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实习记者 徐畅
6月13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郯城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有关情况。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郯城县农村公路总通车里程已达2515.8公里,“交通+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的农村公路经济带逐步形成。
持续优化县域路网规划,前瞻性高标准组织建设
坚持前瞻规划。制定了《郯城县农村公路交通“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年)》,确定了以“三河六岸、九纵十横”为公路主骨架,以“20.20”为规划目标(所有乡镇中心20分钟到达城区,所有乡镇20分钟上高速或国道),构建高效、绿色、便捷的公路运输体系。通过攻坚,基本建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国省道和主要县道为主线,以乡村道路为支线,“纵横交汇、四通八达”的棋盘式公路网络,为现代化强县建设提供交通基础设施保障。
做到接续实施。实现由通向畅,由畅向美,景在路中,路在景中。郯城县计划投资14.9亿元对366.142公里道路进行新改建,2022年已完成投资3.58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包括沂河生态观光旅游路、银杏生态旅游路等交通重点工程以及农村公路提质增效项目。
深化道路管养体制改革,完善“路长制+”工作机制
理顺建管养体制机制。出台了《郯城县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确定农村公路养护主体责任。同时,按照“农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方式组织村道管理养护工作,“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养体制建立起来,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
全面推行“路长制”。成立“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郯城县“路长制+”实施方案》,按照“一路一长”的要求,建立县、乡、村三级路长制组织体系、责任体系、管理体系、考核体系。县乡村三级路长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定期上路巡路,按照“巡查→报告→处置→督查→通报”管理流程,实现了“路路有路长,管理无盲区”的格局。
加强路政巡查执法。利用“非现场+人工巡查”相结合的方法,精细化开展路政管理,加大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严格落实路产巡查制度,及时处理路产损毁案件,严厉打击损害路产路权违法行为。及早处置安全隐患,对全县多处下穿道路,设计安装排水装置,保证汛期不积水,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深入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提高群众出行条件
推进快递进村步伐。推动农村客运、货运、电商快递业融合发展,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建设,推广“互联网+货运物流”模式,支持农村客货统筹、运邮协同,统筹解决村民出行、物流配送、邮寄服务3个“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在县内主干道、景区等地建设公路驿站,增加道路客运定制服务供给,为旅客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郯城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运枢纽,一期工程已部分投入使用,建设镇级公交换乘中心,实现公交客运、出租“零距离”换乘、“无缝隙连接”。目前,郯城县共有通村公交线路17条,镇村公交线路3条,城市公交线路7条,城际公交线路3条,全县行政村通公交比例达到100%,农民朋友“出门柏油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得到实现。
建设县级道路安全监管平台。以“1+2”模式(一个数据中心、两个应用系统)促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打造融合高效的安全生产行业监管新模式,解决了检查标准不统一、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难落实的问题,形成了独特的“创新监管+精准帮扶”的郯城模式,成为交通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系统第1个县级示范城市,第1个落地实现监管对象的自动查验和在线监管的县级城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4 17:45:3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