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灵活用工模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应对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10-12 03:39:00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摘要:随着新业态蓬勃发展,灵活用工模式成为企业用工的新常态,灵活用工以其高效、低成本、弹性大等优势,为企业带来竞争新优势,却也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挑战。灵活用工模式下,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难度加大,招聘与配置方式更加多元,对灵活用工人员的培训与开发不容忽视,传统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措施待创新。本文分析了灵活用工的优势,剖析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灵活用工的策略建议,以供借鉴。

关键词:灵活用工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 影响与应对

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蓬勃发展,灵活用工正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一大亮点,灵活用工以多样化的用工形式,满足了企业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用工成本的现实需求,为其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灵活用工也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往“固定工作地点、固定工作时间、固定工作内容”的传统用工模式受到冲击,人力资源管理在规划配置、培训开发、绩效薪酬等环节面临挑战,若管理思路、手段跟不上模式变革,将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灵活用工模式的优势分析

灵活用工作为新时期企业用工的重要创新方式,有效契合了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现实需求,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

灵活用工有助于企业快速获得紧缺人才,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企业往往需要快速引进专业人才,完成阶段性任务,通过劳务派遣、业务外包等灵活用工形式,企业可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所需人力资源,并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调配,大幅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

灵活用工有利于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实现轻资产运营。雇佣固定员工需要企业在薪酬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而采用灵活用工方式,企业无需对灵活用工人员承担过多的责任义务,仅需向劳务派遣公司或个人支付相关费用,从而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二、灵活用工模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

从人员总量规划看,非标准用工数量与比例快速攀升,却又不断变动,企业难以准确估算人员总量。

从人员结构规划看,灵活用工岗位种类繁杂、任职周期长短不一,企业需要根据生产经营需求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人员结构的优化配置更为复杂。

从人员素质提升规划看,灵活用工人员流动性大、专业化发展路径不够明晰,企业对其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对人员综合素质进行系统规划面临困境。

(二)招聘与配置的影响

灵活用工背景下,传统的招聘配置方式已难以适应发展需求,企业对灵活用工人员的招聘需求日益增多,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招聘渠道,传统的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等方式更多的是针对长期全职员工,难以满足灵活用工短平快、多样化的需求。各类灵活用工信息分散,企业获取人力资源信息不畅,招聘成本居高不下,灵活用工岗位分布广泛,涉及管理、技术、生产一线等各个领域,不同岗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差异大,企业在招聘中难以快速识别并匹配合适人选。

(三)培训与开发的影响

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受工作时间不固定、任职周期较短等因素影响,企业往往更注重对灵活用工人员进行短平快的上岗培训,缺乏系统培养的动力,灵活用工人员在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员工获得感不强,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岗位创造力也难以充分释放。从长远看,忽视灵活用工人员的职业发展,将制约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整体提升,且随着灵活用工比例的提高,企业内部将形成多元化的员工结构,不同类型员工在发展诉求、培训需求上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培训体系难以适用。

(四)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影响

灵活用工人员的绩效与薪酬管理颇具挑战性。

在绩效考核方面,灵活用工人员流动频繁,在企业工作时间有限,很难对其工作业绩做出全面评价,且其工作内容多为临时性、阶段性任务,难以设置统一的考核指标,非标准用工以完成具体项目、任务为导向,更加注重工作结果,传统的过程考核不再适用。

在薪酬管理方面,灵活用工形式多样,不同用工主体、用工方式、任职时长下,员工的薪酬待遇存在差异,标准化的薪酬管理制度难以满足员工需求,而多元化的薪酬体系设计与实施成本较高。

三、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灵活用工模式的策略

(一)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构建柔性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要顺应时代发展,从观念上突破传统的“管控”思维,树立“柔性管理”新理念。

坚持开放包容。面对多样化的用工群体,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差异,以包容的胸襟关注需求,平等对待不同类型员工,充分尊重和维护灵活用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共生的劳动关系。

注重人性化。灵活用工人员在工作时间、方式等方面更具自主性,企业在管理时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在安排工作任务时给予更多弹性空间,创造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不能一味强调管控和约束。例如,阿里巴巴集团近年来率先探索“新零工”的灵活用工模式,这一模式充分尊重员工的多元诉求,为其提供更为灵活的工作选择。员工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全职或兼职,“新零工”员工的工作任务、时间、报酬等以项目制的方式确定,针对“新零工”群体,阿里巴巴摒弃了过去僵化的管控思路,转而采取了柔性的管理措施,他们为“新零工”搭建了“灵工”系统平台,提供项目对接、培训学习、交流分享等服务,充分激发新型员工的工作热情。

(二)创新灵活用工人员的招聘选拔机制

招聘选拔是匹配企业发展需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灵活用工时代,单一的招聘渠道和选拔方式难以满足需求,企业要因“才”制宜,创新机制,提高招聘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开拓招聘渠道。主动对接政府人社部门、高校、猎头公司,借助大数据平台等新兴渠道,获取更多灵活用工人员信息;运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进行网络招聘,提高招聘信息触达面;举办专场招聘会、行业论坛,吸引优秀灵活用工人才。

创新遴选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灵活用工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选拔方案,对于管理、技术等岗位,可采取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考察其实际工作能力,对于一线操作岗位,可通过实操考核、工作现场答辩等,全面评估其技能水平。例如,海尔集团针对灵活用工需求,开创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招聘新模式,他们搭建了覆盖全国的“人单合一”招聘平台,员工可在平台发布用工需求,平台通过大数据比对,自动推送匹配度高的人选,极大提升了招聘效率。针对研发设计等创新型岗位,海尔还推出了“拿来主义”的全球招募计划,他们利用互联网平台,面向全球发布项目需求,吸引相关领域的行业专家、自由职业者前来应聘,在遴选环节,海尔摒弃了过去单一的笔试面试,转而采用情境化的选拔方式,如针对用户体验设计岗位,要求应聘者现场进行App设计,即时呈现作品创意和设计思路。

