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皇太极版的“杯酒释兵权”,用了10年一步一步掌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15 09:26:00 来源:戏说三国

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初一,新大汗登基大典正式举行。皇太极的心情和宫殿外的阳光一样明媚,这是他生命中最灿烂的日子。

对一个男人来说,三十五岁还是播种的季节,但在震耳欲聋的鼓乐声中,皇太极却已开始收割无限江山。

然而,随着典礼的进行,皇太极却越来越不愉快,他感觉有一片乌云飘向心灵的天空。

八旗将官兵民也感觉有些异常,这次大典明显和努尔哈赤登基仪式不一样。

皇太极版的“杯酒释兵权”,用了10年一步一步掌权

11年前,老汗称汗时,一人接受万民跪拜。而今天,新汗向叔伯兄长们磕完头,才能登上汗座,和八和硕贝勒并肩受礼。

如果不是皇太极居中而坐,很难从主席台上的十位贝勒中,分出谁是主掌后金的大汗。

皇太极没有想到,千辛万苦争来的皇冠,居然是一顶紧箍咒。看着两侧志得意满的众贝勒,皇太极心里如同塞满了石头,抑郁而又沉重。他心里清楚,这一切的症结,在于共治国政制。

于是,清朝版“杯酒释兵权”就此开始……

1、“傀儡”大汗

天命七年(1622)三月初三,努尔哈赤颁布汗渝,宣布今后实施共治国政。在正式登基前,皇太极研究过该制度的内容。

他发现这个规则从七个方面限制了自己的权力:

一、八和硕贝勒能够罢免新汗;二、新汗需要和八和硕贝勒共同裁处军国大政;三、八和硕贝勒握有律法裁决权;四、八和硕贝勒掌控组织人事权;五、八和硕贝勒负责处理八旗纠纷,惩戒和更换和硕贝勒;六、八和硕贝勒共同分享汗国的财政经济;七、新汗需和八和硕贝勒并肩接受国人朝拜。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共治国政制在本质上,是一种限权和分权的原始民主制度。

皇太极不可能通晓这些现代理论,但他知道,没有了人事、财政、律法和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连自己废立都由别人说了算,汗位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如果遵照共治国政制,在这个权力的盛宴中,自己注定只能分一块肉,稍有不慎,甚至连喝汤的资格都可能被取消。

皇太极版的“杯酒释兵权”,用了10年一步一步掌权

遥想当年父汗独坐中堂,脚下文臣武将跪拜两旁,是何等意气风发,雄姿飒爽,而现在自己呢?

虽然贵为一国之汗,却好像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只能签签字,画画圈,盖盖章。

2、四贝勒共治

没有足够的历史证据,可以让我们沿着皇太极的思维脉络,发掘出登基后的当天夜里,他对今后如何处理与八和硕贝勒的关系,做过什么样的思考。

但可以肯定的是,十人面南背北接受朝贺的格局,肯定如虫子般噬咬过他的心。然而,皇太极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努尔哈赤所立的这项制度,具有不可侵犯的宪法效应,如果轻易废除,会危及统治的合法性。

而且更要命的是,基于共治国政的温床,八和硕贝勒已滋生为一个特殊利益阶层,相互之间休戚与共,以皇太极一人之力,无法对抗整个集团。

他所能做的,就是先向现实妥协,然后伺机清理,实行垄断。这就意味着新官上任的火把,无法随心所愿地熊熊燃烧。

九月初二,根基未稳的皇太极为控制政局,笼络人心,获取支持,率领代善等兄弟子侄大小十四贝勒,以誓言的形式肯定他们的既得利益:

“我若不敬兄长,不爱子弟,不行正道,明知非义之事而故为之,兄弟子侄微有过衍,遂削夺皇考所与户口,或贬或诛,天地鉴谴,夺其寿算。”

十四贝勒也对天盟誓,表示遵从共治国政制度,拥护皇太极。

八和硕贝勒虽然平起平坐,但论功绩,讲资格,四大贝勒才是真正的政治核心。

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诸小贝勒,不是父子,就是兄弟,稳住了他们,就等于控制了小贝勒。

皇太极知道,三大贝勒厥功至伟,根本不愿和小贝勒一个炕头吃饭,而小贝勒资历尚浅,无法和大贝勒平等相处。盟完誓约后,皇太极向三大贝勒行三拜大礼,表示要和他们以兄礼事之,不以臣礼相待,四人同时面南而坐,共理朝政。

