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后世之人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4 17:1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说起中国的历史,最绕不开的两个人就是秦始皇和孔夫子。

毫无疑问,这两人都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孔孟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文人墨客都以孔子学说作为立身之本,把孔子当做自己最高的精神追求。

而秦始皇,史学家对他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秦始皇虽然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帝王,但也因为焚书坑儒、大兴土木、税赋繁重等事情烙上了暴君的称号。

为什么后世之人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

为什么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暴君?

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统一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秦始皇生前只活了50年,死后却被评说了2000多年?

颠沛的童年

秦始皇,又叫嬴政,称祖龙,是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

秦始皇出身秦朝皇室,有着高贵的身世,不过,他的童年却是颠沛流离,尝尽生活的苦难。

为什么后世之人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

战国末年,诸侯割据,战争频发。为了各国之间互相牵制,各国王室之间就有了互换人质的惯例。而秦国派往赵国的人质,就是秦始皇不受宠的父亲,秦庄襄王子楚。

可能是时也命也,秦庄襄王在这里遇见了影响自己一生的大贵人——吕不韦。

吕不韦此时已经是阳翟的大商人,积累了千金的家产。

骨子里是商人的原因,吕不韦最拿手的本事就是囤积居奇,低买高卖。他不仅看货物的眼光很好,看人的本事也是一等一的。

为什么后世之人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

当吕不韦经过赵国的都城邯郸时,很快发现了子楚这个“奇货可居”的商品。

嗅到商机的吕不韦为了讨好子楚,不仅拿出千金送给子楚,还把自己能歌善舞的小妾赵姬送给子楚。

几个月后,赵姬为子楚生下一个儿子。因为孩子出生之日恰好是农历正月,因此取名为正,后来改名为政。

此时,嬴政的童年还算美满,父母双全,家庭和睦。

为什么后世之人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嬴政2岁的时候,秦国与赵国交恶,赵国想要杀死子楚。

发现危机的子楚抛妻弃子趁乱跑回了秦国,而赵姬母子在外祖母家的掩护下,才得以活命。而嬴政也从此开始了自己颠沛流离,四处躲避追杀的童年生活。

而这样的生活持续到了嬴政九岁那年,他的爷爷秦孝文王继位,历经千辛万苦的嬴政母子才得以结束追杀生活,回到秦国,去面对一个素未谋面的父亲。

四年后,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去世,年仅13岁的嬴政顺理成章地成为秦王,生母赵姬被尊为太后。

为什么后世之人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

因为嬴政年幼,秦国的大权大都落在了丞相吕不韦和生母赵姬手里。

初试锋芒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年满22岁。这一年,他用平定了嫪毐之乱,罢免了权臣吕不韦。

隐忍多年的嬴政终于清除了对自己政权构成威胁的所有对手,将秦国的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个蛰伏已久的少年天子,终于从无休止的苦难中慢慢抬起头,开启了改变中华大地的传奇一生。

为什么后世之人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

在清理完了自己执政路上的所有绊脚石,嬴政的目光终于落在了对外的其他六国。

少年儿郎,总有一展拳脚,建工伟业的抱负,嬴政也不例外。只不过嬴政的伟业连着秦国,连着中国一统天下的美梦。

嬴政深知统一天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过好在秦国的先辈已经为嬴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是,从公元前238年到公元前231年,在这八年时间里,为了一统天下,秦始皇开始积蓄实力。

为什么后世之人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

但是,要完成一项自己祖辈都未能完成的事情,仅仅需要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有些势单力孤了些。

嬴政有了天时与地利,还剩下的就是人和了,而少年嬴政身边,也聚集了一群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在位37年,从未枉杀过一位将军大臣。他不仅礼贤下士,对于在自己身边的将军大臣们,从来都不会因为功高盖主而丢掉性命,只要真心为朝廷好,就一直得到秦始皇的重视。后世之人都认为小心方能保命,在秦朝却是尽力方能成事。

为什么后世之人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

万事俱备,不欠东风,统一天下的序幕已经缓缓拉开。

从公元前230年,秦国从灭掉韩,国开始,先后在公元前228年,灭掉赵国,公元前225年灭掉魏国……最后才是被“远交近攻”耍得团团转的齐国。

秦始皇用了十年时间,陆续兼并了六国,结束了中国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

为什么后世之人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

一统天下

秦始皇对于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这个大一统。他不仅用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还实现了国家制度上的统一;同时,通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实现了经济文化上的统一。

