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无陪护病房”来了 护理员队伍跟上了吗?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0-14 09:17:00 来源:杭州网

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后,经过严格培训的护理员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陪护,但人才队伍规模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专业人士建议加强招生和培养力度,进行综合性和规范化人才队伍培训。

“快来帮忙,有急诊转来的患者。”半夜0点,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住院部骨伤一科的走廊内,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转运床的滚轮声打破了宁静。

“护士,你知道在哪能联系到护工吗?”病床上,腿部骨折的包伟急忙打听。

“先生,我们不是护士,我们就是您要找的护理员。”一袭白衣的护理员伍增辉向包伟展示身上印有“无陪护病房”字样的臂章。

为避免“一人生病全家忙”,目前全国不少地方开展无陪护病房服务,医疗机构可按需聘用数量适宜、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为患者提供照护服务,实现无家属陪护或只陪不护。

在伍增辉所在的病房,他和另外3名护理员不仅要照顾包伟,还要负责护理住在病房里的近30名病人。

是护工还是护理员?他们能护理过来这么多病人吗?今年4月刚从职校护理学专业分配到无陪护病房实习的伍增辉,和不少新入职的护理员一样,曾对这份工作有过迷茫。可了解得多了,他便有了答案。

从辛苦活到技术活

“15床呼叫,15床呼叫”……一夜过后,广播里反复提醒刚和伍增辉交班的陈小凤,病房里再次迎来了繁忙的时刻。

“早上好陈老,昨晚睡得好吗?”走进病房,陈小凤热情地跟患者打招呼。谈笑间,她拉起病床上的摇杆,协助老人漱口、洗脸、洗手、刮胡子。而像这样的晨间护理,陈小凤当天上午面对不同的病人重复了8次。

有着5年骨科护理工作经验、曾做过4年护工的陈小凤说:“做护工时,只觉得护理骨科病人是件辛苦活;可有了护理员这个新身份之后,我发现骨科护理是一门技术活。”

据陈小凤回忆,刚接触护理时,连帮病人翻身都困难,那时没人教,只能跟着老护工依葫芦画瓢地学。

如今,成为无陪护病房的护理员,学习“翻身”已经有了规范的流程。“协助骨科患者进行轴位翻身,移位不可拖、拉、推,需将病床托起后再翻转,以免对患者造成二次创伤。”在每月科室进行“床边培训”中,护士们成了护理员的老师,向他们传授专业的护理技巧。

此外,陈小凤每月还参加两次护理公司组织的技能培训,学习如何施打静脉留置针,如何分辨术后病人身上的引流管等。

和陈小凤一样,自2023年推广“无陪护”试点以来,福州市第二总医院脊柱外科的52岁老护工郑庆章也拥有了一身浅蓝色的新工服,成了科室里的“护理新人”。

每天交班时,他都会收到一张值班护士为他制定的“每日照护处方”。护士会对他进行提问,答题结果纳入由医院护理部、科室和第三方公司共同对护理员进行的考核中。郑庆章坦言:“压力大了,学的东西也多了!”

“‘无陪护’并不是‘无人陪护’。”在伍增辉看来,护工受雇于家属,护理员则大多受聘于医院或护理机构。无陪护病房里的护理员要经过更严格的护理培训。“护理员是无陪护病房里很重要的一分子!”

“招人都难,就先别提技能提升了!”

“相较于护工,无陪护病房里的护理员要成为护士的‘眼睛’‘手脚’。”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教授郑丽维认为,护理员是医疗辅助服务人员,他们既要帮助减轻家属的照护负担,也要辅助护士完成基础护理和康复治疗。

然而,现实中,仍有许多因素制约着护理员的技能提升。福建省卫健委发布的一份针对护理员的调研报告显示,福建在岗的医疗护理员平均年龄为5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占比为93.3%。学历低、年龄大等因素制约着行业整体技术能力的提升。

58岁的邱仁培初中毕业后当上了水电工,10年前由于腰伤,转行从事护理工作。“转行时就没有培训,现在进入无陪护病房,想学仍然机会有限。”邱仁培感叹,“目前经过专业培训、执证上岗的护理员太少了,护理行业找工作基本靠老乡介绍。”邱仁培透露,他所在的医院里,有护理员连床头警示标志上的“防压疮”“防VTE”等专有名词的意思都搞不清便上岗。