(三)完善灵活用工人员的培训开发体系

灵活用工人员是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加强对灵活用工人员是培训开发,激发其潜能,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企业要树立“人人皆可为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理念,完善培训开发体系,为灵活用工人员搭建学习成长的广阔舞台。

构建多元培训平台。针对不同类型灵活用工人员,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可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开发嵌入式学习课程,开展线上培训;组织跨部门、跨专业的沙龙、研讨会,搭建交流学习平台;鼓励灵活用工人员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研发,在实践中强化专业技能。

创新培训方式。灵活用工人员工作时间具有碎片化特点,企业要积极采用微课、直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方便其利用碎片时间学习;运用移动学习App,嵌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沉浸式培训,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建立导师制,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新员工快速适应岗位。例如,华为公司高度重视灵活用工人员的培养,专门成立了灵活用工人员发展委员会,负责制定灵活用工人员的培养方案。针对技术类岗位的项目用工人员,华为搭建了线上学习平台“华为学堂”,开设了覆盖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精品课程,满足其碎片化学习需求,同时,华为为其量身定制了“英才计划”,由技术骨干担任导师,带领项目用工人员攻坚克难,并定期开展技术研讨沙龙,拓宽其专业视野。针对管理类岗位的灵活用工人员,华为鼓励其参与企业的改革项目、管理变革,在实践锻炼中提升管理能力,对于表现优秀、潜力突出的人员,华为为其提供了纵向发展通道,建立了“蓄水池”人才库,优先考虑其转为正式员工。

(四)优化适应灵活用工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抓手,面对多元化的用工群体,传统的“一刀切”已不再适用,企业要因事而化、因人而异,建立适应灵活用工特点的考核与分配机制。突出过程管理,传统的结果导向考核往往只看员工“做了什么”,而在灵活用工中,更要关注其“怎么做”,加强过程管控,及时跟踪任务进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帮助改进提升;对于创新类岗位,突出创新过程考核,引导灵活用工人员大胆探索、宽容失败。创新考核方式,可采取员工自评、项目负责人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等多元评价,建立起多维度的考核指标,客观评判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针对跨部门项目团队,有专门考核方案,兼顾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促进协作共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员工工作数据采集,提高考核的及时性、准确性。

四、结语

灵活用工是时代发展选择,是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必由之路,在这一大趋势下人力资源管理要顺势而为、主动求变,在理念更新、机制创新方面进行全面调整,以适应新型用工模式需求。

张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张雯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建议[J].经济学,2022, 5(6):4-6.

[2]杜汋,生雅玮,王莉.紧急医学救援队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价研究与建议[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4,10(01):41-46.

[3]叶一娇,何燕珍,朱宏,等.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J].商情,2022(12):3.

作者简介:

张颖,女,汉族,1984年生,山东莘县人,毕业于聊城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研究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就职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2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下一步,该县将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深化“共享用工”模式,把用工范围向更多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广,助力临漳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梁公、王俊平)
2024-01-10 17: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游仪记者从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用工服务,支持合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合肥市人社局近日以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2023-04-18 13:03:00
直击进博 | 博尔捷数字科技集团董事长侯正宇博士出席“HQTP国际人才会客厅”开幕典礼剪彩仪式
...客厅”开展仪式在8.2号馆服务贸易展区A3-05举行。(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炜(左八)、闵行区副区长 杨辛(左六)等政府领导,博尔捷数字科技集团董事
2024-11-19 13:07:00
喜报!博尔捷数字科技集团荣膺国际人力资源科技大会“科技创新人
3月20日下午,备受瞩目的国际人力资源科技大会2023颁奖典礼暨2024开年盛会在上海隆重举行。经过严格评选,博尔捷数字科技集团凭借其卓越的科技创新实力和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杰出
2024-03-27 16:59:00
南都讯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2023年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大赛奖项尘埃落定,人才大数据招聘服务平台、基于大模型的创新用工模式一DinTal 数智员工摘得桂冠,Bello倍罗
2023-08-22 16:36:00
4亿蓝领人才,2023招工还是难|蓝领招聘mapping
...无论是劳务中介还是企业自招,都可以在提供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完成资质认证后,在直播间中展示职位,开展招聘,虽然快聘也设置了简单的简历功能,但更多时候,求职者在直播间不
2023-02-02 15:36:00
汇付天下与霖珑云科达成战略合作,共建灵活用工数字化解决方案
...托汇付支付PaaS“斗拱”的全场景服务能力与霖珑云科的人力资源一体化能力,以及各自在数字化支付、资金分账、灵活用工、出海用工等领域的深厚经验,以“支付PaaS+HRSaaS”
2024-03-16 14:00:00
...索与成效,不断强化劳动监察网格治理穿透体系,推出“人力资源助理”“共享人事经理”“劳动关系综合指导服务站”等具体举措,努力让和谐劳动关系成为“苏式生活”的一个生动注脚。姑苏区
2023-12-15 05:49:00
尊一科技获千万级融资 数智化升级助推人力资源行业降本增效
近日,深耕行业12年的人力资源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尊一科技集团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战略融资,投资方为香港恒基李家诚与著名国际法律专家、投资人谢立斌投资创办的小雨点集团。尊一科技集团董
2024-01-10 16:58: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