皇太极版的“杯酒释兵权”,用了10年一步一步掌权

三大贝勒在享受新汗叩拜时,没想到自己会落入温柔的陷阱。

皇太极此举,是在实施政治分化,把和硕贝勒割裂为两帮。

他将八和硕贝勒并肩听政,切换成为四大贝勒共同听政,将八和硕贝勒之间的平等关系,置换成为大贝勒与小贝勒的从属关系。

从表面上看,是提高三大贝勒的地位,实际上是削减小贝勒的权力,从而相应增强自己的话语权。

3、八旗分权

将小贝勒排挤出政治核心后,权力分散的问题并没有解决,重大事项依旧需要三大贝勒圈定。

皇太极决定从调整工作分配入手,逐步削弱贝勒们的权力。后金汗国的国本是八旗,贝勒们能和皇太极抗衡,就是因为握有旗政,掌有旗兵,俨然一个独立王国。要剥夺贝勒们的发言权,首先要弱化其对旗政的控制。

如果硬性回收旗权,势必引发政治骚乱。皇太极决定曲径通幽,派心腹之人掺沙子,在贝勒们身边安插上自己的人,既让他们有苦说不出,还能将其手中的权力分散。

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决定推行旗务大臣制度,八旗中每旗设一名总管旗务大臣,该大臣有权总理本旗一切事务,并与贝勒们共同参政议政;每旗各设佐管旗务大臣二人、调遣大臣二人,“佐理国政,审断狱讼”,以应调遣。

此举将旗权一分为六,掌旗贝勒再也不能操纵一切,皇太极通过总管旗务大臣这根线,就可以控制八旗,众贝勒对抗皇太极的基石被松动。

天命六年(1622),努尔哈赤任命四大贝勒为值班贝勒,按月轮流处理国中机要。皇太极登基后,继续实施值班贝勒制度。由于汗国推行共治国政,皇太极和三大贝勒地位平行,而不是相互隶属,所以经常发生政出多门和扯皮推诿现象,这令他十分苦恼。

天聪三年(1629),筹划已久的皇太极派出总管旗务八大臣,向三大贝勒摊牌:

“向因值月之故,一切机务辄烦诸兄经理,多有不便。嗣后,可令以下诸贝勒代之。”

皇太极版的“杯酒释兵权”,用了10年一步一步掌权

以负担太重,关心兄长健康为由,废除值月制度,逼三大贝勒退居二线。小贝勒们虽然可以值班处理政务,但由于早被架空,所以不能擅自做主,需要事事请示,大权落入皇太极之手。

看着贝勒们由傲慢无礼到诚惶诚恐,自己的意志能比较畅通地贯彻下去,皇太极满意地笑了,有位才有为,有为才有味,他慢慢体会到了做一把手的好处。

随着大汗的步步紧逼,已淡出统治核心的代善等人,渐渐退至权力的悬崖。

天聪九年(1635)十二月二十八日,代善率领众贝勒向皇太极表忠心。

代善说,从今以后,如果对大汗不竭忠尽力,不得好死。

阿巴泰、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岳托、豪格等紧随其后,依次盟天,宣誓效忠。

在宣誓效忠的队伍里,少了阿敏、莽古尔泰等权倾一时的贝勒。按照共治国制的蓝图,大汗受八和硕贝勒的制约,代善为什么要向皇太极效忠,阿敏、莽古尔泰哪里去了?

4、拔钉子之阿敏

设置旗务大臣,废除值月制度,只是皇太极大权独揽的第一步。

此举虽然抑制了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的权力,主旋律里少了些杂音,但三大贝勒依旧和大汗并肩而坐,他们作为旗主,苦心经营多年,实力依旧非常雄厚。要想实现独裁政治,完全自己说了算,必须拔掉这三颗钉子。

而处置他们的前提是,犯有“不行正道”、“明知非义之事而故为之”的错误,程序是经过八和硕贝勒集体讨论,单凭皇太极的个人意愿,无法废黜任意一位和硕贝勒。

从看似妥协和顺从的眼神里,皇太极读到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信息,那就是不安和逆反。

毒蛇蜷伏在身边,总有一天会咬到自己,即使不伤人,也让自己伸展不开手脚。

皇太极静静地等待机会,等待对手露出七寸的机会。

皇太极版的“杯酒释兵权”,用了10年一步一步掌权

天聪四年(1630)三月,皇太极让阿敏驻守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准备以此为跳板,进军关内。

