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全媒体记者 曹 荣
旌德乡村风貌。蒋协飞 摄
池州九华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田间地头走访农户。汪易梅 摄
整村授信助村民增收致富。汪 锋 摄
在银行数字化转型激战正酣之际,奔跑在振兴路上、逐梦“和富美”的我省广大乡村,也成了众多银行的必争之地。记者日前从长期扎根农村、深耕乡土的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了解到,截至3月底,安徽农信手机银行签约用户数首次突破2000万大关,达到2002.55万户,全省平均每3人就有1人成了这一移动金融客户端的注册用户。
十年磨一剑,光彩耀江淮。
从2014年4月到2024年3月,从1.0版本到4.0版本的更新迭代,从“极致生活、极简金融”到“感触美好、肆意生活”的理念变迁,从0到2000万的快速增长……一组组数字、一个个脚印,见证了全省农商银行线上服务能力的稳步提升,也彰显了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金融力量。
十年更新迭代
只为方便百姓
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大银行争夺客户的“主战场”正加速从线下向线上、向移动端迁移。而手机银行业务,则被很多人认为是行业竞争的“胜负手”。
早在10多年前,安徽农信便跟随移动金融发展步伐,提前谋划、果断布局,不惜投入加快研发自己的移动金融客户端。
2014年4月,安徽农信手机银行1.0版正式问世,立即就展现了惊人的“吸粉”能力。当年8月,用户数突破100万,2016年6月突破500万,2018年6月突破1000万,到今年3月突破2000万。10年来,用户数以平均每年新增200余万户的速度“野蛮生长”,很快就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它一直给我的感觉就是界面非常简洁、干净,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而且功能也够用,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需要。”作为农商银行的“资深”客户,在被问到使用安徽农信手机银行的感受时,肥西县上派镇的个体工商户戴女士如是说。
显然,对大多数客户而言,手机银行作为一个金融工具,服务功能是立身之基。安徽农信手机银行在提供账户管理、交易查询、转账汇款、自助贷款等主要服务的基础上,近年来陆续增设了投资理财、电子社保卡、信用卡等功能。去年,手机银行4.0版上线,又新增预约转账、智能搜索、消息提醒、授权登录、电子回单、资产总览以及农信资讯等多种服务,让这个可以随时随地陪伴客户的“金融管家”变得更加智能、便捷。
是否安全可靠,则是客户关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据悉,该手机银行不断顺应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积极融入了智能风控、智能语音、智能图像等技术。“我们通过设置云证通、‘蓝牙Key’安全认证工具和人脸识别等多重安全‘关卡’,从而实现大额资金一键转账、安全无忧,单笔单日最高转账额度可达500万元。”省农信联社电子银行部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针对老年客户普遍反映的字体太小看不清、图表太小常点错等问题,安徽农信还推出了采用无障碍视图的手机银行“乡村版”,与“标准版”共享同一客户端,支持一键自由切换。
目前,安徽农信手机银行日均交易31.85万笔、交易金额87.01亿元,全省农商银行系统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达到98.57%。显然,手机银行已经成为农信业务触达客户的主要“入口”。
“我们坚持按照‘无感迭代、数字驱动、场景融合、开放共享’的设计理念打造区域特色手机银行,目标是让手机银行更加好看、好懂、好用,真正把简约、便捷、高效的使用体验融入日常。”省农信联社党委副书记叶红云说。
深化场景建设
打造特色生态
一键绑卡得5元微信立减金、扫码支付满3笔得满30减29满减券、出行有礼、周一咖啡礼……今年春节前后,走在省内城乡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样的宣传海报。
“上周去看电影,手机买票时选择用杜鹃信用卡支付满30立减10元,又小小省了一笔。”阜阳市颍州区居民小章高兴地说。
和小章一样,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加入了安徽农信手机银行“薅羊毛”的大军。数据显示,仅今年3月份,全省客户通过安徽农信手机银行发生动账交易达941.73万笔、金额2718.09亿元。
数字化浪潮之下,手机银行不再是单一的金融门户,而应成为更加开放、包容的综合服务平台。对安徽农信来说,推动“金融+科技+生活”生态圈建设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安徽农信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利用数字化手段持续拓展业务场景、创新服务模式,通过跨界合作实现“破圈”,将自身服务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首先是通过扫街进巷,持续优化推广集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银联支付与本行支付于一体的“金农信e付”移动支付平台。目前,全省已有超过114万商户将这个专属收款码台卡摆上了柜台,基本涵盖衣食住行文教娱等各个行业。客户不管走在哪,都可以做到“一机在手、支付不愁”。
其次,主动对接本地商圈以及医院、学校等企事业单位,推动智慧医疗、智慧停车、智慧菜场、智慧校园等项目在农商银行陆续落地,为合作方提供包括聚合收单、对账平台及增值服务等在内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场景即服务”的市场空间得到进一步释放,同时也让百姓的金融生活越来越方便。
此外,安徽农信“云服务”触角仍在不断延伸。“云缴费”集水电燃气、通信、物业等生活类缴费与交通罚款、党团工会、协会等公务类缴费于一体,累计签约单位5853户;“云收单”则不断进驻大街小巷各类商场的收支系统,累计签约商户8800户,让他们告别繁琐的多渠道对账管理,“账本”变得更加安全、明了。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农信正在优化“信e生活”服务,在原先“社区e银行”的基础上,致力打造更加完善的综合电商平台,为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架起全新桥梁,开辟城乡资源双向流通全新渠道,持续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到3月底,“信e生活”已累计吸引372户知名商户入驻。
通过业务、系统、数据相互融合、同向发力,具有安徽农信特色的线上化、场景化、智能化服务生态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强化数字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
4月的清晨依旧有些寒意。宁国市宁墩镇种粮大户潘先红却早早站上了田头,兴冲冲地向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介绍新流转的200亩农田,眼中满是丰收的憧憬。
“‘兴农e贷’真好,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贷到30万元,再也不需要去找抵押担保了,解决了我的大难题,感谢你们呀!”老潘激动地说。
潘先红口中所说的“兴农e贷”,是省农信联社与省农担公司通过系统直连、数据互通,面向全省44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联合推出的一款数字化专属信贷产品,目前已在全省范围内逐次铺开。
“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就可自助完成‘兴农e贷’贷款申请、贷款担保以及资金发放等全部流程。”宁国农商银行宁墩支行工作人员说,“最快两天就能办好,服务效率大大提高。”
如今在全省广大农村地区,和潘先红一样通过手机“掌上办贷”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已成为众多农村居民生产创业的一项必备技能。到3月末,安徽农信个人贷款新增业务中,线上占比高达91.55%。抱一大堆材料、来回跑银行网点办贷款早已变成“过去式”。
江淮城乡居民金融生活方式的变迁,得益于安徽农信多年的持续投入和默默努力。
近年来,省农信联社全面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围绕做好数字金融、普惠金融大文章,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机制创新,通过线下上门采集信息、线上精准提供服务,“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推动数字化信贷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针对个人、企业、商户以及农户,安徽农信分别推出了“金农·信e贷”“金农·企e贷”“金农·商e贷”“金农·农e贷”等产品,与“兴农e贷”一起,基本完成纯线上、数字化信贷产品对“三农”各类客户群体的全覆盖。到3月末,“金农易贷”线上系列产品贷款余额达到3317.44亿元。
成绩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安徽农信因农而生、因农而兴,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助推农业强省建设,是新时代赋予安徽农信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我们将深化与科大讯飞、中电金信等头部机构的合作,通过共建AI金融创新实验室等,进一步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省农信联社党委副书记叶红云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0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