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隋炀帝,一个历史上最让人难以理解的帝王。他偶尔与历史有了交集,于是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便无可置疑地染上了悲喜交融的色彩,可以说隋炀帝是以个人性格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史的最深刻的历史人物之一。
隋炀帝拥有极端复杂的多重性格。很难想象儒雅文明与残暴好战、贤良明智与无耻昏庸、极端现实与万分浪漫、对妻子忠诚的挚爱与对女色贪婪的荒淫竟能统统在一个人的身上得到如此充分的展示。他试图用带有强烈艺术性的政治个性来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但过多的个性色彩使最终被一团乱麻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所困扰,陷入僵局。
因而无可救药地亡了国,因为狂热地追求女色,于是在民间文学乃至正史、野史中,杨广被描写的夸张成极端荒淫和残暴且头脑简单的典型的末代君主。但是,如果杨广只是一目了然的简单的庸人和好色者,那么他遗留给历史的绝对不会是一个错综复杂悲喜交加的时代。
隋炀帝的集权改革
其实,杨广是一个很有创见的明智的政治家起码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也就说他在集权方面还是采用了不少措施的,即便后来亡了国,制度依然被唐朝所沿用。
第一,隋炀帝完成了州刺史文武职能的分离。在隋以前,刺史的职权是双重的,既有管理地方行政事务的“文权”,又有统掌军队的“武权”,这双重权力的统一使中央权力受到极大剥离开来。但杨坚明白这样对中央的危害有多大,于是他在其父已开始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文武职能的分离,刺史还保留有残存的军事官衔,但其职能纯粹是文职的,这项改革标志着政府职能合理化和巩固中央政府手中权力努力的组织化、制度化。
第二,他对军事制度进行了改革。605年,炀帝对军事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这一改革旨在把兵力进一步集中,归中央指挥机构控制。改革的主要特征是:总管府率的所有部队从此直接归京师十二个卫和府控制。在平定南方前,遍地都是总管府,南方统一后,总管府的数字已经减少,但在604年仍有36个,605年,杨广毫不犹豫地撤销了诸州总管府,把部队纳入中央军事机构。这一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它能轻而易举地对付地方小规模的骚乱,又可以部署精兵进行大战役,镇压地方大的割据叛乱。
第三,同时运用强力手段和怀柔政策不同的手段来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隋炀帝是一个眼界宽广的人,他从不计较自己的名声,也不想为某种既定规范所限。在该运用军事打击力时,他毫不手软;在该使用怀柔政策时,他也不惜气力,甚至不顾招致灭亡的危险去大挖特挖大运河。
在运用强力打击上,他第一个对准的就是亲弟弟汉王杨谅。杨坚在世时,汉王担任并州总管,自崤山以东,直到东方大海;南到黄河,共52个州,全属他的辖区;皇上特别授他应变全权,不受法律规章拘束。604年,杨坚去世后,杨谅发动兵变,其中有19个州参与了兵变。杨广极不含糊,他任命杨素为前锋,大举反攻,经过2个月的大战,汉王被俘。杨广毫不留情地开除了杨谅的官籍,从皇家户籍中剔除姓名,杨谅遂被囚禁而死。这使地方政府受到震动,不敢公开反对中央政府。
在运用怀柔政策上,杨广可谓是极有智慧。他把自己的政治集权融入其文化战略中,他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家的气质,使他在说服南中国地方政权特别是那些最敢于不服从中央政权的文化人的过程中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这种个人魅力使很多南中国有名望的地方人士发现,他们的新统治者并不是想象中的的荒村野夫。不仅如此,杨广在中国南部广建道佛寺院、藏经之馆、杏礼之坛。文化人、宗教大家纷至沓来。这很快折服了南中国地方政府的人士。
第四,他建立了有条理且稳定的行政体系。炀帝将文帝的州、县二级体制改为郡、县二级体制。他设置190个郡,设1225个县,平均每个郡管辖6.5个县。
炀帝时期的郡县长官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由皇帝直接控制。但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由中央政府直接统治上百个郡、上千个县,这种过分集中的权力,从长期来看,势必要削弱中央的统治。因为,皇帝个人陷于行政事务的泥潭中,他必然没有充裕时间来考虑战略问题和全局性关系问题。
历史确实经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隋王朝与秦王朝在地方行政体制的设置上是一样的: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县。
这样,隋王朝所面对的问题与秦王朝也有了相似之处:人们对地方郡县官吏统治的不满就转化为对中央的不满,反贪官污吏就是反皇帝。因此,隋朝与秦朝的历史命运也同样有了相似之处:秦王朝历史是15年,隋王朝的历史是37年,都是历史短暂的短命王朝;秦灭亡于农民起义大潮中,隋亡于世家大族之手。前者被陈胜吴广起义动摇,后者被王薄、窦建德起义冲毁。
第五,他完善了科举制,使科举制成为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杨坚虽首开科举并没有多少建树,而杨广却成就了科举大业。他在夺权继任的第二年即大业二年(606年),就首先下令开设进士科考试,把分科选官提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使官吏的任命有了考试制度的保证。从此,春来秋往,寒来暑去,举子们络不绝于长安大道,繁华的商埠,边远的山乡,都依照国家的法令,把自己的优秀儿女送上一展头角的竞争场,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摘取仕林桂冠。历经唐宋元明清,于1904年,科举历经1317年的长路,为国家培养了1000万各类官员。
正是这些充满创新性的措施的实施,在炀帝登基后的四五年内,出现了“隋世之盛”。经济、政治、文化、交通、儒学、生产等,都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但好景不长,繁华过后终成一梦。
杨广用写诗的浪漫情发怀去治理国家,用艺术家的思绪去处理政务,用桀骜不驯的想象来统辖权力,除了导致灭亡还会有什么结果呢?他充满了自信,有时达到荒唐可笑的地步。比如杨广规定西域商人在洛阳饭馆吃饭可不必花费一文钱,并对他们说,“中国富足,饭店吃饭不要钱。”他的自信与荒唐可见一斑。
618年,虎贲郎将司马德勘和直阁裴虔通,利用骁果卫士之不满,推举右屯卫将军宇及为首,发动兵变,用一根小丝带勒死了隋炀帝,隋亡。这有点讽刺:隋文帝逼迫宇家族退位,而宇文氏家族又灭了隋氏家族,这就是传说中的天道循环吗?
结语
现在来看,隋炀帝所作所为不失为一个明君,但就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滥用民力远征高丽、修大运河的确有些操之过急。说到底中央集权的工作还没有充分完成,这才让关陇集团钻了空子,这也使得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非农民起义推翻的王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3 23: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