明王朝辽东经略孙承宗统兵来取,阿敏见明军势大,消极抵抗后,屠城败逃沈阳。皇太极当即召集贝勒大臣会议,历数阿敏十六条大罪,将他幽禁。

阿敏丢城屠民,在军事和政治上造成恶劣影响,遭受处罚,可以说是罪有应得。

然而,他平常喜欢和皇太极唱对台戏,已成为大汗欲除之而后快的肉中刺,此次兵败,恰好给了皇太极一个硬邦邦的借口。

八和硕贝勒推举皇太极,阿敏见风使舵予以拥立,没有提反对意见,但趁贝勒们守灵之际,派傅尔丹向皇太极说,我选你做大汗是有功劳的,请你继位后派我部驻扎外藩。皇太极当然明白阿敏的猫腻,他断然予以拒绝,镶蓝旗出居外藩,其他旗也提出外驻,八旗四分五裂,我岂不是光杆司令了。

阿敏另立门户的阴谋不但没有得逞,而且将野心暴露在皇太极面前。

天聪元年(1627)二月,阿敏率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托、硕托等攻占朝鲜。岳托建议,和议既成,应早班师,防止蒙明犯边。眼看脱离皇太极节制,所带兵力又可与之分庭抗礼,阿敏独立的念头复生。

他找到杜度说,谁愿意走就走,咱叔侄俩留在这里。阿敏以为,杜度之父褚英的死,与皇太极有关,他肯定心有怨恨,没想到杜度不同意。

阿敏要留驻朝鲜,岳托要回师,双方僵持不下。岳托对济尔哈朗说,贵兄所做之事,有违天理,你应该劝谏。岳托还威胁说,如果你想留在这里,我率领两红旗走,两白旗和两黄旗也会跟我走的。阿敏权衡利弊,不得不同意班师。

此事让皇太极极为震惊。然而他继位不久,根基不稳,而阿敏又没有公然反叛,处置旗主需要八和硕贝勒公决,皇太极只能藏住心中的利刃。

阿敏在永平等四城之战中,没有认真抵抗就匆忙逃回,皇太极一眼就看清了他的算盘,有实力才有发言权,阿敏此举显然是想保存家底。此时,皇太极已经在位四年,权力之树已根深蒂固,早非昔日吴下阿蒙。

皇太极版的“杯酒释兵权”,用了10年一步一步掌权

他果断出手,削夺阿敏旗主之位,赐予济尔哈朗。阿敏最终步其父舒尔哈齐后尘,反叛不成,死于禁所。

5、拔钉子之莽古尔泰

阿敏被囚禁后,三大贝勒只剩两个,皇太极向独裁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正在他耐心等待机会之际,莽古尔泰自己跳了出来。

天聪五年(1631)八月,皇太极领军进攻大凌河。

莽古尔泰以正蓝旗损失很大为由,想将拨出去的部众调回。皇太极埋怨说,你部纪律松弛,经常违误。

莽古尔泰说,我部一向担当重任,哪有半点差池。

皇太极见他顶撞,很不高兴:

我会严加追查,不管违误属实还是纯系诬告,都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莽古尔泰握住刀柄,怒视皇太极,我向来唯你命是从,为什么偏偏为难我,是不是想杀我?同母弟德格类见此情形,斥责莽古尔泰大逆不道。

莽古尔泰抽刀出鞘,被德格类推出营外。到了傍晚,莽古尔泰醒过神来,向皇太极请罪,说自己喝了四杯酒,胡言乱语,虽唐突犯上,却是无心之过。

莽古尔泰以为说句对不起,就可以化解皇太极的不满,他想得太天真了。

去年囚禁阿敏之举,已表明皇太极开始对三大贝勒下手。从后来代善的遭遇看,即使此时莽古尔泰退避三舍,尚不能确保无虞,而他竟贸然挑战权威,无疑是自寻短路。

伺机寻找或制造借口,然后无限上纲上线,将对手彻底打翻,却又让其有苦难言,是传统官场斗争的一大艺术。

皇太极版的“杯酒释兵权”,用了10年一步一步掌权

皇太极等待了五年,才找到一个废除他的借口,而今莽古尔泰自露七寸,怎肯轻易放过?

大凌河之役后,皇太极召集众贝勒大臣,集体决议,以“御前拔刃罪”,革去大贝勒名号,罚银万两。

有大臣提议,莽古尔泰不是大贝勒,自然没有资格和皇太极、代善并坐受礼。皇太极说,“曩与并坐,今不与坐,恐他国闻之,不知彼过,反疑前后互异”。遂将提议交由代善处理。

6、拔钉子之一箭双雕

代善马上明白了皇太极的意图,将这个烫手的山芋交给自己,是逼自己表态。

他主动提出,今后大汗居中而坐,自己侍于一侧。天聪六年(1632)元旦,皇太极南面独坐,努尔哈赤的遗制被废弃。

莽古尔泰被罚后不久,和弟弟德格类相继抑郁而死。其妹莽古济家奴冷禅机出面告密,说莽古尔泰兄弟、莽古济夫妇等人曾密谋反叛,自己也曾参与其中,所以知道底细。

皇太极令人抄家,搜出木牌印十六枚,刻有“金国皇帝之印”,遂诛杀了莽古济和她的儿子。众贝勒表示,冷禅机曾参与谋反,也应重罚。皇太极说,如果冷禅机不报告,反叛阴谋怎么会暴露?