郑丽维介绍,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后,医院对护理员的资质审核和培训要求均有所提升,护理员需要参加卫健委组织的医疗护理员培训、并获取医疗护理员证后持证上岗。

然而,福建省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这个培训项目从2021年启动至2023年底,仅向5331名医疗护理员发出了培训合格证书。这样的持证队伍规模难以满足全省现有4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132个“无陪护”试点病区的护理人才需求。

“招人都难,就先别提技能提升了!”福建一家护理公司的负责人陆凯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护理公司从福建招聘的护理员仅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为了保证“无陪护”试点项目的顺利运行,公司要从天津、山西、江西等地调配护理人员,经统一培训后持证上岗。

加大招生和培养力度

在厦门市护理学会监事长张桂兰看来,与传统护工以个人为单位的工作模式不同,无陪护病房内的护理采取动态巡查、集体协作的方式进行,实则为护理从业人员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

张桂兰建议,可加强职业院校和第三方护理机构对护理员的招生和培养力度,设置契合医院和患者需求的培养方案。

多名试点医院负责人提议,将试点医院作为护理员培训基地,从制度设计、临床实训、人员管理等角度进行综合性和规范化人才队伍培训,可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护理人才“拆东墙、补西墙”的尴尬。

采访当天适逢病区的手术日,陈小凤手机上的计步显示超3万步。平均负责8名患者,陈小凤坦言,相比于先前一对一的护工工作,工作量是实实在在地增加了。

不过,相较于护工24小时不停歇的工作,护理员工作实行倒班制,工作时长有些缩减。“做‘无陪护’虽然累,但每天工作12小时,晚上有了睡眠的时间。”陈小凤说。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的护理员杨君和陈小凤观点一致。“我们有早、中、晚3个班次,工作时长在8小时左右。下班后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时间。”

“推广‘无陪护’,要惠及参与‘无陪护’的护理员们。”三明市宁化县总医院无陪护办公室主任兰桂华认为,构建以技能为导向、与工作年限挂钩、与劳动付出相适配的护理员工资收入分配机制,提高护理员对“无陪护”的认可度、参与度、贡献度是一个边探索边完善的过程。她期待着“这群在病房里付出的人,能被社会所呵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4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病房”服务,医院护工队伍正悄然发生变化从护工到医疗护理员,“辛苦活”变成了“技术活”阅读提示2024年10月,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
2025-02-07 05:43:00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探索“无陪护”管理模式 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己的家人止步病区外,住院的护理和生活照护皆由护士和护理员“包办”,三餐定时派送到病房,做检查时由一支专业的带检团队全程带检,形成安全闭环管理。为满足患者亲情需求,患者家属也可
2024-08-02 18:24:00
创新护理模式 多地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
...而是指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照护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护理员承担或协助,其可以为病患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新模式的出现,源于现代社会对高质量医疗服务需
2024-07-31 13:22:00
本文转自:生活报哈市农工党建议医院试点“无陪护” 护理员替代家属照料生活报记者 张立在今年的哈市两会上,哈市农工党提出推动哈市医院护理服务升级的提案。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所谓“无陪
2024-02-05 09:43:00
“白衣天使”路在何方?
...己健全的人格,这样会在工作中更有成就感和认同感。”护理员+护士,试点“无陪护病房”近日,福建、天津等地的医院推出“无陪护病房”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模式下,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由
2024-05-14 07:21:00
有护士还得请护工?这一情况或将改善
...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用配备一定数量、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并按照要求加强规范管理。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
2023-06-25 21:52:00
...项目。所谓“免陪照护服务”是指由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不再依赖患者家属亲自陪护。总体上,医疗机构的医疗护理员岗位职责相对固定,
2024-10-27 08:12:00
...照护服务”并非无人陪护,而是一种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生活照护服务,实现无家属陪护或家属只陪不护的病房管理模式。通过推动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有机结合,
2024-11-06 05:57:00
...构建涵盖老年护理专家、老年专科护士、临床护士、养老护理员等在内的多层次老年护理人才体系,建立健全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及评价体系。张抒扬呼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养老服务中心老年
2024-03-14 10:2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