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Linda是一名白领,平时工作较忙。1个月前,她觉得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也比平时多了些,因工作繁忙,就到药店买了些外用药,用了几天没见好;
听同事说不久前也碰到过类似情况,当时去医院配了药,还有一半没用就好了,她就把同事那些药拿回去用,过了一周症状却没明显改善。
于是她托母亲到附近医院给配了些药回来,用了没几天,又因公出差,因不方便也没再用药。一周后回来,觉得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又出现了小腹隐痛,工作劳累时更加重了。
终于,她到医院进行了正规治疗。医生检查时发现其外阴及阴道粘膜充血明显,分泌物呈黄绿色豆渣样,子宫附件区有轻压痛。诊断为霉菌及细菌性阴道混合感染,同时伴有盆腔炎症。
像这样的情况在门诊其实并不鲜见。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方芳介绍,阴道炎症是妇科门诊的常见疾病,阴道炎的治疗看似简单,但如不规范治疗可能引起疾病扩散,导致急性宫颈炎、盆腔炎、不孕症等更严重的疾病。
事实上,正常健康的女性阴道内寄居有多种细菌和霉菌,这些微生物共栖共生,彼此制约,和谐共处,就像一个秩序井然的小社会,让阴道环境处于平衡状态。
在维持阴道生态平衡中,雌激素、乳杆菌和阴道pH起着重要作用,使阴道本身有自净作用及自然防御功能,不会“生病”。
但是,如果防病机制遭到破坏,则病菌即可趁机而入引起各种妇科炎性疾病。
春夏之交特别是梅雨季节,天气闷热潮湿;夏季天气炎热,机体抵抗力较差,尤其是女性阴道由于性交、游泳、阴道冲洗活动更易使阴道的防病机制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外阴和阴道炎症。
从临床分类来看,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有非特异性外阴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及老年性阴道炎等。
非特异性外阴炎
外阴与尿道、肛门临近,经常受到月经血、阴道分泌物、尿液等刺激,如不注意皮肤清洁的话易引起外阴炎;患有糖尿病者其含糖分较高的尿液刺激、尿失禁患者尿液的长期浸渍;穿紧身化纤内裤、月经期使用卫生巾等导致阴部通透性差、局部潮湿。以上这些情况均可引起非特异性外阴炎。
患者外阴皮肤粘膜有明显瘙痒、疼痛或烧灼感,于活动、性交、排尿时加重。治疗上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局部应用抗生素,并积极寻找病因进行针对治疗。
滴虫性阴道炎
由阴道毛滴虫引起。滴虫适宜生活在温暖、pH接近中性的潮湿环境中。月经后阴道pH值接近中性,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常得以繁殖,引起炎症发作。
得了滴虫性阴道炎后,会出现外阴瘙痒及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的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滴虫可吞噬精子、影响精子在阴道内存活,导致不孕。
霉菌性阴道炎
临床很常见,约75%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霉菌性阴道炎。45%妇女经历过2次或2次以上。很多正常人群的阴道或肠道内有此菌寄生,但不引起不适,当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霉菌大量繁殖时才出现症状。经常发生在以下情况下:应用广谱抗生素、怀孕、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时。此病主要为内源性传染。
患病后会有外阴瘙痒、灼痛及性绞痛;阴道分泌物特征为白色稠厚呈豆腐渣样。治疗上应消除上述诱因、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均应开水烫洗。
细菌性阴道病
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正常阴道内以乳杆菌占优势,乳杆菌减少时可导致其它细菌大量繁殖导致此病。
得了细菌性阴道病会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稀薄,伴有鱼腥臭味,尤其性交后加重。此病如早期得不到很好治疗,会引起其它不良结局,如孕期可引起羊膜炎、胎膜早破、早产;非孕期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
老年性阴道炎
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因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上皮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其它致病菌过度繁殖或容易入侵引起炎症。可伴有性绞痛及反复泌尿道感染。
发病时,外阴灼热不适、瘙痒及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稀薄、呈淡黄色。可用甲硝唑等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主要治疗方法为补充雌激素以增强阴道抵抗力。
方芳表示,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阴道炎,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各有不同,有时也可能是两种或以上类型的阴道混合感染,如乱用药使得治疗没有针对性,可能会延误治疗、加重病情甚至蔓延成更严重的妇科炎症,从而对女性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一旦出现阴道炎,女性朋友们一定要到正确的医疗机构诊治,切莫讳疾忌医或盲目用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1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