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郭靖的悲剧结局其实在他选择镇守襄阳的那一刻起就已注定,因为现实历史中,襄阳是在注定陷落的,是客观事实,金庸不会为了武侠的故事去改变历史,所以从现实历史的角度来看,只要郭靖不主动逃离襄阳,他必死无疑。不过本文要讨论的自然不是历史事实,毕竟金庸写的始终是武侠故事,就好比他在《越女剑》安排越女阿青刺杀西施,最终让阿青的剑气伤到西施,继而引出“西子捧心”的典故一般,他是将一些历史典故以武侠的角度重新诠释了一番。
(西施、范蠡剧照)所以郭战死襄阳,其实也可以从武侠角度来分析一番,比如当年杨过可以用一记飞石击杀蒙哥大汗,为何郭靖就没有想到用飞石击杀忽必烈,继而达到让蒙古退兵的目的呢?一、杨过的“神迹”都说杨过是个游侠,虽是行侠仗义,却不似郭靖那般将天下苍生扛在肩上,其实不然,杨过心中若无天下苍生,当年与小龙女重逢之后大可直接退隐,何须再去襄阳闯一次鬼门关?显然,杨过和郭靖一样,也是侠之大者。杨过人生中最高光的一刻莫过于他在襄阳大战时以飞石击杀蒙哥大汗了,从结果来看,杨过的那次出手堪称神来之笔,确切的说,他是用了三块飞石,两块打马,一块打人。
(杨过剧照)原著道:“拾起两枚石子,运功掷了出去。但听得嗤嗤声响,两枚石子急飞而去,都击在飞云骓臀上。杨过神力飞石,那马吃痛,一声长嘶,前足提起,人立起来……杨过低头避过,飞步抢上,左手早已拾了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块,呼的一声掷出,正中蒙哥后心。杨过这一掷劲力何等刚猛,蒙哥筋折骨断,倒撞下马,登时毙命。”不得不佩服杨过在实战中的临场发挥的确是如书中描述的那般,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没有任何多余的操作,三颗飞石直接左右了战局,蒙古大军顿时乱作一团,只得退兵。所以从武侠的角度来看,杨过当年能做到飞石杀大汗,一是因为他临场应变能力强,他够聪明,二则是他那弹指神通的功夫的确是出神入化。难道郭靖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吗?应该不是。二、郭靖的弹指神通郭靖虽是有些木讷,但从来都不是愚钝,否则他如何能练成降龙十八掌、左右互搏、九阴真经?而《神雕侠侣》开篇,郭靖带着杨过去全真教拜师时就已经达到了所谓的“随心所欲”的境界。原著道:“此时郭靖的武功真所谓随心所欲,不论举手抬足无不恰到好处,他右手双指微微一沉,那剑倒竖立起,剑柄向上反弹。”
(郭靖剧照)所以在临场发挥这一块从来都不“笨”,那么他的弹指神通又是何水平呢?同样是在与全真教道士交手之时,书中也强调了他的弹指神通水平:“郭靖平时出手总为对方留下余地,这时气恼这长身道人剑招无礼,才使出了弹指神通的妙技。这门功夫是黄药师的绝学,郭靖在岛上住了几年,已尽得其传,他内力深厚,使将出来自非同小可。”“尽得其传”四字足以证明郭靖的弹指神通已不亚于黄药师。
(黄药师剧照)所以杨过当年具备的条件,其实郭靖也同样具备,那么他为何无法复制杨过当年的“神迹”呢?你看他在顾虑什么?三、忽必烈的长相郭靖与忽必烈在书中是有过一面之缘的,当年大小武闯蒙古军营,他便去蒙古军营会了会忽必烈,而两人见面之初并没有剑拔弩张,甚至郭靖初见忽必烈时一度陷入回忆之中。原著道:“郭靖走进大帐,只见一位青年王爷居中而坐,方面大耳,两目深陷,不由得一怔:‘此人竟与他父亲拖雷一模一样。’想起少年时与拖雷情深义重,此时却已阴阳相隔,不禁眼眶一红,险些儿掉下泪来。忽必烈下座相迎,一揖到地,说道:‘先王在日,时常言及郭靖叔叔英雄大义,小侄仰慕无已,日来得睹尊颜,实慰生平之愿。’郭靖还了一揖,说道:‘拖雷安答和我情逾骨肉,我幼时母子俩托庇成吉思汗麾下,极仗令尊照拂。令尊英年,如日方中,不意忽尔谢世,令人思之神伤。’说着不禁泪下。”郭靖见着忽必烈这侄儿时已是声泪俱下,动了真情,这并不让人意外,他儿时在蒙古长大,与那拖雷情同手足,他如何对这侄儿下得去手?
(忽必烈剧照)虽说他当年的确是动了刺杀拖雷之心,但始终是并未下手,而且他与拖雷听了成吉思汗的临终遗言时也都为兄弟相残之举十分懊悔,郭靖始终是宅心仁厚,怎么也对忽必烈这侄儿下不去杀手。所以从武侠的角度来看,郭靖不复刻杨过当年的“飞石杀大汗”之举,多半是因为他顾及自己与拖雷的旧情,而杀一个大汗,也难免有下一个大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郭靖能做的也只是继续守卫襄阳,就如他教导杨过的那般,无论襄阳守不守得住,他也只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5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