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盟友到仇敌:夷陵之战背后的三国纷争与策略较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3 07:03:00 来源:戏说三国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规模较大决定未来魏蜀吴三国实力的战役。

在公元219年,东吴孙权背弃盟约,偷袭荆州,擒杀关羽,两家由联盟关系转为仇敌。在刘备称帝的同年即公元221年,刘备颁布天子诏令亲率大军伐吴。

从盟友到仇敌:夷陵之战背后的三国纷争与策略较量

战争的前期,为防止两面受敌,孙权一边派使臣向曹丕称臣纳贡,一边派陆逊积极备战。

面对刘备强劲的兵锋气势,陆逊采取了的策略,从秭归、巫峡一直撤退到夷道、猇亭一带,并积极组织抵挡。

从盟友到仇敌:夷陵之战背后的三国纷争与策略较量

刘备的蜀军主力深入到吴国腹地达二百里,因为陆逊一直坚守不战,刘备寻不到战机,双方一直在夷陵一带相持了半年之久。最后刘备连营数百里在山林里扎寨,让陆逊寻得破敌良机,开始由防御转向积极反攻,最终火烧连营,刘备仅能身免逃亡永安白帝城。

从盟友到仇敌:夷陵之战背后的三国纷争与策略较量

夷陵之战以刘备方几乎全军覆没大败而回,而东吴方面在全胜的情况下没有趁胜追击而是急于与刘备求和,这又是为何呢?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史书上记载了刘备一方损失惨重,数万大军和一些优秀的军事将领在这一战损失殆尽,而实际上东吴应该也有不小损失。早在刘备出川到秭归巫峡一带,刘备方就曾击败过吴军将领刘异所部,武陵五溪蛮响应刘备,孙权派人去牵制马良与五溪蛮过程中,亦有损失,加上陆逊反攻,四面围攻刘备,战斗过程中也有伤亡。

从盟友到仇敌:夷陵之战背后的三国纷争与策略较量

2.刘备逃亡到白帝城后没有返回成都,而是留在了公安,给了孙权压力。陆逊火烧连营后,刘备向西败逃,但是到了益州东部的永安便不再西进,在当时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但此时刘备已经收拢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永安驻军接近两万,陆逊已经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

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孙权方面虽然获胜,但是听到刘备驻扎在离边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惧,刘备随时在等待着机会,如果此时魏国曹丕向东吴用兵,孙权难以以一敌二,无奈之下遣使议和,事实上曹丕也在刘备兵败后的九月向东吴用兵。

从盟友到仇敌:夷陵之战背后的三国纷争与策略较量

3.唇亡齿寒的道理孙权是明白的。孙权保住了荆州,击败了刘备,得到了胜利的成果。孙权认清了形势,唇亡齿寒,蜀国如果亡了,那么东吴也不能独存。孙权在夷陵之战击退了刘备,保住了荆州,达到了战略的目的,削弱了刘备的实力,维持了后期的平衡。再说孙权孤军深入到蜀国境地,也没有必胜的实力和信心可以灭掉蜀汉,虽然刘备在夷陵惨败,但还有一战之力。

从盟友到仇敌:夷陵之战背后的三国纷争与策略较量

总结:夷陵之战,孙权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得到了谈判的筹码,最好的结果不是两败俱伤,而是平衡。孙权并没有可以灭掉蜀汉的实力,而且当时曹丕还在虎视眈眈,求和才是双赢,事实证明,刘备死后吴蜀的重新结盟保证了双方未来数十年的同盟关系,三国也开始了稳定的对峙状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3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和后金有血仇的辽人,为何成了后金盟友?辽人守辽土就是一步死棋
...料。虽然按理说,受到外辱和家乡被侵的辽东居民应该同仇敌忾,然而实际情形却是截然相反:越来越多的辽人倒向了本应是敌人的后金政权。这种现象究竟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又有怎样的历史背景
2024-11-19 10:25:00
三国纷争中的奇谋:魏延子午谷策略的深度解析
...穷。如果蜀汉在军事上大获全胜,但在政治和外交上失去盟友或引发更大矛盾,那么这一胜利可能变得毫无意义。奇谋意义:历史影响与后世启示尽管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充满不确定性,它在历史上仍
2024-03-06 14:11:00
...吕蒙则白衣渡江,南郡守将傅士仁、糜芳投降,陆逊攻占夷陵、秭归,切断关羽入川退路,关羽败走麦城,父子皆陨。吕蒙的布置沉重打击了蜀汉,使得刘备不仅丢了荆州,更是失去了一直同仇敌忾
2024-06-22 12:16:00
曹丕攻吴:战略背后的深思熟虑
公元223年,曹魏的曹丕在夷陵之战中击败了刘备的蜀汉,夺取了蜀汉的核心领土。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曹丕并没有继续对蜀汉进行进攻,而是决定将目标转移到董卓的后人孙权统治的东吴。那
2023-12-16 21:55:00
长平之战背后的外交风云:秦国的巧妙布局与东方五国的失误
...齐国,却因为历史仇怨和现实考量变得犹豫不决。一、同仇敌忾下的赵齐同盟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交战频繁,同盟和敌对关系瞬息万变。在五国伐齐的战争中,赵国曾是主力攻击者,与燕国一同进攻
2024-05-02 15:41:00
赵盾一个被历史美化的权臣,是他改变了晋国的命运
...尤其是“令狐之战”这一事件,使得秦晋两国从此不再为盟友,而成为了敌对国。这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赵氏家族的崛起赵盾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他的父亲赵衰曾是晋文公的挚友,协助公子重
2024-11-19 10:39:00
为什么宋朝两次结盟,两次都被盟友所灭?
宋朝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两次结盟欲消灭仇敌,但两次都引火上身,导致两次被灭。第一次是金国和北宋的“海上之盟”,在公元1115年宋徽宗时期,其实当时辽国和北宋已经已经边关无战事长达百
2023-07-01 00:18:00
芈月为何为秦国耗尽心血,不惜与母国为敌呢
...国的王陵。在这一决策前,白起还特地请示了宣太后。烧夷陵意味着楚国先人的坟墓被烧毁,这是一项极为重大的决策。宣太后却坚定地表示支持,认为这将迫使楚国人绝去念想,更早地归降秦国。
2024-05-18 16:33:00
夷陵之战的惨败,说明刘备真是不知兵的人吗?
夷陵之战是刘备一生中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刘备遭受了惨败。由于他在这场战役中连营七百里,被吴将陆逊以火攻击败,让大家对他的军事指挥能力有了疑问。连曹丕都讥笑他不知兵。
2023-11-23 18: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