从此以后,中国的历史虽然偶有分裂,但历代王侯的终极目标都是大一统。秦始皇不仅在制度上建立了大一统的格局,也从文化上奠定了大一统的底蕴。

为什么后世之人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

中央集权制与郡县制不同于周朝的分封制,不是一种基于氏族亲缘的治国框架。

随着郡县制的实施,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中国后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趋势逐步形成。

不仅如此,郡县制与中央集权制也为后世的野心家一个大一统的终极目标,为中国两千多年的统一奠定了制度基础。

在完成了国家制度上的统一之后,秦始皇又实现了经济文化上的统一。

为什么后世之人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

书同文——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林立,各个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也是大相径庭。秦始皇为了政令通行、文化统一,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统一的字体。

而因为文字的统一,让四海之内语言交流变得简单,让中国的文化传承变得简洁,让文化统一烙印在中国人语言里。

这些经济文化的统一,中国文化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中国文化真正实现了大融合,使得后世之人有了真正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这种不仅制度上的统一,同样伟大的文化信仰上的统一使得中国实现了真正的民族大融合,真正实现了一统天下。

为什么后世之人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

结语:

纵观秦始皇的一生,他13岁登基,22岁亲征,39岁灭六国,49岁离世。在秦始皇在位期间,大秦帝国威名远播。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上下五千年无数英雄豪杰来来往往。而秦始皇却是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

他建立的王朝虽然只存在了不过百年,却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虽然生前只活50岁,却被历史评说了2000多年。是非功过早已成空,能够在历史上活跃如此之久的人,只“始皇帝”一人而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06:45:5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说李斯即是大秦的奠基人,也是大秦的陪葬者
李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丞相,也是第一个朝代秦朝的丞相。他的一生毁誉参半,但是没有他秦始皇就不可能统一六国,而他也是为后来的朝代的体制做出了奠基,到如今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对
2024-06-22 10:29:00
秦始皇为何会取“中华”两字作为名称呢
众所周知秦始皇嬴政号称“千古一帝”,做出的贡献也确实称得上一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并且他给中国取了一个名字,竟然沿用至今,要想知道名称的由来和秦始皇起名的用意,就得对秦始皇的
2023-06-26 16:31:00
历史上真正能驾驭谋臣的皇帝,只有这三个
...很大名声。那么有哪些是不需要杀害功臣的皇帝呢?首先秦始皇,嬴政算一个。说起嬴政,大家应该都知道他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尽管后世人对他评价不是很好,但他确实有着十
2023-02-01 16:13:00
提到秦始皇,大家并不陌生,他统一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秦朝,他施行书同文、车同轨,对后世影响深远。秦始皇还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同时他还奠定了中
2024-05-01 20:09:00
历史上对胡亥的评价不好,是否冤枉他了呢
...万苦建立的秦朝,却只用了一句话概括“秦二世而亡”,秦始皇的二十几个儿子当中,只有十八子胡亥继承大统,可是在历史上,对胡亥的评价却不是很好。(兔子山遗址)在秦始皇的众多儿子当中
2023-02-24 14:03:00
人人都说王翦厉害,浅谈王翦的个人能力
...区,攻破燕国都城蓟,又消灭楚国。王翦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统一中国后,急流勇退,没有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尺有所短,
2023-04-17 10:14:00
...先秦时期“姓”与“氏”的区分不太了解,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出现了“及生,名为政,姓赵氏”这样的记载,但毫无疑问,将秦始皇称为“嬴政”的并不是他。在《史记·楚世家》中,
2024-06-30 20:38:00
\
...下,七国归于秦,大一统时代到来。嬴政登基后,自称为秦始皇,并对国家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大洗牌,从制度到文字、从货币到度量衡,他兼顾各个方面,做出了令人惊叹的功绩。在这些改革中,
2024-04-30 22:53:00
“德兼三帝、功盖五皇”的秦始皇,没有册封皇后的原因
...的皇帝,却一生未曾立后,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这位统一了六国的始皇帝,一生贯彻“将光棍进行到底”的方针,诠释了“高处不胜寒”的“寡人”含义,导致自己的千古第一陵“
2023-05-20 14: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