。 赵磊 摄
“这篇以‘仪征县外贸收购额大幅度上升’为题的简讯,是我手里留存的纸质媒体中最早的新闻剪报(注:仪征后来撤县设市)。”近日,当记者前往仪征市人武部采访时,仪征人武部工作人员周晓明小心地拿出了这份已经发黄的剪报。
“是《扬州日报》为我打开一扇窗,架起一座桥,铺好一条路,在每一段人生的转角,见证我的起伏并指明方向,成为我人生中密不可分的‘伴侣’。”念及与《扬州日报》风雨相伴的四十载,周晓明感慨万分,“40年的笔耕与付出,我和《扬州日报》一起成长,并将永远在路上。”
一篇稿件 成就一份职业
1985年,周晓明从部队退役,被安排到了仪征县外贸局(公司)担任外贸货源业务员。因为在部队学过新闻报道,所以也一起接手了单位的宣传工作。
1991年5月,仪征全市外贸出口额汇总后,他根据统计出来的数据,对照年度计划和往年完成额,写了篇稿件,《扬州日报》于6月4日以“仪征外贸超额完成上半年出口计划”为主标题,在头版头条刊发。
谈起这段经历,周晓明还是难抑激动之情。作为基层通讯员采写的经济稿件,能够登上日报头版头条,是一件莫大的荣耀,周晓明也因此成为外贸公司的在编正式员工。
“一篇报道了结一场风波,成就一份职业,报社不拘一格选头条的编辑思路为我的人生助推了一大把。我珍惜这段缘分,并永远心怀感激。”周晓明说。
六年任职 取得亮眼成绩
1997年,仪征市委成立《仪征报》(后改为《仪征日报》),周晓明参加招聘考试,以满满一包报刊录用剪报,成为了正规的报纸记者,这一做就是6年。
周晓明在《仪征日报》的6年,是与《扬州日报》割舍不断的。在报社记者编辑的熏陶下,他的采编能力得到了飞速提升。
“对于每次新闻稿件采写的机会,我都非常珍惜并且力求完成得最好。”2000年,周晓明深入陈集镇进行探访,了解面上帮扶和点上脱贫的详细情况,回来后写了篇《扬州乡村全面脱贫》,10月30日被《扬州日报》以头版头条刊发。2001年4月26日,这篇稿件获得了“江苏油田杯”好新闻竞赛二等奖。
“上一版、抢头条、得大奖,无论是哪条,都是当时的我不敢想象的。感谢报社不拘一格用稿件。”周晓明说。
两个账号 编结情谊纽带
周晓明于2003年成为仪征市人武部的通讯报道员。他自费购买了相机,加入到新闻摄影行列,并且成为扬州日报社特约摄影记者。他奔赴各种各样的活动现场,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耕耘在新闻摄影的第一线。2009年3月,他被扬州日报社评为优秀特约摄影记者。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周晓明在儿子和儿媳的帮助支持下,打造了两个微信公众号,继续保持与《扬州日报》的高频互动。
“每天无论我采访到什么时候,得到的新闻素材都会发给《扬州日报》的记者,我的公众号转载新闻,也会首选‘扬州发布’的内容。”
风雨40年,周晓明早已与《扬州日报》结下了难以斩断的情谊。“我作为《扬州日报》的忠实粉丝,多年来始终紧随周围,作为一名忠诚读者,祝愿《扬州日报》在融媒改革进程中勇立潮头,屡攀高峰!”周晓明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7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