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宫200年为何宫女很少出丑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9 16:02: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朝代,太监对于政治的参与程度是非常高的,而且明代的嫔妃对皇权的影响也非常大,甚至在明代还出现过宫女起义这样的事,嘉靖皇帝差点被以陈金英为首的一批宫女杀死,这就是当时有名的宫婢案。可以说,明代后宫里面出的事是是相当多的。

清宫200年为何宫女很少出丑闻?

到了清代,200多年却几乎没有宫女出过丑闻,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面的是有原因的,与孝庄皇太后公布的一道懿旨有一定的关系。孝庄皇太后,在清早期有着很强的政治影响力,她影响了顺治和康熙二大帝王统治。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政权往往并不象汉族那样很歧视妇女,有许多女性从政,或是间接在政治上发挥强大的影响力,这从辽,北魏等王朝就能看出来。

到了清代,女人参政的潮流依然可见,孝庄太后是一位具有成熟政治眼光的女性,她当时颁布一道命令,要求所有的宫女不得化重妆,而且规定宫女们的服装只允许二种颜色,夏春天是绿色,秋冬是紫色,这一规定被沿用了二百年。

清宫200年为何宫女很少出丑闻?

在清宫还有一项规定,也影响深远。在清宫里,宫女们没事的时候都被组织起来学习《女训》。《女训》就是对女人的基本规范,宫女们看了《女训》后就要按书中要求,比如女人要笑不露齿,走路要规规矩矩,说话要细声轻语,不得有轻浮的举动,平时一言一行要象淑女一样。

进一步要求宫女要有宫廷的礼仪,品德像玉石一样干净,不要有浮华的风气。年轻女性爱打扮,因为这些素的要求,所以在衣着上的打扮最多在袖口留几朵彩色的图案。相反宫廷的嫔妃们是可以打扮的花俏些的。

清宫200年为何宫女很少出丑闻?

正是宫廷里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因此在清代没有宫女出过事故或引起混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9 17:19: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清宫,宫女,丑闻的资讯:
清朝皇宫规矩多,宫女不遵守只有死路一条,连自杀都不敢
最近热播的《延禧攻略》虽然大结局了,但其掀起的清宫热仍然没有消退,而且《如懿传》又紧接着上线了,让这个暑假,到处都在谈论清宫、谈论乾隆、谈论令妃。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清宫中的规矩。《
2023-05-18 09:52:00
嘉靖皇帝的疯狂防身术:乾清宫设立27张床
...就这样,到了明朝时期,六宫和六寝被并为了坤宁宫、乾清宫和交泰殿,乾清宫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面积最大。虽然六寝之所没有了,但乾清宫有上下两层,房间有九个,一层五间房,二层四间房
2023-10-09 14:59:00
清宫中最长寿的女人是谁
...出身。今天笔者要讲的这位妃嫔同样是宫女出身,她就是清宫最长寿的女人:定妃。定妃万琉哈氏原本是内务府正黄旗下的一名包衣女子,父亲拖尔弼在朝中担任正五品的郎中。清宫规定,像万琉哈
2023-05-07 15:30:00
清宫里宫女太监怎么上厕所
紫禁城里的皇帝、太后和宫女太监们解决个人问题都是依靠便盆。另一个是整个宫里没厕所,把炭灰积存起来,解大溲用便盆盛炭灰,完了必须用灰盖好;解小溲用便盆,倾倒在恭桶里。每天由小太监刷
2023-07-22 20:18:00
壬寅宫变:十七位宫女为什么要勒死明世宗
...有之一。与往常一样,曹端妃与明世宗云雨过后便离开乾清宫,回到自己的寝宫。因为按照规定,她是不能够在乾清宫过夜的。如果妃子能够在皇帝的寝宫过夜的话,皇帝早上起来岂会有精神处理政
2023-01-09 14:28:00
清宫秘史:三条证据证明孝庄下嫁多尔衮并非空穴来风
...,轰动一时,张煌言因此写下此诗,一则记事,二则揭露清宫丑闻,作战斗之需。第二条证据,就是《清朝野史大观》中《清宫遗闻》的记载。《清宫遗闻》中,有“太后下嫁摄政王”一条,原文不
2023-07-09 09:00:00
纯惠贵妃墓现世,揭开一桩清宫丑闻,让乾隆羞愧难当
现在市场上的清宫大戏多种多样但是无外乎都是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因为只有在他们的时期社会繁荣昌盛国家祥和安乐,人民群众才能够发展自己的文化。能够创作各种各样的精神文化作品
2022-12-30 21:11:00
壬寅宫变嘉靖为何潜心修道不理朝政
1、壬寅宫变,拂晓惊魂,昏馈嘉靖险丧黄泉乾清宫本来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寝宫,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元1542年11月27日),嘉靖最宠幸的端妃曹氏奉召侍寝。几个小时之后,竟发
2023-10-29 19:57:00
古代皇帝在大婚的时候都是有很多规矩的,古代后宫当中有许多的小宫女,皇帝在大婚前要宠幸一些宫女,他们这么做是希望在大婚的时候皇帝对男女亲热这事更加的熟练。图片来源于网络说起古代皇帝
2023-09-03 16: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