不罚反奖,授其为世袭三等梅勒章京。

冷禅机本来就是个投机小人,后来还因挑拨顺治与两黄旗的关系,被多尔衮斩首。由这样一个人物揭发莽古尔泰,谋反案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然而这些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太极清除了莽古尔泰集团,名正言顺地将正蓝旗拨到自己账户上。

7、拔钉子之代善

代善冷冷地看着这一切,他知道自己已步入权力的黄昏。

为了达到目的,不惜运用一切阴谋阳谋,向对手背后捅刀子,这是皇太极惯用的手法,他太熟悉弟弟的伎俩了。阿敏和莽古尔泰相继被剥夺旗权,接下来就应该是自己了。

这么多年来,自己由太子被降为大贝勒,由主执政大贝勒被降为参议政小贝勒,由大股东被整为小股民。如今处处退让,谨小慎微,仰人鼻息,无非是想落个善终,安享晚年。

现在只剩自己这根独木,还能支撑多久呢?在战战兢兢中,代善又支撑了四年。

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召集贝勒大臣,集体讨论代善多年来的罪过,革除大贝勒称号,罚银万两。独裁道路上的最后一个眼中钉,被轻轻地拔除。

皇太极版的“杯酒释兵权”,用了10年一步一步掌权

天聪十年(1636)四月,皇太极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清。登基庆典耗费帑银十万两,持续将近一个月。

一人专制取代集体领导,十年乌云一朝风散。独裁的太阳冉冉升起,皇太极没有理由不庆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5 13:45:3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什么没人这样做大臣?
...一些死忠的大臣,要拥戴赵匡胤的儿子们当皇帝的。比如皇太极去世后,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想当皇帝。但是以鳌拜、索尼等人为代表的大臣,就坚决反对多尔衮当皇帝,一定要拥戴皇太极的儿子当
2023-08-12 15:34:00
康熙为何要执意削藩呢
...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实际上,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一直在加强中央集权。皇太极之前,一直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皇太极采用加强皇权的方式,试图把权力从皇室成员那
2023-06-20 19:44:00
综合能力看,李世民、赵匡胤给皇太极提鞋都不配,他们不是一个重量级。皇太极的功绩,让唐太宗、宋太祖望尘莫及,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唐宗宋祖”,号称千古一帝,不配给清太宗提鞋?这是清
2024-07-11 13:27:00
...开创后金帝国的努尔哈赤,后有带领清军入关的多尔衮。皇太极夹在这两个能力超强的父子中间,的确存在感很低。但是不得不说,大清国是皇太极建立的。大清的第一位皇帝是皇太极,大清第一位
2024-06-03 06:38:00
随努尔哈赤征战天下的4大贝勒结局如何?
...,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四人地位相当,“按月分直,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按月轮流执政。大贝勒代善代善,努尔哈赤嫡次子,元妃佟佳氏
2023-02-27 20:48:00
清朝最厉害的皇子,一家三个铁帽子王,一个比一个能打
...管谁坐上汗位,其他人都不服。而代善在权谋方面难以与皇太极抗衡。再加上其他人后来支持皇太极。代善为了后金考虑,也决定支持皇太极即位。在代善的支持下,皇太极顺利成为后金大汗。由于
2024-06-23 21:17:00
赵光义夺权为何无人找出来反对
...老皇帝的大臣们都是不会答应的。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皇太极死后,皇太极的兄弟多尔衮想继位。结果,皇太极的旧臣们都不答应。他们说,皇位只能传给皇帝的儿子,不可能传兄弟,所以要誓死
2023-04-30 16:48:00
皇太极突然去世,其长子已34岁,却为何由不满6周岁的顺治继位
1643年八月九日夜,在毫无征兆下,大清国皇帝皇太极突然去世于清宁宫的南炕上。根据去世时症状,从现代医学看,皇太极应是死于中风,这也与朝鲜医生为皇太极的诊断是一致的。皇太极原本是
2023-01-10 16:56:00
阴谋论者坚持说,阿巴亥被殉葬是皇太极矫诏的结果,目的就是为了打压竞争对手多尔衮。皇太极却高呼冤枉:让她殉葬是阿玛的遗令,谁让她跟大哥代善不清不楚呢?阿巴亥是女真族乌拉部首领满泰的
2024-02-01 10: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